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国产AV在线观看

好不容易月入1萬

林子帆2年前14瀏覽0評論

好不容易月入1萬?

個人從事自媒體取得的收入,應該繳納個人所得稅,適用的稅目是勞務報酬所得,預征率是20%到40%,但題主所說的并不準確,實際沒有20%那么高的稅負。因為平常只是預繳個稅,并不是實際的應納稅額,這與勞務報酬的個稅計算方法有關。

勞務報酬所得的個稅計算方法

1、在職場上,個人取得的收入是稅前還是稅后,區別很大。

如果“稅前”收入,意味著需要由個人承擔稅收,到手的凈收入少了。題主取得的收入就屬于“稅前”收入,按照稅法規定,需要依法繳納個人所得稅之后,才是“稅后”收入,否則就是涉嫌逃稅。

2、那么個人從事自媒體屬于哪一類個稅所得項目呢?

根據個稅法規定,勞務報酬所得,是指個人從事勞務取得的所得。包括從事設計、法律、會計、咨詢、講學、翻譯、審稿……以及其他勞務取得的所得。

很多人以為從事自媒體取得收入應該按照“稿酬所得”繳納個稅,其實這是一個誤區。稿酬所得是指個人因其作品以圖書、報刊等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自媒體人雖然發表了個人圖文、視頻、音頻等作品,但是并不符合其“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的規定,仍應按照“勞務報酬所得”繳納個稅,不能像“稿酬所得”那樣享受收入額再打7折的優惠。

3、勞務報酬所得的個稅計算方法。

勞務報酬所得屬于綜合所得的組成部分,在平時取得時按照預征率預繳個人所得稅,年終之后與工資薪金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合并計算,進行匯算清繳,計算出全年應納稅額和平時的預繳稅額進行對比,多退少補。

平時預繳時,計算方法如下:

按次納稅,每次取得的收入未超過4000元的,減除800元費用;超過4000元的,減除20%費用,以扣除費用的金額為收入額,再適用20%—40%的預征率。

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1、如果題主當月收入10000元,那么當月應預扣預繳的個稅=10000×(1-20%)×20%=1600元,并沒有達到20%的稅負率。

2、假如題主做的更進一步,當月取得了50000元收入,那么當月應預扣預繳的 個稅=50000×(1-20%)×30%-2000=10000元,這時才達到了20%的稅負率。

3、如果做的更高,當月收入達到了100000元,那么當月應預扣預繳的 個稅=100000×(1-20%)×40%-7000=25000元,稅負率達到了25%。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平時取得勞務報酬時,支付所得的單位只是做了一個預扣預繳,并不是實際的應納稅額。

年終匯算清繳時,計算方法如下:

年度終了之后,部分取得所得的個人應當辦理匯算清繳,應納稅款與平常預繳稅款相比,多退少補。

全年應納稅所得額=全年累計收入(包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稿酬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全年累計減除費用(6萬元)--全年累計專項扣除(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全年累計專項附加扣除(自然人最多可以同時扣除5項)-全年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項目

全年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

稅率表如下

如果全年的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30萬元啊,那么實際稅率為20%,平常預繳的稅款大概率是要退給納稅人的。

舉個栗子

1、假如題主每個月自媒體取得收入均為10000元,每月預繳個稅為1600元,全年預繳個稅19200元。年終匯算清繳時,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為10萬,應納稅額就為7480元。如果不考慮平常工資薪金等項目的預繳,就要退稅11720元(7480-19200).

2、如果每個月自媒體取得收入均為5萬元,每月預繳個稅為1萬元,全年預繳個稅12萬元。如果全年綜合所得應納稅所得額為60萬元,應納稅額就是127080元,同樣如果不考慮工資薪金等其他項目的預繳稅額,匯算清繳時還要補稅7080元。(127080-120000)

所以,勞務報酬所得項目平常預繳的個稅并不是真正的應納稅額,應該結合全年各項綜合所得的收入,匯總計算。同樣,可以非常明顯體現出個稅的稅率特點,超額累進,收入越高,應納稅所得就越高,需要負擔的個稅就越沉重,起到了調節收入的效果。

如何合法有效降低個人所得稅的稅負?

勞務報酬在預繳環節是沒有籌劃空間的,只有在計算全年綜合所得時才能進行籌劃。從數學公式的角度來看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只要扣除扣除項目越多,應納稅額就越少。合理的申報扣除項目就非常重要。

1、專項附加扣除要向家庭內的高收入者傾斜。

對于贍養老人支出、子女教育支出、房貸利息支出和大病醫療支出,都可以在夫妻之間或者兄弟姐妹之間選擇或者分攤扣除,那么高收入者應該盡可能多扣除,才能最大化充分利用扣除項目,降低自身稅負。

2、進行公益性捐贈,有效減少應納稅所得額。

相信大家也聽說過“多發1元年終獎,多交1000個稅”的梗,為什么出現這種情況,就是因為恰好這個人的收入跨越了個稅稅率表的臨界點,要上跳適用更高一級的稅率,導致這種尷尬情況。

那么怎么破呢?

有一個好的方法——公益性捐贈。根據個人所得稅規定,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如果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30%,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例如,最近對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公益性捐贈,就可以全額扣除應納稅所得額。

企業和個人通過公益性社會組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等國家機關,捐贈用于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現金和物品,允許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全額扣除。

所以,假如收入跳躍了稅收臨界點,稅負大幅提高了,可以通過公益性捐贈的辦法,人為降低應納稅所得額,適用低稅率。這是國家鼓勵做慈善,就有了好名聲,還得到了稅收的實惠,其實都是國家稅收在背后買了單。這也是很多西方國家富人經常使用的手段,通過做慈善達到避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