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號自媒體都是怎么做起來的?
每個人的一生都要有一次為夢想奮不顧身的機會,關注“眾創思維”頭條號,加入一個有溫度的創業社群。
自媒體大號指的無非就是那些粉絲數量龐大、影響力大、營銷能力強的自媒體號。他們之所以能成為大號,我個人覺得無非就是兩種方式,一是通過內容積累粉絲,二是通過知名度、影響力積累粉絲。
先來說第一種通過內容積累粉絲的大號。這類型的賬號能成為大號,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垂直度+專業度,粉絲粘性高
專注與某一領域,持續輸出該領域的專業內容,有見解、有深度。這類的賬號雖然可能在閱讀量上不占優勢,但是粉絲粘性高,積累粉絲的速度也比較快,很容易成為該領域的大號。
二、以內容突圍,粉絲裂變能力強
無論是傳統媒體時代,還是現如今的自媒體時代,內容為王這一點是亙古不變的。所有自媒體的競爭歸根到底就是內容的競爭,誰的內容能夠切中用戶的軟肋,或者觸碰到用戶的G點,那誰就能從競爭中突圍。像我們熟知的咪蒙和papi醬無一不是靠優質的內容取勝的,但是你敢說她們的內容是最好的嗎?當然不是,只不過她們的內容更貼近大眾,更容易被人接受,因此更容易實現粉絲的裂變式增長。
三、進入自媒體領域較早,有先天優勢
任何一家自媒體平臺的誕生之后,都會經歷一段野蠻生長時期,不管是頭條,還是大魚、百家等等無一例外。而這段時間就是很普通的自媒體素人成長為自媒體大號最好的機會,如果我們細心一點就會發現,其實現在很多坐擁幾十萬、幾百萬粉絲的大號,他們的內容其實并不怎么樣。
這些大號一般來說也是這些自媒體平臺崛起的見證者。舉個例子,今日頭條成立于2012年,如果你是在2015年前開始做頭條號,首先是做的人相對較少,競爭小;其次平臺會大力扶持這批忠實的創作者,給到一定的流量傾斜,因為平臺也需要他們輸出內容。
所以在自媒體平臺野蠻生長的這個時期,我們會發現很多偽原創文章、搬運視頻也能獲得很大的流量,自媒體創作者借此完成粉絲的原始積累,迅速成長為粉絲數量龐大的大號。
再來說說通過知名度、影響力積累粉絲的大號。
這類的大號其實很容易理解,像知名企業家、明星等社會精英本身就自帶光環,自帶流量,這沒什么可說的。我們來說一下那些我們可能不認識,但他卻在自己的領域頗為知名的大號。
比如你在頭條上面看到一個科技類的大號,幾十萬粉絲,這人你也不認識,也沒發過文章和視頻,只是偶爾發幾條微頭條,你可能就會好奇這人為什么可以有這么多粉絲。但是如果你去好好研究一下這個人你就會發現,他要么就是在微博或微信公眾號等平臺有一定的知名度,本身就是大號,要么他可能就是某些知名科技網站的簽約作者......總之就不是一般的素人,都會有一點“背景”。
針對這類人,只要他們肯入駐,平臺就會給流量,也會優先將他們的賬號推薦到用戶首頁,這樣他們就能迅速積累粉絲,成為所謂的大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