還有男生愿意接盤嗎?
“世間好物不堅牢, 彩云易散琉璃脆。”
賴弘國發了長文聲明,承認了離婚的事實。
結婚時的甜蜜好像還歷歷在目,不到兩年,這段被祝福的感情就以離婚收場。
不少人開始從他們過往的蛛絲馬跡里分析離婚原因、感慨愛情易逝。
我想來說說阿嬌。
1
情路坎坷的阿嬌
一直以來,阿嬌的感情之路都不太順。
2008年,因為私生活照片被曝光,阿嬌正如日中天的事業一落千丈。
盡管她沒有做錯什么,卻為這件事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傳奇電影《梅蘭芳》的制片方,把電影中她的戲份全部刪掉;
阿嬌參加的電影《出水芙蓉》和《前度》被延期;
組合Twins的全部工作被強行停止。
更大的打擊,在于精神。
“那時候一兩個月沒有出門,每天都哭。
走在路上的時候都沒有膽子抬頭看別人,覺得很羞愧。”
甚至,整整一兩年的時間,她沒有開過家里的窗戶。
阿嬌當初同意拍照片的原因,僅僅是為了留住前男友的心。
這件事情發生后的近十年,阿嬌斷斷續續幾段戀情都沒有什么結果。
直到2016年的時候,她已經為好姐妹們當過4次伴娘了,但是自己期待的愛情卻一直沒有來到。
大家急,阿嬌也急。
她幾次透露想要談戀愛的渴望,或者感嘆自己還未結婚的事實。
喊話:我的要求不高,年紀小也無所謂。
訪談節目中,她直言:自己非常想找個人結婚。
就在這個時候,賴弘國出現在了阿嬌的生命中。
2017年10月份,媒體拍到賴弘國出入了阿嬌所在的酒店。兩個人很快官宣了戀情。
一個是光芒萬丈的明星,一個是普通醫生。
名氣和財力的懸殊,并沒有影響他們的感情。
阿嬌說:“雖然過往的情路崎嶇,但我依然相信愛情,希望得到大家的祝福,希望感情能開花結果。”
轉年2月在阿嬌的生日那天,男友賴弘國送了她一個大戒指。
他向她求婚了。
阿嬌非常自豪地把照片曬出來,說這是自己得到過的最好的生日禮物。
婚禮前,阿嬌專門做了減肥計劃。
后來又因為備孕,她荷爾蒙失調,體重爆漲9公斤。
阿嬌調侃做運動都是因為老公/《阿嬌婚前減肥日記》
曾經的阿嬌,好像一直在感情里扮演一個“傻白甜”:
放低姿態、放低要求。
在把自己“嫁出去”之后,為了維系關系,她也的確做了很多努力。
2
阿嬌,不再傻白甜
在這次離婚的輿論里,大多數人站在阿嬌這邊:
心疼、同情、憐憫、祝福……
因為種種原因,阿嬌總被當做一個感情里的受害者。
原生家庭不幸。母親18歲就生下她,1歲時父親去世,無力撫養女兒的母親,只好把她送往爺爺家成長。
后來爺爺的離去,又給她的生命蒙上一絲陰霾的色彩。
她缺乏安全感,對人有一種天生的距離感。
在經歷了“很傻很天真”等風波之后,一個感情受害者的身份,又被加在她的身上。
好像看起來,阿嬌一直需要的,就是一個救贖者,被他拯救,給予希望。
所以,此次離婚,不少人的解讀,都指向對阿嬌的同情、痛惜。
或者,轉向男方,指責其“不夠愛,不夠寵”。
這并不是此次事件中獨有的風向,在以往的節目中,此類痕跡就處處可見。
譬如有一次,在大S的節目中,她坦言賴弘國經常鬧小情緒。
每當此時,她就主動過來哄他,避免吵架與紛爭。
在許多人眼里,這就是阿嬌小心翼翼維護關系、委曲求全打點婚姻的體現。
實際上,阿嬌只是說她“不喜歡吵架”。
后來阿嬌又說,自己買比較貴的包會考慮丈夫的感受,克制自己的欲望。
這一點其實不難理解。
經濟水平的差異,帶來的是金錢觀、消費觀的不同。
有人堅持“花自己的錢,買自己喜歡的東西,與你無關”,是有道理可循。
但考慮伴侶的感受、適當地妥協和平衡,也無可厚非。
畢竟當初賴弘國為了和阿嬌辦婚禮,也“結婚到差點破產”。
買包這件事如果發生的他人身上,或許是一個妻子的尊重與體貼。
到了阿嬌這里,就被解讀為“買包也要看丈夫臉色”。
回過頭來看這段婚姻,其實多少能感受到,阿嬌在感情中并非“弱勢”的那一方。
一開始談戀愛,為了觀察賴弘國,她給機會讓他買夜宵。
賴弘國知道阿嬌喜歡吃鹵味,便特地買來去吃。
結果阿嬌拿過來后發現,里面沒有大腸。
“沒有大腸不算鹵味。”隨后丟在一旁不吃。
連小s都疑惑,為什么不直接告訴賴弘國,需要買大腸。
阿嬌回答:“就是測一測他有沒有觀察力。”
面對主持人幾番詰難,賴弘國還主動出來打圓場:
“這說明她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綜藝中,她與賴弘國沒有刻意表現恩愛:阿嬌不太接梗,有時還會擺出冷漠的樣子。
