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已力不從心了嗎?
這個問題實際上是兩個問題,一是華為真力不從心了嗎?二是下一個“華為”是誰?
先討論第一個問題。目前,華為算是被美國禁令卡住了,網上都認為美國人卡住的只有華為的手機業務,華為依舊是風光無限,力不從心是沒影的事兒。實際上,華為的5G業務和服務器業務也都被禁令影響到了。華為海思設計的芯片都在限制范圍內,不僅僅是用于手機的麒麟系列,用于5G基站的巴龍系列,用于服務器的鯤鵬系列,都是7納米制程的產品,所以都被限制住了。因此可真不是只有手機業務受影響。或許手機是華為利潤最高的業務,不是核心業務,但5G和服務器可就是華為的核心競爭力了。因此,如果華為三五年不能繼續在5G和服務器方面發力,以現在的技術發展速度,華為在這兩方面的競爭力可就小許多了。尤其,美國對中國高技術的限制將變成美國國策,華為即便日后被解除了限制,可能也只能在消費電子方面做出成績了,通信骨干技術方面就失去了競爭力。到那時,消費電子獨秀的華為還是我們心目中的那個華為嗎?說是力不從心也不為過呀!
再討論第二個問題。還是那句話,美國對中國高技術的限制將變成美國國策,在美國沒有對技術交流限制的時候都沒有發展起來的公司,可能在技術交流被限制的時候發展起來嗎?如果可以發展起來,那中國還需要什么改革開放。當年被封鎖了好幾十年,一家如華為這樣的公司都沒有發展出來,就證明在技術交流限制的情況下,不可能有世界級技術公司能發展出來。正是基于這個思路,可以確認,現在沒有發展成世界級的技術公司,在日后技術交流受限制的情況下,不可能有成長為世界級的技術公司的可能。但當前,也就只有一家華為是世界級的技術公司,其他的公司和華為一比,都差了一截。日后科技交流受限,沒有了發展的土壤,就不可能有下一個世界級科技公司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