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經濟怎么樣?
2021湖北省經濟發展研究一、地域發展狀況
1.1地理和人口發展狀況湖北省,簡稱“鄂”,省會武漢。介于北緯29°01′53″—33°6′47″、東經108°21′42″—116°07′50″之間。東鄰安徽,西連重慶,西北與陜西接壤,南接江西、湖南,北與河南毗鄰,總面積18.59萬平方千米,占中國總面積的1.94%。湖北省山地、丘陵、崗地和平原兼備,地勢大致為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間低平,略呈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在全省總面積中,山地占56%,丘陵占24%,平原湖區占20%,屬長江水系。湖北省地處亞熱帶,全省除高山地區屬高山氣候外,大部分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光能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降水充沛,雨熱同季。2020年7月,湖北省共轄12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共有26個縣級市、35個縣、2個自治縣、1個林區。2020年11月1日零時,全省常住人口為57752557人。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57237727人相比,增加514830人,增長0.90%,年平均增長率為0.09%。相關數據表明,10年來我省人口總量保持平穩。全省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3632.04萬人,占62.8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2143.22萬人,占37.11%。與2010年相比,城鎮人口增加787.53萬人,鄉村人口減少736.05萬人,城鎮化率提高13.19個百分點。過去10年間,我省工業化進程加快,產業優勢更加凸顯,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發展,功能日趨完善,城市承載能力大幅提升,為人口向城市快速聚集奠定堅實基礎。全省男性人口為2969.47萬人,占51.42%;女性人口為2805.78萬人,占48.58%。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為105.83,與2010年基本持平。1.2經濟概況1.2.1綜合2020年,全省完成生產總值43443.46億元,比上年下降5.0%。其中,第一產業完成增加值4131.91億元,按不變價計算與上年持平;第二產業完成增加值17023.90億元,下降7.4%;第三產業完成增加值22287.65億元,下降3.8%。三次產業結構由2019年的8.4:41.2:50.4調整為9.5:39.2:51.3。在第三產業中,金融業、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3%和3.2%。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批發和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增加值分別下降16.5%、12.1%、23.7%、8.7%。圖1 2016-2020年湖北地區生產總值及增速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湖北省統計局1.2.2農業全年全省農林牧漁業增加值4358.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0.3%。糧食產能保持穩定。全省糧食總產量2727.43萬噸,增長0.1%,連續8年穩定在500億斤以上;種植面積4645.27千公頃,增長0.8%。圖2 2016-2020年湖北糧食產量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湖北省統計局特色優勢經濟作物保持增長。油料產量344.45萬噸,增長9.7%;茶葉產量36.08萬噸,增長2.4%;園林水果產量716.38萬噸,增長8.4%。畜類生產有所下降,禽類養殖保持穩定。生豬出欄2631.12萬頭,下降17.5%;牛出欄101.96萬頭,下降6.9%;羊出欄532.68萬只,下降13.5%;家禽出籠59325.84萬只,下降0.1%;禽蛋產量193.09萬噸,增長8.0%。水產品生產形勢趨穩,漁業生產基本持平。水產品總產量467.88萬噸,微降0.4%。表1 2020年全省主要農產品產量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湖北省統計局1.2.3工業和建筑業年末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5769家。全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下降6.1%。分經濟類型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下降1.6%;集體企業下降12.4%;股份合作企業下降31.9%;股份制企業下降6.2%;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下降6.7%;其他經濟類型企業下降9.3%。輕工業下降7.2%;重工業下降5.6%。分門類看,采礦業下降16.0%,制造業下降6.2%,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2.5%。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增長4.1%,增速快于規模以上工業10.2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10.2%。