倒是賴弘國跑前顧后,負責搞氣氛,撐起兩個人的時長。
甚至,因為表現太熱情,還有不少人說賴弘國是表演性人格,在觀眾面前故意塑造“寵妻人設”。
比如展示在中國臺北的家時,賴弘國一直在介紹客廳里的一張巨幅海報,認為從哪里都可以看到阿嬌,這是婚姻的甜蜜。
而阿嬌則直接無情拆穿:
只有這面墻足夠大,能放得下這張海報。
有檔節目中進行一個測試環節,在紙上寫出5——10個“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并根據這些人的重要程度,劃去一個,讓他消失在自己的生命里。
阿嬌第一個劃去的人,便是賴弘國。
至于理由,她說:因為認識才一年。
這一環節結束后,賴弘國甚至不敢問阿嬌寫了誰。
他怕阿嬌沒有寫自己。
阿嬌表示把他寫了上去,不過沒有留到最后。
他很激動:“那我已經很開心了。”
節目中的心理學家這樣評價阿嬌與賴弘國的關系:
表面上,賴弘國總是被阿嬌依賴,但他也很依賴阿嬌。
他需要“被阿嬌依賴”來感受到被重視,從而建立自信,找到安全感。
說到底,兩個人在親密關系里的狀態,不是一句話能總結。
有人享受被愛、有人喜歡扮演“被需要者”,有人渴望時刻黏在一起、有人喜歡相對獨立。
但尊重、妥協,終究是互相的。
覺得,一直替阿嬌委屈、渴望她被一個對的人、被一段感情拯救,反而是對阿嬌的一種不信任:
把她當成天然的“弱勢群體”、把她看作是愛情大過天的“傻白甜”。
并且,認為像阿嬌這樣在感情里受過傷害的女人,被治愈的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需要好男人來依靠,不計前嫌、與她結婚生子。
3
阿嬌不需要被拯救
發現沒?
那個完完整整的阿嬌,和我們想的不太一樣。
多年來,她可能真的有過痛苦、不安、試圖從婚姻中尋找安全感的時刻。
但,也不乏堅持、不服輸,倔著一股勁兒試圖從泥潭里走出的時候。
不僅是在感情,也是在其他方面。
08年艷照門后,很多人擔心她會因為承受不住而自殺。
阿嬌沒有,還考慮身邊人的感受。
復出后,她獲得的資源比以前差一大截。
阿嬌悄悄轉向了“打女”路線。
崴腳、盆骨前置、脊椎側彎……
接二連三的動作戲,給她留下了不少傷,有一些甚至是永久性的傷害。
節目《舉杯呵呵喝》第二季
再談起來,并沒有很多抱怨,以至于主持人有些驚訝:“她很平靜,在她臉上你看不到風和雨。”
節目《舉杯呵呵喝》第二季,主持人胡海泉贊阿嬌
如今再看阿嬌,才發現,她一直被我們低估了。
曾經在節目上發話,一定要進入婚姻的她,發覺婚姻不能彌補安全感的時候,也會主動走出。
這份徹底扭轉,清晰無猶豫的想法,不是婚姻帶給她的,不是賴弘國帶給她的。
是她自己。
說穿了,阿嬌也好,其他渴望戀愛的女孩也好,從來都不需要,也沒辦法“被另一方拯救”。
好的愛情可能會治愈人,但只是外在因素,是輔助療效。
最近,網絡上流傳一個詞匯——“爹系男友”。
意思是一段戀愛關系里,像父親一樣寵溺保護女友的男性。
這樣的設定,在影視劇里處處可見。
《我的前半生》里,指點女主解決種種難題,用一己之力將她扯出困境的男主賀函。
《完美關系》中,跟在女主后面收拾爛攤子,無所不能的高管男主衛哲。
切實應了許多女孩子的心理需求——
盡管也獨立、努力,但心底總有個聲音在說:希望那個人出現,可以溫柔解決所有的麻煩。
這是她們對愛情的期望,也是無意識中掉落的甜蜜陷阱。
那些表面“寵愛你”“拯救你”的善意,就像裹著糖的毒。
甜蜜背后,是精神的麻痹。實際上奉行的,還是那套邏輯:
“這份溫暖,只有我才能給你。”
“決定你幸福與否,在于我愛不愛你。”
愈期待,就愈被動,交付于對方的權利也就愈多。
實際上,心理學家早就發現,感情中幸福與否,與另一半無關。
一個人在婚姻后的幸福程度,盡管初婚時有所波動,最終都會恢復到單身時的狀態。
換句話說,那些溫暖快樂的滋味,被治愈的累累傷痕,與其說是完美愛人影響的,不如說是自己親手送給自己的。
“從一開始,我們就有能力,且應該,將自己視為那個拯救者。”
這一點,阿嬌想清楚,用了三年。
年輕時跌跌撞撞,感情上吃盡苦頭,40歲時仍免不了走彎路。
倘若將每個人的成長,劃為一條曲線,阿嬌的線,似乎異常緩慢。
可那又怎么樣呢?
這世上有些事,只要意識到,從來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