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還用去學校上學嗎?
智能時代到來,孩子還用去學校嗎?
智能教育體現的是科學的發展,時代的進步。
人工智能使教育資源更加豐富,教學方法更加多元,教育服務更加精準。網絡實現教育資源的共建共享,教育資源由某一學校走向某一地區,由某一地區走向全國,由全國走向全球,例如,全球課堂(Global Classroom)的出現,其致力于為學習者提供隨時、隨地可以進行學習的學習環境,讓學習跨越時間、空間的限制。
在今年“疫情”這個特殊的時期里,“網課”這個現代化科技教學手段,的確給千家萬戶帶去了“足不出戶就能受教育”的體驗。但是,“智能教育”代替“學校教育”還不能實行。
人才培養中教師“育”的作用不可或缺,這實際上是對教師能力的更高要求,也是機器人難以企及和替代人類老師的關鍵。如由中國語言智能研究中心研發的英語作文智能評測系統“批改網”在英語作文教學中,教師輔助指導就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智能時代的教學手段,盡管給教育帶來了新的血液,但是,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智能教育,只能作為輔助教學手段。
教育的本質在于“教”和“育”,教知識,教本領,更要培養“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創造能力”基礎教育,不適合用“智能”取代“傳統”學習。9年級前的孩子,在學校不僅可以學習到知識,而且還可以學習如何與人溝通交往。小學段的孩子,身體未發育完全。長時間停留在“智能化”教學手段中,脆弱的身體會受傷害。①智能化教育手段大多數電子設備,大量的電磁輻射對生長發育不利,小孩經常玩手機,活動少了,容易引起身體發育推遲、運動功能低下、長不高,甚至會引起哮喘。②孩子自制力差,缺乏監管下,長時間一個姿勢看電子產品,導致脊椎變形。③孩子容易形成“弱視”、眼干癥等眼睛問題。④缺乏學校大集體活動,沒有與他人的情感溝通交流,孩子容易形成“自閉癥”,不懂得如何與他人交往。長期下去,會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拒絕與他人交流。這種“心理問題”,會給孩子帶來不可逆轉的傷害。 教育人工智能,智能與傳統教育的融合更適合當下。在具體教學實踐中,既不能過分注重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忽視教師的作用,也不能沿用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要協同教師和人工智能系統開展教學,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地完善。智能教育,可以作為培養激發孩子學習興趣的手段,使孩子知識的獲得更精準化,多樣化!下一篇鼠標靈敏度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