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計算最大的特征是什么?
云計算技術特點:彌漫性、無所不在的分布性和社會性。它是一種新興的共享基礎架構的方法,可以將巨大的系統池連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種IT服務。 云計算并不是六大特征,而是五大特征。特征如下:
1.支持異構基礎資源 云計算可以構建在不同的基礎平臺之上,即可以有效兼容各種不同種類的硬件和軟件基礎資源。硬件基礎資源,主要包括網絡環境下的三大類設備,即:計算(服務器)、存儲(存儲設備)和網絡(交換機、路由器等設備);軟件基礎資源,則包括單機操作系統、中間件、數據庫等。
2.支持資源動態擴展 支持資源動態伸縮,實現基礎資源的網絡冗余,意味著添加、刪除、修改云計算環境的任一資源節點,亦或任一資源節點異常宕機,都不會導致云環境中的各類業務的中斷,也不會導致用戶數據的丟失。這里的資源節點可以是計算節點、存儲節點和網絡節點。而資源動態流轉,則意味著在云計算平臺下實現資源調度機制,資源可以流轉到需要的地方。如在系統業務整體升高情況下,可以啟動閑置資源,納入系統中,提高整個云平臺的承載能力。而在整個系統業務負載低的情況下,則可以將業務集中起來,而將其他閑置的資源轉入節能模式,從而在提高部分資源利用率的情況下,達到其他資源綠色、低碳的應用效果。
3.支持異構多業務體系 在云計算平臺上,可以同時運行多個不同類型的業務。異構,表示該業務不是同一的,不是已有的或事先定義好的,而應該是用戶可以自己創建并定義的服務。這也是云計算與網格計算的一個重要差異。
4.支持海量信息處理 云計算,在底層,需要面對各類眾多的基礎軟硬件資源;在上層,需要能夠同時支持各類眾多的異構的業務;而具體到某一業務,往往也需要面對大量的用戶。由此,云計算必然需要面對海量信息交互,需要有高效、穩定的海量數據通信/存儲系統作支撐。
5.按需分配,按量計費 按需分配,是云計算平臺支持資源動態流轉的外部特征表現。云計算平臺通過虛擬分拆技術,可以實現計算資源的同構化和可度量化,可以提供小到一臺計算機,多到千臺計算機的計算能力。按量計費起源于效用計算,在云計算平臺實現按需分配后,按量計費也成為云計算平臺向外提供服務時的有效收費形式。 云計算(cloudcomputing)是基于互聯網的相關服務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過互聯網來提供動態易擴展且經常是虛擬化的資源。云是網絡、互聯網的一種比喻說法。過去在圖中往往用云來表示電信網,后來也用來表示互聯網和底層基礎設施的抽象。 因此,云計算甚至可以讓你體驗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能力,擁有這么強大的計算能力可以模擬核爆炸、預測氣候變化和市場發展趨勢。用戶通過電腦、筆記本、手機等方式接入數據中心,按自己的需求進行運算。 對云計算的定義有多種說法。對于到底什么是云計算,至少可以找到100種解釋。現階段廣為接受的是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定義:云計算是一種按使用量付費的模式,這種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網絡訪問,進入可配置的計算資源共享池(資源包括網絡,服務器,存儲,應用軟件,服務),這些資源能夠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與服務供應商進行很少的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