其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4.4%。全年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下降7.7%,產品銷售率為97.3%,出口交貨值下降0.4%。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2519.0億元,下降8.3%。表2 2020年全省規上工業主要產品產量及其增速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湖北省統計局建筑業穩步發展。全年全省具有總承包和專業承包資質建筑企業完成總產值16136.10億元,下降5.0%;全年新簽合同額22055.89億元,增長9.1%。1.2.4服務業年末全省公路總里程達289960.44公里,增長0.3%;高速公路里程達7229.81公里,增長5.4%。全年全省完成貨物周轉量5295.68億噸公里,下降13.9%;旅客周轉量612.42億人公里,下降55.8%;港口完成貨物吞吐量3.80億噸,增長23.9%。港口集裝箱吞吐量229萬標準箱,增長9.8%。全省郵政業務總量471.77億元,增長2.9%。其中,快遞業務量17.85億件,快遞業務收入178.69億元。全省電信業務總量4204.91億元,增長24.9%。長途光纜線路長度達到3.21萬公里;移動電話交換機容量達9043.50萬戶;固定電話用戶481.61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到5681.07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為104.0部/百人,移動電話普及率為95.9部/百人;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870.16萬戶,比上年增加161.84萬戶;移動互聯網用戶接入流量50.67億GB,比上年增長32.4%.圖3 2016-2020年湖北快遞業務量及其增長速度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湖北省統計局圖4 2016-2020年湖北年末固定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湖北省統計局1.2.5教育和科學技術2020年,全省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51.40萬人,在校生161.69萬人,畢業生40.18萬人;研究生招生6.66萬人,在校研究生17.88萬人,畢業生4.53萬人;各類中等職業教育招生15.23萬人,在校生42.03萬人,畢業生11.78萬人;普通高中招生31.32萬人,在校生89.19萬人,畢業生27.41萬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70.83萬人,小學在校生380.85萬人,幼兒園在園幼兒178.43萬人。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取得新的成果。全年共登記重大科技成果1553項。其中,基礎理論成果54項,應用技術成果1447項,軟科學成果52項。全年共簽訂技術合同39749項,技術合同成交金額1686.95億元,合同金額增長16.4%。2020年末,全省共建有246家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589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全省共有國家級檢驗檢測中心33個;累計有15376家企業通過ISO9000體系認證;企業獲得強制性認證證書10288張。法定計量技術機構有107個,強制檢定計量器具151.54萬臺件。全省天氣雷達觀測站點16個,衛星云圖接受站點18個。地震遙測臺網3個,地震臺站52個。1.2.6文化、旅游、衛生和體育2020年末,全省共有國有藝術表演團體87個,群藝館、文化館125個,公共圖書館115個,博物館230個。電影放映管理機構103個,放映單位1797個。廣播電臺1座,電視臺1座,廣播電視臺82座,有線電視用戶1203萬戶。廣播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86%,電視節目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9.82%。全年出版全國性和省級報紙5.7億份,各類期刊0.7億冊,圖書2.8億冊。全年規模以上文化及相關產業企業營業收入3930.7億元,下降1.2%。全年共接待游客43729.64萬人次,下降27.8%,旅游總收入4379.49億元,下降36.8%。全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35447家,其中醫院1048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33853家,專業公共衛生機構479家;全省共有衛生計生人員53.81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5.97萬人,注冊護士20.01萬人;全省共有醫療衛生機構床位41.18萬張,其中醫院床位29.65萬張,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床位1.63萬張,衛生院床位8.16萬張。全年總診療人次29457.34萬人次,出院人數1027.45萬人。全年全省運動健兒在國際比賽中共獲得冠軍18項次、亞軍7項次、季軍7項次;奧運會項目最高水平比賽冠軍19項次、亞軍18項次、季軍17項次;在各類全國比賽中,獲冠軍124項次、亞軍92項次、第三名88項次;全運會項目全國最高水平比賽中冠軍19項次、亞軍18項次、第三名17項次。