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破中小型企業發展瓶頸?
首先感謝你的邀請回答這個問題,那我就換個方式給你分享一下我的見解:
一、為什么我們會遇到職業發展瓶頸?
1、外部因素。
職業是什么?
職業由3個因素組成,行業,企業,職位。
行業發展會經歷不同的發展階段,曙光、朝陽、成熟、夕陽,在每個階段間,均會產生瓶頸,由無到有,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行業發展的規律為大勢。比如,現在的鋼鐵、煤炭行業已進入夕陽期,發展進入瓶頸。
企業發展會隨著行業的發展,也會經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階段,在不同的階段進行轉換時,瓶頸會產生。
當行業、企業處于快速上升或衰落期時,職位往往會進行細化或整合,比如小公司,市場和營銷的職位會合并,生產和研發會是一個職位,而大公司,由于高度的流程化和規范化,職位會細分。在職位細分和整合的過程中,就會對從事職位的人提出新的要求,從而讓我們產生瓶頸。
外部環境的變化,會對我們從事的工作提出新的挑戰,而我們是否能挑戰成功,就是由我們是否能突破瓶頸來決定的。
2、內部因素。
每個階段,我們的需求不同。
正如馬斯洛需求理論:
人吃飽了,安全了,就開始想干些別的事了。
這個也可以理解為“活著的意義”,我們為了什么來到這個世界?
為了名?為了利?為了吃飽?為了得到尊重?為了友誼or愛情or親情?
一個綜藝節目里,評委問選手:你為什么來參加這個節目,為什么喜歡唱歌?
選手說:我的父輩是為了生存,到了我這,應該為了夢想而活,這也是父輩們所希望的。
追尋意義感,追求自我實現,已是新一代年輕人更迫切的需求,而在追求的路上,我們就需要不斷地突破自己的能力邊界、思維邊界、資源邊界。打通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鏈接,把我們看到的、想到的變成我們能做到的。
有時,我們會抱怨“工作都是瑣事,沒什么價值”,“我是高才生,領導也不安排點重要的活讓我干干”,“干得都是重復性工作,沒意思”,“都能看到50歲自己工作的樣子,有些不甘”。
外部的各種困難、變化、限制讓我們變得“迷茫”、“惶恐”。
其實,問題在我們自身,我們是否看到了資源,我們是否提升了能力,我們是否問過自己到底為了什么?
當我們打開眼界,能夠識別資源,能夠整合資源時,會發現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很多機會。
二、職業發展的四種瓶頸及對策。
1、職場新人的適應期。
職場新人在剛進入職場后,常會覺得是“打雜的”,跑來跑去,被別人指揮,覺得干得不爽就跳槽。
這些不適應的癥狀,是因為職場新人仍有嚴重的“學生思維”,認為職場中的關系簡單,就像學校里的師生關系,家里的父子關系。
現實是,職場的原則就是“交換”。
你有值得交換的價值才是硬道理。
適應期瓶頸的突破之道:從適應到專注。
接納職場的規則后,完成這個突破,讓自己成為小范圍的中堅力量,一般人大概需要2-3年時間,時間長短與外部環境(城市,企業類型,競爭環境等)、個人資質、意愿和行動力有關。
職場新人需要做的3件事是:
培養基本素養,熟悉職業環境,組織架構,員工風格,企業文化。
培養通用職業技能,如PPT,溝通能力,談判能力等。
專注于某一領域,不要站在東山望,覺得西山高。
2、5-10年身份轉變期。
當我們從一個“兵神”進化到一個需要團隊合作的“將軍”時,身份的轉變,帶來的是思維方式,技能結構的高維拓展。
這個時期的破解之道就是學會“從獨立到合作”。
四種合作方式:
帶人,與新員工的合作方式,讓新員工做一些我們不愿意做的事情。
授權,包括平級,向上,向下授權,看到每個人的優勢,松散的合作方式,掌握職場向上溝通,向下溝通,平級溝通的方式。
聯合,項目合作方式,共同聯盟,調用各自資源,發揮優勢。
管理,向下合作方式。關注人心、事情、目標。
所有合作的核心是,更大的目標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必須從能力和意識上先進行突破。
3、10年以上的角色突破期。
在這個時期,工作中所帶給我們的成就感是有限的,而生活上,子女,父母,公民多重角色多帶來的問題,讓我們又把問題歸因于“錢”,形成惡性循環。
而我們內在又有不斷成長的需求,外在和內在的力量互相拉扯,人生的最優解出現---“平衡”。
這個時期的破解之道是“從帶領到突破”。
從三個方面:內容,規模,難度上去突破自己。
新領域,新項目帶來新的挑戰和刺激感,突破自己的舒適區;
跨領域整合、創業給自己帶來更大的挑戰,全方位突破自己。
4、自我實現期。
這個階段是人生意義的追求,與上面三個時期會有交叉,自我的探索從哪里開始,取決于自身的特質、周圍的環境因素,常同時出現在第三個時期。
人生意義的追求,自我實現的追求是人最高的需求層次,隨著人么物質生活極大滿足的條件下,意義感的追求會愈發強烈。
這個時期的破解之道是“從成就到自由”。
在追求自由錢必須有充盈的時間,否則沒法追求自由。
正如,斷舍離中的“751”總量限制原則,塞滿了物品,就不會給給自由留出空間了。
自由的追尋方法有三種: 探索未知,找到發揮天賦,尋找確認愿景和意義。
三、總結。
當“瓶頸”來臨時,我們是和它“作戰”,還是“作伴”?
“瓶頸”是提醒我們該“成長”了。
遇見“瓶頸”,與它為伴,不斷突破,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