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旅游自媒體有前途嗎?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做旅游自媒體已經有一年零4個月了,現在談談我對做旅游自媒體的幾點切身體會:
第一,對做旅游自媒體首先要目的明確,同時對作者本人定位也要恰當,這樣才能持之以恒,路越走越遠。當前,對做旅游自媒體大致分以下幾種類型。一是職業旅游類自媒體人,他們把旅游類自媒體當成了一種職業,常年累月或背包、或自駕奔波在全世界各個角落,用獨特的異域風情、人文歷史、民風民俗等等,通過視屏和圖文在《頭條》發表,獲得相當大的流量,從平臺獲得一定的收入。例如:那些周游世界各國的行者,那些深入非州“食人族”探險的作者等等。二是利用工作、生活之余,拍攝一些旅游作品,賺取一定的收入,以貼補家用。例如旅居、旅游在東南亞一些國家的作者。特別是最近在越南、老撾、尼泊爾等國家旅居的作者,通過相親、工作等等視屏,介紹異國他鄉民風民俗,不一樣的生活。例如尼泊爾一位作者記錄當地山區百姓仍然是牛耕田,百姓吃飯都是用手抓白米飯,沾一點點蕁麻葉當菜吃,與我們解放前生活相差無幾,看后心靈震撼,感慨萬千。三是純粹是以做旅游作品在《頭條》發表自娛自樂,享受這個從旅游到拍攝、制作、發表、獲好評的這個過程。從《頭條》掙錢,賺多賺少沒有關系了。例如許多退休的人員做旅游自媒體就屬于這類群體,我就是最典型的一個。我從去年3月份開始做旅游自媒體,已經發表作品813個,獲得653萬閱讀量,粉絲1萬4千多。去年7月初,我從長沙出發,歷經云貴川和北京、海南等9個省市,于今年元月中旬返回長沙家中,歷時半年多,花費近3萬元,一邊旅游一邊拍視屏和發圖文,但從旅游視屏和圖文中收入不足5千元。因為是花錢買快樂,花錢買享受,因此樂此不疲。
第二,旅游自媒體的內容要景區內容和國內國外的人文景觀、民風民俗、異域風光等等為主要內容,通過視屏和圖文,讓《頭條》的觀眾坐在自己家中,也能通過視屏目睹祖國的山川大海、高山平原、城市鄉村等等壯美的山河之美,也能通過視屏了解世界各地不同民旅,不同文化,不同習俗的不同生活,從而獲得趣味性、知識性,滿足種種好奇心,從而獲得一種美的享受。同時,因為我國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業余文化生活不斷提高,走出家門,外出國內、國外旅游的人數逐年增多(疫情期間除外),因此,旅游攻略之類作品內容也非常受歡迎。
第三,做旅游類自媒體的作品要講究垂直,不然就漸漸減少推薦量和閱讀量。我從去年7月份外出旅游開始做旅游視屏和圖文,粉絲從剛開始幾百人到過萬粉,后來還加了黃v,成了優質旅游作品創作者。但是今年元月份回到家中,為了不斷更,就專以悟空問答為主寫文章。今年5月份,突然黃V取消了,平臺通知的原因主要是內容不垂直。一個月后再申請,結果仍然是內容不垂直。我不灰心,準備過一段時間把內容垂直,再去申請黃V,不達目的,誓不言敗!
以上是我做旅游自媒體的幾點體會,供各位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