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國外做網店怎么樣?
曾有著“中國電子產品第一街”之稱的深圳華強北,現今已不復當年盛況。其在電商興起、產業變遷、市場飽和等多重因素的夾擊之下,已經無法挽回的走向沒落。然而,就在這里,一個做跨境電商的群體卻漸漸壯大起來。華強北以廉價著稱的電子產品,悄然間已經走出國門,在歐美市場賣的火熱。
2014年大學畢業的小吳,與2個朋友合伙,運營多個ebay賬號,目前月總銷售收入可達30萬元。在華強北,類似吳先生的國際賣家還有很多,并且越來越多的人看到了商機,目前正在形成一股出口電商熱潮。
2014年3月,阿里巴巴曾公布了一份速賣通大數據,數據顯示,速賣通上全國來自深圳的賣家最多,占到40%。速賣通是阿里巴巴推出的跨境B2C電商平臺,其每天的海外買家訪問達到5000萬。
亞馬遜中國區副總裁方淦曾對媒體講過一個故事:2011年,亞馬遜CEO貝索斯在一次高層會議上指著一張空椅子發問,“我們的顧客需要便宜又好用的中國商品,為什么亞馬遜里這么少?”熱情的中國賣家,或許將在不久的將來完美地回答貝索斯這個問題。
淘寶做到國外去
跨境電商的商機很早就被注意到了。2006年或更早,在ebay上已經有既具備語言能力又有商業頭腦的賣家做起了國際“倒爺”。到了2010年,國內最大的電商阿里巴巴推出了全球速賣通,這一個全中文操作的平臺解救了廣大語言不過關的淘寶賣家,讓大量中國賣家紛紛加入。在速賣通上許多商家習慣用醒目的大號紅字介紹產品,滿滿的淘寶氣息撲面而來。
林藍天有著多年的外貿經驗,如今在做跨境電商培訓。他估計,現在速賣通上的賣家有50~60%是原來的淘寶賣家。“阿里最早在淘寶做的推廣,而且速賣通中文操作類似淘寶,賣家容易上手,”他分析道。
速賣通2010年上線時,阿里巴巴副總裁彭翼捷稱,“速賣通”將把進軍美國作為首個戰略部署,通過“速賣通”吸引美國的買家小批量購買中國賣家的產品。但事實證明,物美價廉的中國制造首先征服的是發展中國家的市場。2014年11月,速賣通總監嚴峻接受采訪時稱,速賣通在俄羅斯、巴西、西班牙和印尼等地區已經成為當地采購商品的首選網站。其中在俄羅斯,據TNS市場研究公司的報告,速賣通2013年的月均訪問量達到1590萬,大大超過了俄羅斯本土最大電商Ozon的85萬。
但新興市場的生意并不好做,尤其是大量賣家加入后,速賣通開始呈現出有如國內淘寶一般的激烈競爭。“做外貿的想到速賣通,第一印象都是拼價格,”現在一外貿公司工作的劉勁波如是說。
老尚是一個有著多年跨境電商經驗的老賣家,他回憶,阿里上市后在國內國外知名度都上升很多,以前國內很少有人聽過這個平臺,上市之后群里多出很多新人。“生意最好做肯定還是在2011年和2012年的時候,那時候賣家的數量還沒現在這么多”。就像國內淘寶平臺上曾發生過的那樣,新加入的賣家為了沖銷量、提高店鋪等級,甚至愿意虧本賣貨。劉勁波表示,他了解的兩個賣家在速賣通上的利潤率才10%,而在國外電商平臺上銷售的利潤率則可達到30%。
此外,俄羅斯等新興市場還存在著嚴重的物流問題,郵政丟包情況的頻發讓賣家們非常頭疼。
老賣家普遍強調物流的重要性。跨境物流時間長、容易丟包、費用高,而一旦買家沒收到貨“開糾紛”,賣家將同時損失貨物成本和物流成本。目前,廣大中小賣家普遍采用的物流方式是郵政小包,價格便宜,但不能追蹤物流動態。一件小首飾寄到歐美的費用一般是10元人民幣,與國內物流相比貴不了多少,但一件大衣的物流成本就要幾十塊錢人民幣,是成本中最大的一塊。
速賣通意識到了平臺發展中出現的問題。2月9日,速賣通平臺對新手賣家的全店鋪打折幅度設置最高50%的限制,稱此次新增折扣門檻是為了更好地維護平臺活動的健康度。針對物流問題,速賣通平臺宣布將出臺措施對海外本地發貨的商品提供支持,鼓勵更多賣家備貨到海外。
歐美市場誘惑
不過相比速賣通,ebay和亞馬遜這樣的歐美主流電商平臺還是有著更高的利潤空間,歐美市場的物流條件也更佳,多位跨境電商賣家也表達了對ebay和亞馬遜的看好。小吳最早做的是速賣通,但現在已經轉向以ebay為主,新開通的亞馬遜賬號正在“養著”。
實際上ebay與亞馬遜很早就試圖進入中國,但長時間不得其門而入。早在2007年,eBay.cn(eBay中國)上線,當時國內的跨境電商平臺敦煌網、蘭亭集勢還在起步階段。在前文提到的2011年貝索斯那次發問之后不久,亞馬遜就在中國開始試點“全球開店”計劃,但直到2014年10月,才在全國范圍內開放。2014年12月,亞馬遜中國區總裁葛道遠在廣東國際電子商務大會上表示,之所以到2014年才大力切入這一領域,是因為跨境電商需要籌備三到四年,全球購物必須有一個全球物流運營的支持。
亞馬遜的“全球開店”計劃一經啟動,一時之間就吸引了眾多中國賣家搶注賬號。亞馬遜在美國的人氣、高品牌附加值的特點,讓希望走品牌路線的中國賣家充滿期待。
相比之下,因為沒有區域限制,中國賣家進入ebay要更早一些,不過其價格戰也很快開始。小吳一次新上線了一款很受歡迎的地毯,每條地毯可以獲得50元人民幣的利潤。很快,有競爭者拿到了同樣的貨源,將利潤壓縮一半放出來賣。同時還有一些賣家習性不改,在ebay上賣仿品,對中國賣家的形象造成了傷害。
ebay和亞馬遜均沒有公布中國賣家的數量,但林藍天表示,在2014年下半年開始明顯感到進入跨境電商領域的人多了起來。
在跨境電商交流群中,經常可以見到賣家發出“高薪聘業務員”的信息,要求不算高:英語能聽說寫,對跨境電商有一定了解。但人并不好招,多位賣家表示,一般會英語的月薪至少8千,如果有兩年電商經驗則至少過萬。有一則招聘信息甚至開出了2萬月薪。而這樣的人才缺口,今后很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在一些媒體報道中,2014年被稱為“跨境電商元年”。商務部統計,每年有近4億個快遞包裹通過跨境電子商務出口,有10億件商品通過跨境電子商務銷往海外。2013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交易額達到3 .1萬億元,預計到2016年將增長至6 .5萬億元,年均增長將超過30%。在傳統外貿低迷的當下,跨境電商成為一個亮眼的增長點。
在傳統外貿模式下,“中國制造”到達海外消費者手上,需要經過多次轉手,大部分利潤被中間商與品牌方攫取。現今,跨境電商的不斷壯大解決了這個問題,眾多的國內中小賣家真正實現了與全球消費者的直接交易,也為國內電商找到了新的利潤增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