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斯坦因元帥能救出第六集團軍嗎?
保盧斯如果不遵守希特勒的命令,曼斯坦因還是無法救出第六集團軍。
保盧斯的33萬大軍在被蘇軍圍困在斯大林格勒地區時,他曾經請示希特勒是否可以放棄斯大林格勒獨自突圍。而希特勒的指示是要求其繼續堅守在斯大林格勒北郊,科特盧班,137高地,高地,馬里諾夫卡,齊邊科以及南郊地區。甚至到了最危急的時刻,希特勒還是要求保盧斯的突圍要在堅守陣地的原則上進行,這也就出現了第6集團軍一邊突圍,一邊堅守陣地的奇葩現象。
物資限制希特勒對斯大林格勒的固執,最終葬送了保盧斯突圍的最佳時機。希特勒的堅持,很大原因是曼施坦因和戈林的拍胸脯保證能夠成功解救保盧斯讓其信以為真。然而在戰后,曼施坦因的回憶錄《失去的勝利》卻把黑鍋都丟給了希特勒和保盧斯的猶豫不決,為自己辯解他其實是一早就提出要保盧斯盡快突圍。而保盧斯在被蘇聯釋放后,在1957年就病逝,沒來得及為自己辯解。保盧斯的兒子也一直在維護父親的聲譽,然而卻因承受的壓力過大而在1970年開槍自殺。這其中的真相究竟是如何也就永遠無法解開。
對于斯大林格勒是否堅守的問題,德軍高層就一直出現分歧。德軍陸軍總參謀長哈爾德就曾勸告希特勒要盡早放棄被炸成廢墟的斯大林格勒,然而卻遭到希特勒的解職。接替他的是蔡茨勒上將。蔡茨勒按照33萬第六集團軍的最低消耗標準計算,要每天給第6集團軍起碼提供的給養要達到500噸的物資,而且在被蘇軍圍困的情況下,只能通過空投來實現。
在空軍當時的力量看,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而戈林卻對此非常有把握,蔡茨勒為此與戈林其了爭執。希特勒為了保住自己曾在德國議會許諾會奪取斯大林格勒的面子,也不得不站在戈林這一邊,這無非是利用戈林的保證來堵住蔡茨勒的嘴。
戈林整編了一組巨大的運輸機群投入到空運中,但無奈天工不作美,冰天雪地再加上濃霧彌漫的惡劣天氣使得從1942年11月24日開始的空運行動每天只能運去50多噸的物資,這和之前所允諾的每天500噸物資相距甚遠。過度的饑餓讓第6集團軍只能宰殺戰馬充饑。
隨著德軍在皮特姆尼克機場失守后,德軍的飛機曾經試圖在古姆拉克的備用機場上臨時著陸。可是那里很快也成為了蘇軍重點打擊的又一目標。在猛烈的炮火下,別說是飛機,就連蒼蠅也無法順利在這片陸地上著陸。第6劇團軍的物資運輸更加舉步維艱。
第六集團軍缺少燃料,彈藥和糧食,坦克也只夠行駛幾十公里,憑著這樣的資本想要沖出蘇軍嚴密的包圍圈,突圍后還要在茫茫草原上行軍100多公里才能到達頓河,這無異于自取滅亡。就算突圍成功了,也違背了希特勒的命令,到時也是第六集團軍的軍官也是難逃被撤職查辦的命運,這也打擊了第六集團軍突圍的積極性。
樹大招風曼施坦因臨危受命,制訂了解救第六集團軍的冬季風暴行動。在這份作戰計劃里,德軍兵分兩路。其中一路由下奇爾斯卡亞附近的奇爾河一岸出擊,另一路由科捷利尼科沃實施突擊,但實際上確是一個佯攻,一個助攻。擔任下奇爾斯卡亞一線佯攻任務的德軍,被困部隊的距離只有40公里,而擔任科捷利尼科沃主攻任務的德軍,則距離保盧斯軍團達120公里之遙。
在常人的判斷中,距離進的方向應該是主要的突擊,但曼施坦因卻反其道而行,舍近求遠肯定是考慮到蘇軍在這一帶會設下重兵,所以才故意派遣少量的德軍只要對其完成牽制即可。而主攻一線看似遠離了目標,表面上是增加作戰的難度,但卻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等到德軍第四坦克集團軍在沖破蘇軍防線長驅直入之時,必然會導致蘇軍陷于混亂,而被圍困的第六集團軍可以在這個時候向外突圍,形成里外夾擊之勢,最終實現突圍。