全年銷售體育彩票82.8億元。二、產業發展模式和技術發展2.1湖北省產業結構圖5 湖北省三大產業結構比例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iFinD全省完成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 下降18.8%。按產業劃分,一、二、三次產業投資分別下降28.2%、23.8%、15.4%。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工業投資和房地產開發投資分別下降22.8%、23.9%和4.4%。高技術制造業投資下降9.4%,其中醫藥制造業、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投資分別增長20.4%、14.7%。補短板強功能建設加快推進,電信、廣播電視和衛星傳輸服務業投資增長16.8%,衛生投資增長65.8%,航空運輸業投資增長1.29倍。圖6 2009-2021固定資產投資月度增加額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iFinD圖7 2020年湖北三次產業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比重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iFinD全省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3649個,下降7.7%,億元以上項目完成投資額下降21.2%。2.1.1 湖北省房地產業發展現狀商品房銷售面積6587.83萬平方米,下降23.4%;實現商品房銷售額6087.90億元,下降21.5%。圖8 2009-2021固定資產投資月度增加額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iFinD2.2 技術發展表3 2020年湖北省上市公司分行業專利數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iFinD圖9 2020年湖北省上市公司分行業專利數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iFinD三、企業發展情況3.1上市企業名單表4 2021湖北省上市企業名單(按市值降序)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iFinD表5 2021湖北省上市公司按行業分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iFinD圖10 2021湖北省上市公司(按個數比)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iFinD圖11 2021湖北省上市公司(按市值比)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iFinD湖北總共是121家上市公司的注冊所在地,其中通行設備和其他電子、化學制品行業的上市公司在湖北不論是數量還是市值上都占有一定的優勢。另一方面,由于三安光電的領先地位,導致在按市值分類時,光學光電子的占比較高。同時,從宏觀角度來看,湖北的上市企業發展主要集中在通行設備和其他電子、化學制品行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占比較高,尤其是電子等新興科技行業。3.1.1 主要上市公司1.三安光電三安光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11月,于2008年7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00703),總部坐落于素有“海上花園”之稱的廈門,產業化基地分布在廈門、天津、蕪湖、泉州等多個地區,是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國家高科技產業化示范工程”企業、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承擔了國家“863”、“973”計劃等多項重大課題,擁有國家人事部頒發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國家認定的企業技術中心。2.中信特鋼中信泰富特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708.SZ),是中國中信股份有限公司下屬企業,集團旗下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大冶特殊鋼有限公司、青島特殊鋼鐵有限公司、靖江特殊鋼有限公司、銅陵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揚州泰富特種材料有限公司、泰富特鋼懸架有限公司和浙江泰富無縫鋼管有限公司,形成了沿海沿江產業鏈的戰略布局。3.聞泰科技聞泰科技是中國A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碼600745,主營業務包括半導體IDM、光學模組、通訊產品集成三大業務板塊,目前已經形成從半導體芯片設計、晶圓制造、封裝測試、半導體設備,到光學模組、通訊終端、筆記本電腦、IoT、服務器、汽車電子產品研發制造于一體的全產業鏈布局。聞泰科技旗下的安世半導體是全球知名的半導體IDM公司,是原飛利浦半導體標準產品事業部,有60多年半導體研發和制造經驗,總部位于荷蘭奈梅亨,晶圓制造工廠在德國漢堡和英國曼徹斯特,封裝測試工廠位于中國東莞、菲律賓卡布堯和馬來西亞芙蓉。客戶超過2.5萬個,產品種類超過1.5萬種,每年新增800多種新產品,全部為車規級產品。公司旗下的得爾塔科技在光學模組領域,是主流供應商,同時是全球知名品牌的核心供應商之一。