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成了全職媽媽?
我對此問題的理解如下:
做全職媽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和全面教育起著積極作用,但是離開了職場,對于這些全職媽媽而言,也有著自己的擔心和煩惱。
隨著育兒觀念的轉變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發現做全職媽媽已經不再是新鮮事了,越來越多的職業女性成為全職媽媽。
全職媽媽,是指原來有工作的女性在懷孕后到孩子出生,乃至孩子教育成長的時間內,為了照顧孩子,經營家庭,而不去工作或沒有工作的女性。尤其是孩子在0歲至3歲階段的媽媽,表達出要做全職媽媽的愿望最為強烈。
在國外,全職媽媽早就已經不是什么新鮮名詞,因為生育孩子或孩子太小需要照顧而主動辭去工作、專職在家帶孩子的媽媽大有人在。美國獨立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公布的調查報告顯示,從2000年至2012年的十幾年間,全職媽媽的比例從23%的低谷已穩步攀升到29%。不少人將全職媽媽出現的原因歸結于美國的福利保障。在美國,只要家庭中有一人工作,全家人都可以享受到醫療保險,同時,全職太太每年還可以享受一定的免稅優惠。
在國內,出現全職媽媽的原因與福利保障無關,而是出于其他原因。從安全角度考量,在好保姆難尋,下毒保姆、高價保姆不絕于耳的社會背景下,不少人認為全職媽媽能夠更精心地照顧孩子。從經濟角度考量,目前保姆等家政服務人員的價格正在快速上升,增速高于白領,不菲的價格令不少人直呼請不起。與其高價請保姆,不少媽媽認為不如辭職回家做全職媽媽來得安全和劃算。
為了全程參與孩子的成長過程,并且可以充分保障寶寶的安全及落實教育理念,不少年輕媽媽選擇辭職回家。
做全職媽媽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和全面教育起著積極作用,但是離開了職場,對于這些全職媽媽而言,也有著自己的擔心和煩惱。
最直接的壓力來自于經濟方面。很多人認為,能夠供養全職媽媽的家庭是富有之家,但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開始出現全職媽媽。一旦辭職回家,這些媽媽們相應的保險福利就沒有了,家庭收入也會減少一份。相應的,如果想要保證家庭生活質量不下降,丈夫一方要承擔的家庭經濟壓力就會變大。而這些之前一直經濟獨立的女性因為需要向丈夫要錢,時間久了有可能導致夫妻的心理地位不平等,甚至出現離婚的危機。而一旦離婚,這些媽媽們的生活就會變得更加沒有保障。
不僅經濟上的壓力讓這些全職媽媽感到委屈,人們在觀念上的不認同更讓這些全職媽媽無奈。在很多中國人眼中,尤其是老一輩的中國人眼中,全職媽媽是不被看好,甚至不被尊重的。有人甚至說,“放著獨立女性不做,當保姆干啥,真是不思進取!”在這些人眼中,他們將全職媽媽視為一個“沒工資,沒社保,買保險受保額限制,不能辦信用卡,需要在經濟上依附丈夫”的群體,更有人干脆將全職媽媽與懶散不上班的女人劃等號。
全職媽媽離開了職場,不再獲得勞動收入,但她們真的再沒有為整個家庭創造經濟價值嗎?讓我們來聽聽普利策獎提名人安·克里滕登如何說。
美國人安·克里滕登在5年多時間里對世界各國父母們作了數百次采訪,并通過對經濟學、社會學、公共政策等的研究,揭示了母親勞動所創造的價值與獲得的回報之間那種驚人的差距。在她的著作《媽媽值多少錢: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作為何不計薪酬》一書中,作者指出,在很多人想當然地認為女性已享有大部分權利的時代,媽媽們一方面被無限制的地位拔高,一方面卻完全無視其創造的價值。她們被當作是“被養著”的,不再被列為勞動力,在官方經濟學指標中得不到任何衡量,甚至沒有保姆所享有的權利,既沒有離婚后的失業保險,也沒有工傷后的社會保障福利。但是,媽媽們真的不創造經濟價值嗎?當然不是!如果將母親擔任的各個角色的經濟價值均衡計算,會超過大多數城市女性白領。
不僅是在美國,全職媽媽的收入會超過白領女性,如果照此推算,在中國全職媽媽的收入也并不低。
早在2012年,就有人為全職媽媽算過一筆帳。以職業眼光看待全職媽媽,雖然她們沒有工作,卻同時擔當著保姆、幼師、心理咨詢師、理財師、營養師等10種社會職業角色;以當時的工資水平計算,全職媽媽每月創造勞動價值9600元,年薪可達12萬元。如今,在勞動力價格急速上漲的情況下,我們可以推算出全職媽媽所創造的勞動價值會更多。
