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明的經濟變化?
宋明兩朝海上貿易的政治背景不同
1,宋朝時期的海上貿易,是建立在國家的穩固政策支持下的
首先,宋朝對于發展海上貿易,在國家政治政策層面上是大力支持的。與歷代的"重農抑商"不同,宋代的經濟政策可以稱得上是"重商主義",非常的鼓勵海外貿易,在宋朝時期,中國和海外諸國的貿易,就已經到了亞、非兩洲,可見宋朝時期海上貿易的發達程度。
商船
其次,宋朝在法治層面,也實施了相關政策來保障海上貿易的實施。比如,宋朝還為了更好的規范和發展海上貿易,還制定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外貿管理法則——《廣州市舶條法》。
最后,宋朝的統治者對于海上貿易的推崇,也保障了海上貿易的實施。比如,宋高宗趙構曾說:"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當,所得動以百萬計,豈不勝取之于民?"連宋朝的皇帝都認為海上貿易是一件于家國有利的好事。可見,宋朝時期的海上貿易,是建立在國家的穩固政策支持下的。這樣的情況下,宋朝的海外貿易發展的越來越好,收益也越來越多。
商船
明朝的海上貿易,建立在國家的海禁政策否定下的
與宋朝不同,明朝在國家政策層面上是不支持海上貿易的,實施的是"海禁政策"。大明開國之初,北方的游牧民族政權,一直對大明的邊境虎視眈眈,來自北方邊境的威脅,讓朱元璋根本沒有過多的心力,來維護牽一發而動全身的海上貿易活動,于是直接一刀切實行海禁政策,嚴禁百姓私自下海,而這一政策也被奉為祖宗之法,一直在大明王朝所奉行。
船隊
另外,由于大明官方的支持,大明和東亞的一些國家還是有海上貿易活動的。只不過多是以朝貢為目的進行的貿易活動,比如著名的"鄭和下西洋",就是對朝貢政策的維護。而大明民間的海上貿易行為,在當時是嚴重的犯法行為,因為大明法律規定"片甲不許下海",民間海外貿易直接被逼成走私。可見,明朝的海外貿易,是建立在國家的海禁政策否定下的,這樣的海外貿易,對于大明的財政收益,不會有什么益處。
貿易中的人們
宋明兩朝海上貿易的根本目的不同
宋朝的海上貿易,是徹底的經濟活動,沒有政治色彩
宋朝的海上貿易,是徹底的經濟活動,沒有政治色彩。就像上文提到的宋高宗趙構之話一樣,宋朝發展海上貿易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賺錢,畢竟皇帝自己都講了市舶之利來錢很快。在國家政策的積極提倡下,宋朝的海上貿易,除了官方舉辦的活動外,民間的私人海禁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廣州、寧波這樣的大型海港就是最好的證明。
外國商船
除了大型海港的建設外,宋朝的科技成就也被應用到了航海貿易之中。這是為了增強航海技術,然后更好的發展海上貿易,掙更多的錢啊!因為,海上貿易的繁榮,高超的航海技術是基本保障,所以,當時宋朝的造船技術水平是當時世界上最牛的,宋神宗時期甚至造出過萬料神舟,排水量約600噸。
海港
此外,宋朝還設置有服務于來華貿易外國商人的基礎設施建設。比如,宋朝為了更好地促進海外貿易,還設置了"蕃市",用來賣外國商品,建造"蕃坊",供外國人居住,設置"蕃學",方便外國商人的子女讀書,甚至制定了管理外國人的法律。而這些,都是服務于海外貿易的,為的就是賺更多的錢。可見,宋朝的海上貿易,是徹底的經濟活動,沒有政治色彩。
古船
明朝的海上貿易,只重政治效果,而不重經濟實惠
而明朝的海上貿易,只重政治效果,而不重經濟實惠。原本海禁政策就使得明朝的海上貿易大大受限,雖然有小規模的民間海上走私,但是對于大明的總體財政收入,卻是毫無進益的。而占大明海外貿易大頭的"朝貢貿易"則是大型撒錢行為,比如著名的"鄭和下西洋"性質就是"朝貢貿易"。靖難之役后朱棣篡位登基,來路不正的皇位,使得他極其需要得到其他國家的認可,于是才有了鄭和下西洋的事件。目的很簡單:開創四方來朝的盛世,證明自己的實力,被世人認可。
古船
可是,為了朱棣的這個目的,大明王朝付出了高昂的經濟代價。因為鄭和的船隊,遠赴海外,花的錢多進的錢少。再加上當時的海外貿易環境不像宋朝時期那么的和平,經常會遇到海盜,所以對鄭和船隊的大船建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配置越高的船隊,所花費的錢就越多,鄭和下西洋的成本就越高。
商船
更恐怖的是,為了宣揚大明天朝上國的威嚴,鄭和的船隊花高價大批購入無用的香料。除此以外,明初統治者在中外貿易中,還實行厚待貢舶的"優值"及"免稅"政策,只是為了吸引外國遣使來華,制造"盛世"的假象。而鄭和船隊的出海,也的確為朱棣吸引了大批的朝貢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