公司采用行業領先的flip-chip技術,實現更穩定的性能,更強的抗干擾、更小的產品尺寸,以滿足特定客戶的產品需求。公司擁有智能化生產平臺,通過建設高標準無塵車間、精密的自動化生產線、搭建智能化生產系統、并應用嚴格的產品質量管理體系,為生產、品質保駕護航。攝像頭模塊產品從FF到Dual Camera實現了98%以上的良品率,現有最大年產能2億臺,未來將伴隨新基地的投產進一步提升。得爾塔科技擁有FTIR、X-Ray、TBR、酸堿化學試驗等解析和信賴試驗設備一百多臺,專注光學領域的研發和生產分析實驗,聚焦攝像頭模組的同時,積極布局新技術、新產品和新服務。公司以多年專業經驗鑄就有利競爭優勢,未來將伴隨攝像頭高端化、雙攝、三攝等技術創新,向手機、IoT、智能汽車等領域延伸,從而實現高速增長。4.高德紅外武漢高德紅外股份有限公司創立于1999年,是規模化從事紅外核心器件、紅外熱像儀、大型光電系統研發、生產、銷售的高新技術上市公司。高德紅外工業園位于“中國光谷”,占地200余畝,高科技人才4000余名,市值500億元,已建成覆蓋底層紅外核心器件至頂層完整光電系統的全產業鏈研制基地。公司設立了高德學院,專業進行企業內部人才系統化培養,針對對象類型、業務類型進行系統化培訓體系設計,并制定了系列制度,確立了若干機制,促進學習內容與公司戰略、業務發展、員工成長、組織變革相結合,扮演了員工成長助手、業務發展伙伴、企業變革顧問的角色。5.宏發股份公司于1992年5月,經武漢市體改委和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批準,以原雙虎涂料公司作為主要發起人,與原武漢市建設銀行信托投資有限公司和湖北省工商銀行信托投資公司三家共同發起,采用定向募集方式改制為武漢雙虎涂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監會批準,1996年1月15日通過上海證券交易系統以上網定價方式,首次向社會公眾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并于2月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股。2012年11月28日,公司在湖北省武漢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領取了新的《聯系人營業執照》,公司名稱已由“武漢力諾太陽能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變更為“宏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3.2并購分析表6 2020湖北省公司并購案例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iFinD3.3百強企業領軍者表7 2020湖北省百強企業名單資料來源:千際投行 資產信息網 湖北省統計局3.3.11.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有限公司是全國重點鋼鐵民營企業——福建金盛蘭集團的全資子公司,位于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物華天寶的長江中游——湖北省咸寧市嘉魚縣臨江產業園。經鄂經信重化[2013]第92號文件批準,由集團整合旗下湖北省境內的6家鋼鐵企業,淘汰落后產能,組織技術改造,進行異地減量置換。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有限公司項目計劃投資75多億元人民幣,一期占地3000畝。項目投產達到年生產鐵300萬噸,生產鋼325萬噸,生產鋼材300萬噸。金盛蘭冶金科技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湖北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的要求,成立了以董事長為組長的“兩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由企管部負責“兩化”具體工作,指定專人為網絡管理信息員負責統計、并及時網上上傳相關信息。公司于2017年5月開始實施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兩化”系統,根據省統一編制的隱患排查表,結合金盛蘭冶金科技實際要求,在縣安監局的幫助下,編制了覆蓋公司、車間、班組、崗位的《湖北金盛蘭冶金科技有限公司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清單》,共708項隱患排查標準,確定了排查周期,排查部門、排查責任人。建立安全生產隱患排查臺賬,使用統一報表填報。公司對主要安全生產負責人和員工進行了“兩化”系統的培訓,還送到嘉魚縣安全生產管理局進行了“兩化”系統的培訓,讓員工熟知了自己所要執行的排查職責。各崗位人員根據自己的排查頻次(根據不同檢查項目分每日、半月檢查、季度檢查、半年檢查等)進行隱患檢查,將發現的問題及整改情況逐級上報,最終匯總到公司信息員,由信息員負責及時將排查、整改情況,通過“兩化”系統上報。2017年10月以來我公司“兩化”績效評分是100分。兩化運行以來,有效的推動了公司的安全生產隱患及時排查與整治。公司將以國家產業政策為導向,以資本為紐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惠雙贏”為基本準則。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年可實現工業產值120億元,創利稅6億多元,將大力促進地方就業,安置突破6000人,并帶動上下游產業的共同發展。圍繞該項目建設,縣政府和金盛蘭集團將引進盈德投資(上海)有限公司、都市環保等10多家關聯配套企業,并與葛洲壩水泥等企業開展水渣加工等合作,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打造省級循環經濟產業園。鑄湖北鋼鐵之魂,樹民營標桿企業。2.