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團養老15年卻「曲終人散」?
抱團養老是在上世紀末和本世紀初流行的一種方式。表面上看這很適合老年人養老,其實不然。這種想法是基于當時自己還年輕,還有能力完成各種生活瑣事。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能力會逐漸喪失,那個時候誰來為你們提供這種生活服務。
在一點社會是在不斷發展的,發展過程中是不斷的完善社會服務功能,解決社會遇見的各種問題。養老問題就是隨著全社會平均年齡的增長,矛盾也逐漸顯現出來。
這里說一個遇見的養老問題。我父親去世很久了,母親一個人。剛開始的時候,母親各種家務都能做,在姐姐家生活。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首先在性格上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完全可以用這個詞兒來形容這種變化),最后沒辦法把接到我這兒來由我照顧。
這也就為我自己創造了一個觀察老年人逐漸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過程。最初幾年還能夠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隨著時間的流逝,從最初的丟三落四,逐漸喪失對生活用品的基本使用常識(比如抽水馬桶的沖洗按鈕、電飯煲做飯的操作步驟等等等等),到最后連熱飯的能力都喪失了,所有自己的親人都無法想起姓名(包括自己的姓名也忘記了),發展到最后,大小便都是隨處,完全喪失了生活能力。
最嚴重的時候正好是19年底,正是新冠病毒流行的時候。等到新冠病毒稍緩3月底,就出去找老年托管,準備把老人托管。
之前對老人托管這一塊兒的印象還是停留在敬老院這一些概念中,完全不了解現在的老人托管,已經比較完善了,從完全能自理的老人到完全不能自理,不能行動的老人都有相應的托管服務(當然情況不同,價格也不同)。而且完全沒想到在自己住家所在的街道,已經有比較完善的老年托管服務,包括日托服務以及全托服務。
把老人托管以后,托管服務地記住家也不遠,可以經常去看。兩個月以后去看,雖然還能認識我們,但是與服務員的關系比我們更親切。
所以老年人最好的養老方法,在自己還能行動思維清楚的時候,找一個自己滿的養老院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