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我們是華夏子孫?
中國人常以華夏民族自居,又常常以“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作為信條,那么“華夏”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據《辭源》介紹: “華夏初指我國中原地區,后來包據我國全部領土。”從這個解釋來看,“中”是指中原地區,“夏”是中原地區最早的國家,這兩個概念都是比較容易理解的,那么“華”是什么意思呢?
“華夏”一詞最早見于《尚書·武成》:“華夏蠻貊,罔不率俾。恭天成命,肆予東征,綏厥士女。惟其士女,篚厥玄黃,昭我周王。”其后是《左傳·定公十年》中孔子說的一句話:“裔不謀夏,夷不亂華;俘不干盟,兵不逼好;于神為不祥,于德為愆義,于人為失禮。君必不然。”這里華與夏互文同義,皆指有夏(或諸夏)之居。
關于“夏”的來歷,自然是夏朝或夏后氏,這里沒有疑問。
至于“華”,則有“華山夏水”之說,華胥氏之說,以及“章服之美謂之華”的說法。
1、華山夏水之說:
中華之“華”,源于華山。由此,華山有了“華夏之根”之稱,華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華山之周”,名其國土曰華,其后人跡所至,遍及九州,華之名始廣。
《吳越春秋·越王無余外傳第六》中記載:“禹三十未娶,行到涂山,恐時之暮,失其度制,乃辭云:吾娶也,必有應矣。乃有白狐九尾造于禹。禹曰:白者,吾之服也。其九尾者,王之證也。涂山之歌曰:綏綏白狐,九尾痝痝。
我家嘉夷,來賓為王。
成家成室,我造彼昌。
天人之際,于茲則行。
明矣哉!禹因娶涂山,謂之女嬌。取辛壬癸甲,禹行。十月,女嬌生子啟。啟生不見父,晝夕呱呱啼泣。”
九尾狐是東方九夷族的婚姻神(同時也是圖騰神),其“九尾”乃是王者的標志和子孫繁盛的象征;也有人說九尾狐代表東夷部落聯盟由九個部落組成。
我們現在的歷史是認可夏朝的,但是國外的一些學者并不認同,他們覺得還是太不可思議。商超之前是夏朝,而夏朝的創立者就是治理水患的大禹,在夏朝,人們已經開始使用青銅作為工具,這在外國人眼中簡直是天方夜譚,因為世界上其他國家在當時連金屬都沒有開始使用,而我們都已經開始使用合金了,這簡直超出人類一個階段。是他們自己做到的嗎,還是有人傳授給他們的呢?而黃帝能夠在當時普遍愚昧的社會中做到發展工業,創造文字,教授醫學,這就是巧合之下學會的嗎?
其實“華”和“夏”應該拆開了來說,先來說說這個“華”字;在學術界上,關于“華”字的由來,有兩種說法,我們先來看看第一種說法,也是被廣泛認可的說法:
在上古母系時代,部落林立,但是最強大的還數華胥部落(華胥國),其女首領就叫華胥氏;在古史文獻里,她頗具神話色彩,“蛇身人首,有圣德”。又云其“履巨人之跡,意有所動,虹且繞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紀,以木德王,為風姓”。
華胥為了部族生存,帶領遠古先民們不斷游徒,足跡遍布黃河流域,創造了中國的漁獵、農耕文化,開創了中華文明史。但這個華胥氏最偉大的一件事卻是生了伏羲和女媧,即《春秋世譜》所載“華胥生男名伏羲,生女名女媧”。
在骨刻原圖中“華”字縱橫交錯,與涂山腳下的淮河水系、河流湖泊,極為相似,基本上達到高度吻合度,可以說就是一幅樸素的素描山水圖畫。
“華”字的骨刻文,更是將淮河、渦河、芡河、天河、泥河、高塘湖表現的淋漓盡致,是一幅標準的涂山地區水系概況圖。
“華”字的甲骨文,對骨刻文進行了少許簡化,但所有水系素描,沒有變化,與骨刻文一脈相承,也完全是對涂山周邊河流的刻畫。
傳說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那個時代留給我們現代人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了,歷時數年時間,大禹成功的地將水患得以治理,這件功勛被舜特地選拔成了自己的繼任者,據說后來以禹為代表的夏后族獨領風騷,成為了當時盛極一時的部落,開啟了一個清明的歷史王朝。夏后族的先人們當時以華山為據點,作為自己的活動范圍,因此被后人們稱之為了華夏族。
所謂的華夏,并不是指夏朝之前還有一個華朝。華夏這兩字指的就是中國或中原政權。例如,根《明太祖實錄》的記載,朱元璋在登基前,曾對齊魯、河洛、燕薊、秦晉等地的民眾表示:自古帝王臨御天下,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愿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由此可見,華夏就是中原王朝的另一種說法。
曾經有歷史學家考證,在韓非子的書中有記載,夏朝之前有個虞朝,堯帝就是生活在這個朝代的君主。據說虞氏政權可能存在了一千五百多年,中間經歷了15任首領(幕、窮蟬、敬康、句芒、蟲喬牛、瞽瞍、舜、商均、虞思、箕伯、直柄、虞遂、伯戲、虞閼父、胡公滿)。
因為沒有具體的文物和遺址等代表文明歷史的具體發現,夏朝以及之前的朝代一直在世界歷史上存在很多爭議;但是甲骨文確實已經距今四千多年了,初次之外考古工作發現的在某些山體的石壁上也有許多類似文字的符號;這些都充分證明夏代之前應該有確切的王朝存在,中華文明甚至超越了五千年!
無論如何,夏朝,都是完全無當時的文字可考,只有旁證,真正有文字可考的開始于商朝,商朝的冶金技術已經非常發達,出土的青銅器上已經有大量的文字記錄,后來又發現了甲骨文,不過甲骨文多是殷朝第十九任王“盤庚”(殷朝一共有31任王)才開始使用。
華夏”是對中原之地禮儀之邦的肯定。正如孔穎達所說的,“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首先是因為中原地區物產豐富,創造了燦爛輝煌的物質文明。有了物質上的保證后,文化禮儀才能跟上來。而中原地區之所以能夠被稱為“中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有“禮儀”。
而且,古人對“禮儀”是極為重視的,我們從“華夏族”的發展過程中,也可以看出端倪。
,用一句通俗易懂的話來表示,可以這樣表述,什么是華夏族?就是古代生活在中原地區,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都高度發達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