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系枝江縣化肥廠,始建于1970年。1993年作為試點改制為國有控股的股份公司,2001年通過“兩個置換”改革企業民營。2007年國有特大型企業——山西晉城無煙煤礦業集團有限公司控股。公司系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國化工100強、中國化肥50強和中國化肥品牌100大企業,是湖北省直通車企業、工業企業100強、重點扶持發展的100家民營排頭兵企業之一,湖北省最佳成長型企業、最佳民營企業、A級納稅大戶。“十一五”時期,公司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利用晉煤集團煤資源、宜昌磷資源、公司基礎原材料及40多年化工管理經驗的優勢,走氮磷結合、穩肥擴化之路,加速轉型發展步伐。先后投資30多億元,完成了“3888工程”、“20萬噸氨醇改造工程”、“4030工程”、“68萬噸高濃度磷復肥工程”和“20萬噸緩控釋復合肥工程”等大型項目,公司綜合實力迅速提升,“十一五”期間保持年遞增46%的發展速度。“十二五”前三年,公司堅持轉型發展,打造循環經濟。在濕法精制磷酸上取得重大突破之后,投資50億元新上了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一期工程及其配套項目。2013年公司匯總銷售收入110.87億元,實現利稅近10億元。2014年公司投資10億元新上了硝硫基復合肥項目。投資1.2億元的磷石膏生產建材產品項目已經投產。公司通過質量、安全和環境認證,先后榮獲全國化肥生產先進單位、全國重合同守信用企業、湖北省文明單位;“三寧”商標蟬聯湖北省著名商標;主導產品“三寧”牌過磷酸鈣、碳酸氫銨和高濃度復合肥為國家免檢產品和湖北名牌產品,暢銷全國30個省市。公司是湖北化肥生產骨干企業,2005年被省委省政府評為最佳成長型企業,列入“三個三工程”作為重點扶持發展。2007年元月,公司實現銷售收入60億元、利稅6億元目標。公司位于湖北宜昌枝江姚港工業區。瀕臨長江,緊靠318國道和滬蓉高速公路,距三峽機場18公里,焦柳鐵路6公里,水陸空交通便捷,區位優勢得天獨厚。3.湖北長安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北長安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1年,2001年改制為湖北長安建筑股份有限公司,2016年榮升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2017年成立湖北長安建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具備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特級資質,市政公用工程總承包一級資質,建筑工程、人防工程設計雙甲級資質。涵蓋建筑裝修裝飾、建筑幕墻、地基與基礎、起重設備安裝、消防設施等多項專業承包資質。控股設立了房地產公司、中鑫混凝土公司、長安世紀酒店等多家子公司,參股商業銀行,已形成以建筑業為主,多元化發展的集團公司。不忘初心,砥礪前行。公司將始終秉承“質量為本、誠信經營、合作共享、貢獻社會”的企業使命,恪守“做強做大(做強優先) 行穩致遠”的經營理念,持續推進技術、管理創新和應用,不斷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為建設“百年長安”而努力前行。4.湖北凱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凱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專注于大通信產業閉環及互聯網領域的高科技企業,為信息化產業高端通信設備軟硬件制造服務商,是量子通信和專網通信龍頭企業。其大通信產業閉環主要涵蓋光纖、光纜、數據線纜、自主可控計算平臺、智能指控終端、量子保密數據鏈通信終端、量子保密數據鏈存儲終端和其它量子數據鏈產品,應用覆蓋于控制、通訊、計算機、偵查、監視等各個方面。公司現有員工3000多人,擁有中、高級職稱人員620名。凱樂科技是中國高科技新材料龍頭企業,中國塑料加工工業協會副理事長單位、全國塑料制品技術標準化委員會核心成員、中國信息標準化協會全權會員、中國建筑裝飾材料協會會員。凱樂科技已成為中國四大電信主流運營商光纜材料的主流供應商;凱樂硅芯管被公認為國內市場的第一品牌,凱樂塑料工業城已成為亞洲通信硅芯管、土工合成材料生產基地。在位于湖北省荊州市公安縣占地面積45萬平方米的凱樂塑料工業城內,凱樂科技已建成年產光纜400萬芯公里、硅芯管30萬公里的生產研發基地。土工合成材料、塑料管材、塑鋼門窗用異型材等產品的生產規模也將逐步擴展。凱樂科技為中國以及亞太、非洲地區的客戶提供完善的高科技材料服務,具有強大的海內外業務拓展和服務能力。在電信、能源、交通、建筑、基礎設施建設和高科技等領域,具有獨樹一幟的行業服務優勢。5.湖北東貝機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東貝機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制造業500強、輕工業百強和湖北省百強企業。公司以研發、生產制冷壓縮機、商用制冷器具為主營業務,并于2020年12月25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股票代碼:601956)。公司總部位于黃石經濟技術開發區鐵山區,并分別在黃石黃金山、大冶羅橋、安徽蕪湖、江蘇宿遷等地建有生產基地。目前擁有黃石東貝壓縮機有限公司、蕪湖歐寶機電有限公司、東貝(江蘇)機電有限公司、黃石東貝電機有限公司,黃石東貝鑄造有限公司、黃石東貝制冷有限公司、江蘇東貝電機有限責任公司等多家控股、參股子公司。