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元帥和將軍?
1955年,我軍首次實行軍銜制。
這次軍銜制,我們參照的是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軍銜,并根據我們的國情做一些修改。例如在元帥級別,蘇聯和東歐一些國家就把它分為大元帥、元帥、次帥、軍兵種元帥,但我們沒有照搬照套,只分為大元帥和元帥兩個級別。
大元帥這一軍銜是專門為毛主席準備的,連制服都做好了,但毛主席拒絕了這一軍銜,所以這一軍銜就沒有授出。現在,大元帥制服還陣列在軍事博物館里呢。
元帥軍銜一共授予了十人,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羅榮桓。
大將軍銜也是授予了十人,分別是粟裕、陳賡、徐海東、譚政、蕭勁光、許光達、黃克城、王樹聲、羅瑞卿、張云逸。
授予上將54人(后來又有王建安三人晉升,所以共有57名開國上將)。其中陳明仁、陶峙岳、董其武是國民黨的起義將領。
在授銜前,董其武得知在預備授予上將軍銜的名單里有他時,專門找了楊成武談話,聲稱自己為革命做的貢獻太少了,不應該授予上將軍銜。楊成武將此事報告中央,毛主席說,授予董其武上將軍銜是必需的,他當年跟隨傅作義將軍打鬼子,對國家和民族是立有大功的,解放戰爭中又在綏遠率部起義,后來又奔赴朝鮮戰場抗美援朝,立下赫赫戰功,必需授予上將軍銜。
除了上述三人外,55年授銜時,有160多位國民黨起義將領也被授予將軍軍銜,幾乎占到了總授銜將軍人數的1/10。例如曾澤生中將、張軫中將、鄧兆祥少將、林遵少將等等。
當時有人提議,也應該給在北平起義的傅作義將軍授予上將軍銜,但被周總理否定了。周總理認為,傅作義將軍在起義時就是二級上將(相當于55年的大將),現在再授予他上將軍銜,對傅作義將軍來說不是褒獎。如果要授銜的話,授他元帥軍銜才合理,但他又不符合授元帥的條件,加上當時他又到地方工作了(任水利部長),所以他就沒有被授銜。
李克農從來沒有親自帶兵上戰場打過仗,但他在隱蔽戰線立下赫赫戰功,所以被授予上將軍銜。據傳,在李克農上將因病逝世時,美國中央情報局專門放假三天,慶賀這位強大的對手的逝世。
洪學智在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5年軍銜制取消,到1988年重新實行新軍銜制時,他又一次被授予上將軍銜。他是我軍唯一一個兩次被授予上將軍銜的將軍。
在55年授予時,少將李貞是唯一的女將軍。他的丈夫甘泗淇是上將,這也是當時唯一一對夫妻將軍。
在醞釀授銜名單時,張琴秋、陳少敏、曾志等為革命出生入死、親自上戰場帶兵打過仗的女指揮員也在名單之列,但由于她們當時已經離開軍隊到地方工作了,所以就沒有授成。
韓練成中將是個比較特殊的將軍,他一直戰斗在敵人的心臟里,后來由于身份暴露,在張治中的幫助下出逃香港,又輾轉千里來到解放區,加入西北野戰軍。鑒于他這特殊的經歷,在授銜前,周總理曾找他談話,說如果按照國民黨起義將領的待遇的話,可以授予上將軍銜。如果按照共產黨解放軍的待遇,只能授予中將。周總理征求他的意見,結果韓練成選擇了中將軍銜。
洪水少將是我軍唯一一個外籍將軍,他是越南人。在越南人民軍里,他也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是少有的雙料將軍。
葉飛上將出生在菲律賓,他8歲才回到中國。雖然他回國了,但菲律賓并沒有取消他的國籍,所以,他是我軍少有的雙重國籍的將軍。除了他之外,還有中將盧勝、少將莊田都是出生海外的華僑將軍。
上將賀炳炎、彭紹輝,中將余秋里,少將左齊是我軍有名的獨臂將軍。
電視劇《亮劍》中,李云龍、丁偉、孔捷嫌自己軍銜低,哭鼻子,鬧事。這樣的事在當年也的確發生過。例如原來任東北野戰軍作戰處長的蘇靜,還有鐘偉這兩名少將就因自己的軍銜問題鬧過情緒。
許世友得知自己將被授予上將時,也很不服氣。他找到周總理,說憑他的功勞應該授大將軍銜才合適。周總理意味深長的說了一句:粟裕也才是大將啊!結果許世友無話可說了。因為粟裕在解放戰爭中任華東野戰軍副司令員、代司令員兼代政委,而他當時是粟裕手下的一個兵團司令。55年授銜時粟裕又是總參謀長,職務比他高,他哪里好意思在軍銜上與自己的上司看齊啊!
有人嫌自己的軍銜低,也有人嫌自己的軍銜高。例如說粟裕,本來是打算授予他元帥軍銜的,但被他推辭了。毛主席曾夸他“兩讓司令,一辭元帥,粟裕高風亮節。”大將許光達也認為自己的軍銜過高了。因為在紅軍長征時,他正在蘇聯養病,所以他認為在黨和軍隊最危難的時刻他沒有與之共患難,實在有愧于大將軍銜,所以他寫信給中央,建議授予他上將軍銜,將大將軍銜改授他人。但中央沒有采納他的意見,后來他又建議降級別,這回中央采納了。許光達就成為解放軍里唯一一個戴著大將軍銜,卻領著上將待遇的將軍。
徐海東大將也曾提出過降銜的事。他在1940年之后就一直在后方養病,沒有上前線打過仗,所以他認為授予他大將軍銜不合適。但中央還是根據他對革命的貢獻授予他大將軍銜。
雖然當時中央說在地方工作的同志不參加授銜,但也有例外的。在55年的時候,陳毅和賀龍都已經到地方工作了。他們一個是外交部長,一個是國家體委主任,都不在軍隊工作了,但還是被授予了元帥軍銜。
這特殊情況與我軍的發展歷程有關。在紅軍時期,我軍主要有紅一、紅二和紅四三個方面軍;在抗戰時期主要有八路軍和新四軍;在解放戰爭時期主要有第一野戰軍(西北野戰軍)、第二野戰軍(中原野戰軍)、第三野戰軍(華東野戰軍)、第四野戰軍(東北野戰軍)和華北野戰軍。如果不授予陳毅和賀龍元帥軍銜的話,那紅二方面軍和新四軍就沒有元帥了,那就太對不住紅二方面軍和新四軍的將士了。
在55年授銜的將軍中,有不少是少數民族將領。如粟裕大將是侗族——當然當時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侗族,他一直以為他是漢族,等到他去世后才被確認是侗族。如果當時能夠確認他是侗族,按照我黨我軍的少數民族政策,他一定會被授予元帥軍銜的,那樣我軍就有一位少數民族元帥了。烏蘭夫上將是蒙古族、韋國清上將是壯族,韋杰中將是壯族、阿沛.阿旺晉美是藏族等等。
在1988年我軍重新實行軍銜制時,也曾經想再次給指揮員們授予元帥和大將軍銜,連名單都擬好了,但在審議時沒有被通過。后來,元帥和大將軍銜被取消,讓這榮譽永遠留給了55年那20名高級將帥。88年的新軍銜制,一開始,上將軍銜還分為一級上將的和上將兩個級別的,但在授銜名單中由于意見不統一,雖然設有這一軍銜,實際上并沒有哪個將領被授予過。93年我軍正式取消一級上將軍銜,以上將封頂,一直沿用到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