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覺得,和雙字節并沒有太大的關系。
其實我們現在的編程語言中,你也可以做一些封裝,把所有的函數都定義為中文,變量也可以定義為中文,但是為什么沒有人這么做呢?根本的原因是不方便。
英文屬于是表音文字,也叫拼音文字或者字母文字,一共也就26個字母,音素文字的優點就是,看到它大概率知道怎么讀,缺點是光看單詞可能不知道意思。剛好,程序員可以不用知道這個函數的翻譯,知道用來干嘛就好了。
對于編程來說,無外乎就是這26個字母的簡單組合(開發語言中也很少出現拼寫非常復雜函數),對于程序員來說,非常好記憶。還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即使我不認識英文,只要認識26個字母,我也可以別人交流。
例如:我們定義變量的時候常常會寫var,我不知道var怎么念,我可以說V-A-R,別人也能懂。
如果我們的編程語言是中文會有什么問題呢?中文是表意文字,也或者說是象形文字,也就是說,看到這個字,我們可能知道含義,但是怎么讀?可能不清楚。
這就讓中文編程出現了第一個瓶頸,假設一個字我不認識,我怎么和別人溝通呢?那相比英文的編程,中文編程的門款就會高很多。我不會英文,只是認識26個字母,我可以編程,但是我不會中文,那么我就沒法編程,不管是拼音輸入法還是五筆輸入法,都要求我先認識中文。
那么中文編程的第二個瓶頸也由此出現了,英文單詞是26個字母的組合,但是中文單詞是上萬個漢字的組合。如果哪天一個神神叨叨的同事用一個生僻字定義了一個函數或者變量,我如果其他同事想哭的心都有了。
當然,中文也非常不適合快速編程,交互上不太友好。要知道我們的計算機鍵盤就那么大點,裝不下上萬個中文字,那么中文輸入法就成為了中文編程的必須。而這個時候,我們用英文寫一段代碼可能是:
for(var i=0; i<10; i++) {
if(obj[i]>0) {
……
}
else {
……
}
}
算上去,我們就算不借助代碼提示,純手寫的方式也就大概敲40下左右的鍵盤。但是,換成中文以后就不一樣了。我們就用以前有人設計過的一種中文編程方式寫一下上面這段代碼吧:
循環(整數 呀 = 0; 呀 < 10; 呀++) {
假設(數組[呀]>0) {
}
否則 {
}
}
首先,我在輸入的時候,我需要來回的切換中文輸入法和半角的字符輸入,不然就會出現括號使用的中文括號的情況,當然,這個可以通過設置輸入法來解決,我們先不看成一種困難。
其次,使用英文編程時,我們輸入for,三次按鍵,而循環兩字,全拼輸入需要7次按鍵加一次回車或空格,if兩次按鍵,而中文需要5次按鍵加一次空格,而且代碼提示在中文輸入時很難產生作用。
這也就讓中文編程語言的發展更加的困難了。因此,作為一個編程語言,簡單直白,上手方便才是最主要的,在這點上,表音文字有先天的優勢,俄語、日語其實都有成為編程語言基礎文字的潛力,但是中文卻很有難度。這和中文是不是雙字節并沒有太大的關系,就算英文是雙字節,也不會影響它使用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