公司先后榮獲“全國實施卓越績效管理模式先進企業”稱號、全國質量工作先進單位、湖北省第三屆長江質量獎、“全國綠色工廠”、“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模范院士專家工作站”、“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東貝集團堅持“科技興企、人才強企”戰略,努力建設創新型企業。集團現有國家部委授予的“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建有“院士科研工作站”和“東貝駐意大利技術研發中心”等研發機構。公司已建成了以企業技術中心為核心的創新平臺,為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強大的技術支撐。企業技術中心是東貝集團的核心技術機構,是集理論研究、產品研發、技術應用于一體的綜合性科研基地。中心擁有6487平方米的辦公大樓,設施齊全、環境舒適。還建有國內一流的試驗檢測中心,配備了國際先進水平的軟、硬件設施。試驗檢測中心內設有壓縮機性能測試室、壓縮機冰箱匹配試驗室、電機實驗室、高溫壽命試驗室、噪聲試驗室、物理室、化驗室、精測室等研發試驗室。技術中心于2009年被國家五部委聯合認定為“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四、未來展望4.1 宏觀發展目標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6%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居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態環境質量鞏固提高,單位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5%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繼續下降;糧食產量保持在500億斤以上。4.2 細化發展目標和措施4.2.1鞏固經濟持續回升態勢。堅決把來之不易的經濟向好勢頭保持好、鞏固好,爭取發展上的更大主動。著力為市場主體紓困解難。對中小微企業繼續“拉一把、扶一程”,幫助千千萬萬“經濟細胞”活下去、留下來、發展好。穩定和擴大就業。堅持就業優先政策,精準實施援企穩崗,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靈活就業。精準擴大有效投資。堅持資金、要素跟著項目走,服務、保障圍繞項目轉,能開則開、能早則早、能多則多、能快則快,全面推進疫后重振補短板強功能十大工程,全力抓好4274個億元以上新開工項目落地。4.2.2增強科技創新支撐能力。抓住科技創新這個關鍵變量,提高“錢變紙、紙變錢”能力,實現更多領域創新領先、發展領跑。營造高品質創新生態。堅決打破制約創新的條條框框,全力為人才松綁、為科研清障、為創新加油。穩定增加財政科技投入,落實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力爭全社會研發投入1000億元以上。擴大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改革試點,完善科研人員職務發明成果權益分享機制,系統推進科研評價、科研經費、科研分配等機制改革。推進大學校區、產業園區、城市社區“三區融合”,建設環大學創新經濟帶。持續開展“聯百校、轉千果”活動。爭創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范區。深入開展“科技金融服務滴灌行動”。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運用。建設高層次創新平臺。全力推進武漢創建全國科技創新中心、東湖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高標準建設以東湖科學城為核心區的光谷科技創新大走廊。支持襄陽、宜昌打造區域創新中心。支持荊門、黃岡、孝感、黃石創建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推動脈沖強磁場、精密重力測量等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提升功能,新建生物醫學成像等大科學裝置。培育高能級創新主體。實施高新技術企業“百千萬”行動計劃,支持100家創新型龍頭企業做大做強、1000家高新技術企業擴規提能,加快培育1萬家高新技術后備企業。年內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0家以上。促進高新區提能升級、創新發展。支持十堰、恩施創建國家級高新區。支持規上工業企業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牽頭承擔國家和省重大科技專項。強化產學研深度合作,組建3-5家平臺型、網絡型產業創新聯合體。4.2.3 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補短板、鍛長板,增強我省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競爭力。實施產業鏈供應鏈提升工程。推行重點產業鏈鏈長制,培育集聚頭部企業、鏈主企業。開展集成電路、新型顯示、智能終端等重點產業鏈協同攻關,力爭在光纖激光器、高端顯示面板、高精度實時遙感、高端醫療裝備等領域取得新突破。推動重點產業供應鏈平臺建設。實施領軍企業計劃,加快培育單項冠軍、隱形冠軍和“小巨人”企業。持續實施中小企業成長工程,力爭新增規上工業企業1000家以上。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劃。加快四大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四大國家級產業基地建設。推進華星光電t4、邁瑞醫療、華大智能制造、中國(湖北)網絡視聽產業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力促43個預增產值過10億元的重點項目投產達產。