然而這只是曼施坦因的一廂情愿。蘇軍得知曼施坦因趕來馳援后,如臨大敵,不敢有所怠慢。華西列夫斯基在遭遇第6集團軍的頑強抵抗后,蘇軍選擇放棄正在籌備中的土星計劃以及指環計劃,集中力量對付曼施坦因,而對保盧斯選擇圍而不殲。
剛開始蘇軍高層也認為曼施坦因會在距離最近的下奇爾斯卡亞為突破口,而把15個師的蘇軍布置在這一帶,而在頓河東南的科捷利尼科沃只設置了5個師的單薄兵力。如果蘇軍照這一計劃進行,那么必將正中曼施坦因的下懷。
然而到了12月份,蘇軍上將葉廖緬科卻發現德軍在科捷利尼科沃調動頻繁。這讓他變得不安起來,因為此時下奇卡亞一帶已經成為雙方的焦點,而且德軍的霍利特戰役集群已經受到蘇軍牽制。如果德軍再從這一帶發起進攻,無疑是飛蛾撲火,而如果曼施坦因選擇在科捷利尼科沃進攻,卻會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葉廖緬科將擔憂告訴了華西列夫斯基,兩人達成共識,為了保險起見還是把第51集團軍調往科捷利尼科沃,以加強那里的防御力量。
(葉廖緬科)
蘇軍的第51集團軍總共只有3.4萬人,坦克77輛,火炮147門的單薄兵力,然而他們面對的是德軍在兵力和火炮數量上都要高出1倍以上的火力,尤其是德軍投入戰斗的500多輛坦克,更是讓蘇軍措不及手。起初斯大林還對在這里的戰斗并不在意,但是當他在第二天就發現,再不進行增援,德軍很快就突破蘇軍的包圍圈,于是調集蘇軍第2近衛集團軍前往增援。 在經歷了3個晝夜的惡戰后,第51集團軍等到了援軍的到來,此時曼施坦因的突襲計劃已經完全破產,只能硬碰硬了,而德軍是無法打持久戰的,注定會失敗。
曼施坦因的名聲在外讓蘇軍時刻保持警惕,多次更改作戰計劃。從這方面來說,曼施坦因既是德軍的定心丸,也會為德軍招來更多的蘇軍兵力,是雙刃劍的效果。
意大利不給力曼施坦因的增援部隊只有9萬人,要想面對增援的蘇軍,必須得靠防守在頓河中游的意大利軍團堵住增援的蘇軍。然而那里的意大利軍隊不僅力量單薄,還缺少縱深防御設置。此時霍頓的裝甲車隊距離被圍困的保盧斯軍段已經只剩下48公里的距離。一旦讓其運載著3000噸軍需物資的車隊駛入斯大林格勒。得到補給的第六集團軍就有可能突圍,消失在頓河的草原。
斯大林決定采取釜底抽薪的辦法,決定用重兵去攻打頓河中游的意大利軍隊,進而威脅霍特軍團的后方。這個計劃目的是擊潰意大利軍團,然后再截斷曼施坦因一部后路的作戰計劃。蘇軍以將近500輛蘇制T-34坦克的沖擊,使得意大利第八軍團無法招架,全線潰敗。這使得蘇軍就像一個巨大的楔子般插進了德軍的后方。
在沃羅涅誒以及下奇爾斯卡亞等地區,德軍的陣地被蘇軍蠶食。隨著德軍在頓河和奇爾河長達340公里的陣線全部淪陷后,為止住頹勢,德軍的第48裝甲軍不得不被調動去堵住這一缺口,而原定讓其協同霍特進攻斯大林的計劃也只能作罷。蘇軍不僅擊潰了意大利軍團,而且實現了對德軍頓河集團軍群左翼縱深的成功包圍。意大利軍隊的羸弱也讓第六集團軍的突圍徹底化成了泡影,曼施坦因先前的戰果付之東流,別說解救保盧斯了,就連應付蘇軍都是疲于奔命。
(意大利軍隊)
希特勒的既定目標過于不切實際,既想曼施坦因要用這點可憐的兵力去解救保盧斯,而且還要求保盧斯繼續堅守斯大林格勒地區,直到來年春天作為新一輪攻勢的橋頭堡。然而隨著蘇軍擊潰意大利軍團并使霍特后方受到嚴重威脅后,冬季風暴行動注定已經走向了盡頭。統帥無能,累死三軍也就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