在美國人眼中,全職媽媽是一種選擇,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份職業,一份與其他工作無異的職業,唯一的區別就在于工作內容不同、工作方式不同,獲取的報酬也不同。而在中國,全職媽媽究竟何時才能成為一份被廣泛認可的職業并獲得相應的保障,還是個未知數。
正方
沈奕斐(社會性別研究學者、復旦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社會將公共領域應該提供的服務大部分轉嫁到了家庭,而家庭內又轉嫁給了女性。中國女性在養育子女、照顧家庭過程中的犧牲需要獲得更好的評估。
崔麗娟(華東師范大學心理系副教授):這些年輕媽媽們當初選擇回歸家庭,多數是為了給孩子的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我覺得她們是非常有勇氣的,教育下一代是我們社會最重要的責任,所以在這個層面上,我更愿意稱她們為“教育媽媽”,而不僅僅是全職媽媽。
付小平(親子教育專家、復旦大學博士):為了孩子,放棄事業、放棄工作,選擇做全職媽媽,真的值得嗎?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尤其當孩子還處于嬰幼兒時期,媽媽的陪伴和照顧越多,對孩子的成長越有利。如果家庭經濟條件允許,依靠爸爸一個人的收入就能支撐全家的生活,媽媽可以選擇暫時放棄自己的工作,在家當全職媽媽,尤其是在孩子出生到入園的這段時間。如果媽媽能夠在家專心養育孩子,孩子就更容易成為安全依戀型的孩子。
寇乃馨(臺灣節目主持人):國家栽培人才是讓我們做有用的人,高學歷能力強的人看似應該承擔難度較高的工作,社會的誤解在于我們一貫賦予全職太太的標簽:低學歷、平庸、邋遢、世俗。實際上,全職太太的難度并不低于職場女性,她背負著養小孩、顧老公、維持家庭和睦的責任,她更是成功男人的幕后推手,成功時的報警器,低落時的心靈支柱,全家人親密關系的粘合劑,身兼數職運籌帷幄,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做好一個全職太太。
劉永策(山東工商學院社會學教師):3歲前是孩子身心成長最關鍵的時期,此時誰也不能替代母親的作用。許多媽媽在休完產假后把孩子交給爺爺奶奶或者保姆帶,老人容易寵孫子孫女,保姆更缺乏正確的養育觀念。孩子依賴母親是天性,創造條件讓孩子和母親盡量多在一起,順應孩子和母親之間的親密之情,可以促進孩子和家長的親情互動。
反方
張永英(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副研究員):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關愛職業母親非常有必要,但對于用人單位而言這不是一個強制規定,所以政府和社會組織要不遺余力地去推動,比如給予用人單位一定的補貼。社會應該更好地關愛職業母親,讓她們能照顧孩子和家庭,希望最終選擇當全職母親的女性是出于自己的責任,而不是某種迫不得已的妥協。
吳沁芳(集美大學女性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集大社科部副教授):辭去原本不錯的工作當短期的全職媽媽,這種做法利弊兼有。但從女性自身的事業發展來看,如果長期全職在家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一個人生命歷程中不僅只有養育孩子這個責任,還有其他的社會責任要履行。尤其是受過高等教育的職業女性,在承擔家庭角色的同時,社會角色的扮演也不容忽視。而要扮演好多種角色,必然要求女性自身素質的不斷提升。特別是在今天這樣一個變化迅速的信息時代,如果脫離工作崗位時間過長,即使是3年、5年過后,職業女性會因為一定程度的知識陳舊、觀念滯后以及能力弱化等問題,面對更為激烈的競爭,甚至遭遇被淘汰的危險。
易志昕(家庭婚姻指導師):從職場女性轉變為“全媽”,就如同轉換行業,如果缺乏一定的心理準備、知識和能力,很可能把全媽這一工作從“金蘋果”變成“毒蘋果”,消磨掉自己的意志和生活的熱情。無論你的選擇出于什么動機,都需要明白歸家如轉行、轉行須謹慎的道理。如果你想做的是全職太太,我建議你最好在對于該行業有所了解和準備時再選擇進入。
趙瑞芳(山東工商學院社會學教師):從其正面效應看,“全職媽媽”在對家人的生活照顧、孩子的教育及親情培養等方面顯然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在家庭生活及孩子教育中,也不乏其負面現象,比如,過分關愛會給孩子帶來較強依賴性,母愛過度造成父愛缺位以及過多家務會使其觀念滯后、知識落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