力爭“光芯屏端網”產業新增營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實施“技改提能、制造煥新”行動。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推進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技改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提高到40%以上。推進三寧化工、華新水泥、新冶鋼高爐煉鐵產能置換等重大技改項目投產。建設智能化工廠、數字化車間。加快打造汽車、大健康、現代化工等萬億級產業集群。實施現代服務業提速升級行動。加速先進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現代金融、現代物流、高端商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工業設計、工程設計、檢驗檢測、認證驗證等高技術服務業。完善現代流通體系,開展流通領域現代供應鏈體系建設試點,加快建設武漢陽邏港、宜昌白洋港等5個國家多式聯運示范項目。4.2.4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抓緊推動“一主引領、兩翼驅動、全域協同”區域發展布局破題開篇。加快都市圈城市群發展。出臺區域發展布局總體意見及配套政策。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和管控,優化重大基礎設施、重大生產力和公共資源布局。支持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長江經濟帶核心城市和國際化大都市。高標準建設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長江新區。完善武漢城市圈協同聯動機制,推動優勢產業鏈圈內延伸,建設城市圈大通道。支持武漢、孝感、鄂州、黃石、黃岡加快建設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支持武漢、咸寧、鄂州打造生態綠色發展區。支持武漢與仙桃、天門、潛江協同發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創新經濟強縣發展支持政策和評價機制,做實“百強進位、百強沖刺、百強儲備”清單。加快發展塊狀經濟、網狀經濟,支持112個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擴規提質,帶動形成“一縣一品”“一業一品”。實施山川協作工程,推動結對縣市開展產業協作。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深化戶籍制度改革,促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力爭實現80萬以上人口在城鎮落戶。實施城市更新行動,開工城鎮老舊小區改造項目2601個,新建地下綜合管廊50公里。抓好仙桃、天門、潛江等10個全國縣城新型城鎮化建設示范。啟動縣城品質提升三年行動。深入開展“擦亮小城鎮”行動。安居才能樂業。加大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規范發展長租房市場,著力解決新市民、青年職工等群體住房困難問題。深化區域戰略合作。加強與周邊省份戰略聯動,健全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一體化發展機制。主動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承接產業轉移和創新要素輻射。4.2.5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重中之重,牢牢把握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農業產業強省。推動糧油、蔬菜、畜禽、水產、茶葉等全產業鏈發展,加快培育100家細分行業領軍龍頭企業、1000家成長型龍頭企業。堅持不懈抓好農業生產。落實“米袋子”“菜籃子”責任制。堅持藏糧于地、藏糧于技,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堅守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紅線,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新建410萬畝高標準農田。持續推進1800萬畝優質特色稻生產區、100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優勢區建設。繼續抓好生豬恢復生產。扎實推進農村改革和鄉村建設。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政策。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加強農業經理人和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建設。發展壯大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落實“四個不摘”,過渡期內保持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今年幫扶投入只增不減,確保脫貧群眾獲得感只增不減。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加強易返貧致貧人口收入水平變化和“兩不愁三保障”鞏固情況常態化監測。繼續扶持脫貧地區發展“一村一品”“一鄉一業”,確保脫貧群眾長期穩定受益。強化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