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企工作是什么感覺?
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
職工(嗯對,央企對員工的官方稱謂一般都是“職工”)的物質娛樂生活相對有保證,表現為:食堂管飯,過節管吃,周末管玩,對象管介紹。
一般央企都是自有產權的辦公樓,所以有專門的職工食堂,小工公司的食堂真是不錯,好到什么程度呢,離職員工感言上榜最多的一句話是:我唯一舍不得,就是公司食堂。恰好小工還參與過食堂廚師的招聘,那真算小工職業生涯最沒有判斷力的面試了。總之央企職工一日三餐(或者兩餐、起碼一餐是有保證的)。逢年過節,職工基本也要經歷一場往家運物資的活動,當然像互聯網大廠那樣上頭條的網紅款基本沒有,一般采購的物品也同樣是國央企、老字號的東西,比如:稻香村、五芳齋、二商集團等等,一來比較照顧老中青三代(當然主要是老一輩革命家),二來央企的供應商采購流程也確實蠻長的,因此渠道相對比較固定。所以如果在節假日前后的地鐵上,遇到手提大紅大綠稻香村禮盒的,十有八九是“職工”一族。
除了吃,娛樂活動也不少。比如興趣小組,小工單位就有攝影、瑜伽、健步走、羽毛球、乒乓球等等,小工參加了攝影組,第一次拿著自己心愛的小7集合的時候驚呆了,一水兒穿馬甲帶墨鏡的老法師,我甚至認不出王總馬總還是李總。哈哈哈。當然小工也混過其他組的活動,和大廠不同的是,也到處都是老一輩革命家們的身影,他們甚至是主力隊員,并且身手還不錯,年輕人完全被碾壓,反正我就一直是組里“小王”式的存在。
還有所有你…能想到的,小學中學大學參加過得活動,在央企,十有八九也會被抓壯丁,比如運動會、藝術節、文藝匯演等等,大概越上年紀越喜歡看的那種,都會抓一些小王小李小馬上去跑跑跳跳。
最照顧年輕一代的活動非聯誼莫屬,社區、工委、系統內……身邊張姐李姐特熱情鼓動你去參加的那種。很遺憾小工沒參加過,但是聽同事小姐姐講過,那是很有說服力的成功案例。和非誠勿擾一點都不一樣,甚至有點60年代的浪漫氣息,年輕女職工站一圈,年輕男職工們手持玫瑰花入場,將花送給自己心儀的女孩子,然后做自我介紹。每當小姐姐講起來,我腦海都浮現出父母愛情或者激情燃燒的歲月里那種純潔的革命友誼之光。
職場周邊
講完懷舊風的物質與精神生活,接下來小工帶你360度了解央企工作周邊,沉浸式感受央企工作。
(1)平均年齡
小工了解了一下大廠員工的平均年齡,集中的分布在26-31歲之間,而小工單位職工平均年齡為35歲。再看管理層級,阿里合伙人平均年齡45歲,而小工單位部門管理級別平均年齡46歲(不能再講多了)。
這意味著,首先,你在公司做年輕人的時間相對較長(寫這句話的時候我剛剛看完了西瓜視頻“別人家的公司”系列,字節跳動平均年齡27歲,95后一抓一把,90,91早已被拍打在沙灘),但是在央企,90年的你,還有大把機會繼續做那個最可愛的“小王”。第二點,生涯基本屬于穩扎穩打型,做到部門管理級別需要熬過的關卡,在時間付出上基本可以與成為阿里合伙人劃等號(當然成為央企部門管理者或者阿里合伙人需要的都不僅僅是時間)。
(2)比較看重內部平衡與穩定
央企成立的時間一般較早,企業歷史基本可追溯到上世紀50-60年代甚至更早,企業各發展階段的文化積淀在各年齡段的人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像極了活化石。因此做事、決策牽扯的群體多,跨度廣,需要關注的層面較多,比較看重內部平衡與穩定。
比如在人員錄用、晉升、調薪上,參考因素會比較多,能力與經驗是一方面,是客觀評價因素,但同時還要去考慮同部門同級別老員工感受與想法,會不會打破部門平衡,這是隱性評價因素。按既有制度、流程去做,破格的事情較少。
(3)一定程度的大局意識和組織利益
概念里講到,央企服務于國家戰略,因此時刻體現社會責任與擔當,關鍵時刻抓主要矛盾,公司利益服從大局,個人利益服從組織利益。
(4)合規、公平是效率的前提
央企是有前提的業務增長,這個前提是公平與合規。公平一般指程序公平,即按照既有制度規章流程做事,不逾矩。合規即要有紅線意識,底線意識,知道哪些事情不可以做。在這個基礎上,追求效率,戴著帽子賽跑。
(5)決策鏈條長,謹慎
即直觀看起來的“決策慢、反應慢”,但放到細節里,也主要是因為決策牽扯的利益面廣,各方需要充分表達意見,最終又要達成意見一致,因此溝通成本特別高,決策的速度相對慢了些。
(6)比較注重職場禮儀
第一表現為單位層級之間,下級單位對上級單位通知與要求的完全執行與配合。第二表現為職級對等,不能跨級/越級溝通,正式會議或事情的溝通需要安排對等級別的人員參加。
(7)加班起來也可以很拼命
正式回答首段“小工工作是不是很清閑的問題”,事實是(看題)。為什么忙?人少、活多、任務急。
(8)職業發展路徑相對可預期
除新業務/組織調整/跨職能變動外,職業發展路徑基本可預期,一般遵循3-5-8-10-10+的路徑發展,當然現在很多央企在做職業發展雙通道,增加了技術序列發展路徑。像互聯網大廠那樣只要能力業績優秀兩年內連升3-4級這種情況基本不可預期。企業發展目標不同、發展階段不同、人員定位與價值發揮不同,同樣年齡背景的人獲得的機會與付出也不同,因此同樣的時間取得的收益也存在差距。央企組織穩定,職業發展相對穩定,這也是他一直以來被老一輩稱作“鐵飯碗”的原因,但小工仍然要提醒后面一點。
(9)也存在人員優化
保持持續競爭優勢,減員增效是大勢所趨。這種情況下,個人必須保持足夠的職場競爭力。小工就親身經歷過2次帶職級人員的優化,當然勞動合同期滿解除也不是什么讓人震驚的事情了。
因此央企工作不是鐵飯碗,個人核心能力的持續提升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