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模式可以復制量化嗎?
從2015年10月上線到現在,拼多多僅僅用了4年的時間就成為國內電商領域的第三極。目前拼多多的用戶量大有超京東,趕阿里的勢頭。拼多多在成功的路上充分的利用了微信的流量以極低的成本獲得了約3億的注冊用戶,月活躍用戶在不同的第三方機構數據中,介于1-1.6億左右,這種數據在中國電商行業里已經足夠引起巨頭們的畏懼。
在互聯網巨頭把持市場的今天,拼多多是怎么做到這一步呢?
拼多多的商業模式其實不復雜,就是一種網上團購的模式,以團購價來購買某件商品。比如一箱蘋果賣40塊錢,通過拼團只要30塊就能買到。用戶可以將拼團的商品鏈接發給好友,如果拼團不成功,那么就會退貨。我們經常看到有人在朋友圈、微信群發帶有拼多多團購的鏈接。
其實在拼多多之前,社交電商已經被反復被討論過了,微信也做了微店。但過去傳統的社交電商模式都不太成功,而拼多多卻做到了將社交和電商相結合的模式。這背后還有對于流量以及用戶參與度的思維模式。過去的社交電商主打網紅,是一種網紅經濟,基于大家對于網紅的信任,用戶就會購買這個商品,傳統的社交電商解決是信息不對稱,然而還是沒有解決流量問題。
在拼多多模式中,任何人都可以發起團購,動員身邊的人購買,用戶的參與感就很強。過去消費者在網紅經濟模式下,是不對等的,但是在拼多多模式下,所有人都是對等的。拼多多的社交電商模式的核心就是“自帶流量”,通過拼團、分享、發紅包等方式挖掘核心用戶的社交關系,形成基于熟人的口碑傳播,基于微信好友分享和群分享模式,去中心化下口碑效應強,不僅增加了購物樂趣,更加快了用戶規模擴大速度。
任何商業模式的成功與市場環境密不可分,一個企業成功的原因,一定要從其背后的時代背景和市場需求入手。拼多多起步時,中國的社交網絡已經非常發達,每個人都在用微信、微博,用各種各樣的社交方式,社交媒體在整個移動互聯網使用時長中已經占到40%以上,時代的發展與市場的基因為拼多多的社交電商發展提供了先天的基礎。
這里面還需要對手犯一點錯誤,淘寶和京東的疏忽恰恰給了拼多多崛起的機會。
淘寶把重心放到了天貓后,就忘了自己起家的根本——淘寶引流,淘寶的流量靠的是低價吸引進來的,現在他卻把所有人都往天貓趕,而天貓的購物體驗估計沒幾個人會喜歡的,也逼走了很多原來的小店,拼多多恰恰成為這些小店的下家,可以說自己將了淘寶一軍。
不得不說同樣是騰訊的合作伙伴,京東犯了更大的錯誤,錯過了最佳狙擊點,強大后的拼多多使騰訊難以再下狠手,而京東原本也可以利用拼多多這種拼團裂變的賣貨方式為自己拉新月活,但京東顯然不屑于微信流量的攝取。
拼多多的崛起,是產品與社交的力量,在交易門檻的降低的情況下,拼多多掌握了社交電商的精髓,通過微信的流量,拼多多觸及到了淘寶需要花費更多成本才能觸及到的用戶,這是它成功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