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国产AV在线观看

德軍為何將裝甲集群重新命名為裝甲集團軍

錢斌斌2年前16瀏覽0評論

德軍為何將裝甲集群重新命名為裝甲集團軍?

這事其實挺專業的,需要對二戰德軍的編制有全面的了解,最關鍵要掌握“集群”這個名詞的含義,通俗點說,它是“戰役集群”的簡稱,是為了某次戰役而臨時編組的作戰單位。二戰德軍的戰役集群,可以分為“集團軍級”(Armee-Abteilung)和“軍級”(Korps-Abteilung)兩類,而師級及其以下的類似臨時編制則謂為“戰斗群”(Kampfgruppe),恐怕這個名詞喜研蘇德戰史的朋友應該特別熟悉。

(陸軍元帥克萊斯特)

德軍的第一個裝甲集群編制出現在1940年西歐戰役期間,在A集團軍群編成內特別加強了一個“克萊斯特裝甲集群”(Panzergruppe Kleis),看見了么,它甚至連一個正式的番號都沒有,而是以軍事主官的名字代稱的。該戰役集群就是為了“黃色計劃”這次戰役專門編組的臨時建制,下轄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和第14軍共八個師的兵力,坦克上一般涂裝克萊斯特的首字母代號“K”字。

軍事文章上經常將“裝甲集群”寫作裝甲軍團、裝甲兵團,顯然是不夠專業和準確的。作為臨時性的建制單位,“裝甲集群”的基本特征有三,其一是編制內兵力兵器并不固定,正常情況下德國的集團軍會下轄三個軍,而裝甲集群則可能有兩個軍(比如霍普納的第4裝甲集群)、也可能三個軍(比如古德里安的第2裝甲集群),各軍下轄的師級單位數量也未必定額。

(霍普納將軍)

其二,是它的級別為“集團軍級戰役集群”,這一點可從克萊斯特、古德里安、霍特等人的軍銜上反映出來,均為陸軍大將。一般來說,德軍的師長軍銜基本為中將(部分為少將)、軍長基本為兵種上將、集團軍司令為大將(甚至有陸軍元帥的,比如克魯格),集團軍群總司令為陸軍元帥((即便是大將代理,也很快獲得晉升),所以四個“裝甲集群”司令的軍銜也體現了作戰單位級別。

最關鍵的第三個特征,是裝甲集群作為臨時建制,不設總參軍官、沒有單獨的支援和保障單位,說白了,其指揮機關是一個并不健全的簡易司令部。也就是說,克萊斯特裝甲集群分別是西歐戰役、巴爾干戰役的臨時戰役集群,而1941年6月之前雖然改稱為第1裝甲集群,也不過是為了“巴巴羅薩行動”專門組建的戰役集群,配屬在南方集團軍群內遂行主要突擊任務。

(德國裝甲兵中尉)

同時組建了古德里安第2裝甲集群、霍特第3裝甲集群和霍普納第4裝甲集群,理論上說,在戰役結束后各集群所轄部隊可能會歸建、集群作戰司令部可能被撤銷。但是到了1941年晚些時候,德軍最高統帥部發現閃電戰已經事實上破產,“巴巴羅薩”告一段亂,同時發現各裝甲集群在推進過程中后勤保障非常薄弱,影響了坦克部隊的戰斗力。

于是在進攻莫斯科的“臺風行動”之前,德軍著手將四個裝甲集群升格為正式編制的“裝甲集團軍”,最先得到番號的是克萊斯特第1裝甲集團軍(1941年10月6日,沒有參加莫斯科會戰),其他幾個裝甲集群也分別進行改制,一邊作戰一邊還要進行增加人員、調整序列、配齊參謀等工作,因此到1942年初才全部完成。第1裝甲集團軍之所以升格最快,是因為克萊斯特的部隊征戰已久,組織和指揮架構比較成熟,且沒有會戰任務。

(古德里安在戰場上)

可以從第1裝甲集群的作戰序列看出細節:法國戰役期間下轄第19裝甲軍、第41裝甲軍和第14摩托化軍;巴爾干戰役中該集群只編有第14摩托化軍參加了入侵南斯拉夫、希臘的作戰行動,不過該軍下轄第5裝甲師、第11裝甲師、第294步兵師、第4山地師、第60機械化步兵師,以及1個機械化重炮營,1個機械化突擊營、1個突擊營、2個道橋隊等雜七雜八的臨時配屬部隊,編制遠大于普通的軍。

到了入侵蘇聯的1941年6月,第一裝甲集群的作戰序列又更換為第3摩托化軍、第14摩托化軍和第48摩托化軍。而到了斯大林格勒戰役后的1943年初,以該集群升格的“第一裝甲集團軍”已經下轄第3裝甲軍(第14、第16、第22裝甲師,第60摩托化步兵師)、第11步兵軍:(第295步兵師,羅馬尼亞第2步兵師。)、 第44步兵軍(第97、第101獵兵師,第68、第257步兵師)、第51步兵軍(第44、第62、第71、第297、第384步兵師),共四個軍15個師的兵力。

(霍特在戰場上)

因此這也是另外一個特征,即裝甲集群升格為“集團軍”建制后,所轄裝甲部隊和坦克的比例反而下降了,步兵師占比明顯增大,更類似于蘇軍的“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原因在于,裝甲集團軍不再像“裝甲集群”那樣,只在戰役中作為裝甲矛頭悶頭突進,而是要負責某個戰略方向上的全盤作戰,既要攻也要守,遂在編成內要均衡配置坦克、步兵和支援部隊,否則缺乏步坦協同的純粹裝甲單位,是難以勝任復雜戰役戰斗的。

德軍先后組建了國防軍六個裝甲集團軍和兩個黨衛裝甲集團軍,其中迪特里希的黨衛第6裝甲集團軍其實是由國防軍第6裝甲集團軍改編而來,所以番號有所交叉。而在阿登戰役期間,曼陀菲爾的第5裝甲集團軍,是由西線德軍總司令部直轄的“西線裝甲集群”(Panzergruppe West )升格而來。

(曼陀菲爾將軍)

這個集群在初建時僅有七個裝甲師而幾乎沒什么步兵,隆美爾正是因為該集群的指揮問題,跟約德爾和古德里安吵得一塌糊涂,最終只得到其中三個師的指揮權。

“西線裝甲集群”升格為第5裝甲集團軍后,雖然增加到三個軍的番號,卻只有兩個裝甲師,而同時塞進了五個所謂的“國民擲彈兵師”,這也就印證了裝甲集團軍的最后一個特征:部隊番號雖掛著“裝甲”字樣,其實已不再是純粹的坦克部隊和快速兵團,不過是比普通的集團軍所轄裝甲部隊多一點而已。

(德軍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