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感覺國產影視好的特效不是很多?
謝邀~
很高興可以和您就上述問題進行一些探討~如有說的不對請見諒~
首先說我不是專業人員,只是以一個普通人的想法和角度去談,專業的見笑~
現在我們看電腦或電影,多多少少幾乎都有一些影視特效在里面,好像在這個“特效”橫行的時代,哪部影視作品,如果沒有使用特效,都不好意思拿出來似的。
我是這么想的,要想把特效做出來,可以想一下需要如下步驟:
1、我們要有想法,要做什么特效,想要達到什么效果?這一部分,就需要一些人“出主意”,這里需要一定的成本。
2、還要有一些專業人氏,把我們腦袋中的想法畫出來,這就需要原畫師、調色師之類的能人,一個還不行,要好幾個,挑選出畫的好的特效或人物形象,要有各種標準,符合大眾口味,這也是成本。(這個階段還只是在“紙上談兵”階段)到這里花費的人力、時間成本就很高了。
3、有了想法、原畫稿等之類素材,我們就要準備設備了,N多臺頂級的電腦,這不是我們平常使用的電腦哦,是工作站、服務器之類的,我放張圖感受一下,這又是成本。
就是這樣一臺頂級配置的硬件,也需要連續運行50個小時,才能渲染出1幀特效畫面,而電影1秒至少有24 幀,可以算一算,一段時長5秒的的特效鏡頭,一臺機器要渲染250天!為了壓縮渲染時間,提升效率,只有簡單粗暴地增加硬件數量。像工業光魔、Weta Digital這些成熟的大型特效公司,內部都搭建了自己的渲染農場,里面有上千臺工作站和服務器在日夜運轉。這又是成本。
4、設備有了,那還要軟件呀,不然怎么開工是吧,這也不便宜,特效制作,每個環節都要用的大量專業的軟件,個個價格不菲,例如:制作特效用到的Houdini,售價4495美金;做三維動畫用到的Maya,售價1470美金/年;還有繪制貼圖用到的Mari、渲染用到的 Arnold / RenderMan、合成用到的 Nuke等等……這些軟件大部分都是按年收費,有時一臺機器同時安裝好幾十個軟件也是常有的事,而且每臺機器都得購買正版,好嘛……這又得乘以上千倍……這成本也不小!
5、下面還有人力成本,都要吃飯發工資呀,這花銷也不小,影視特效工序環節多、軟件調試繁雜、制作耗時長,需要上千人耗時數年共同完成。據網上統計,《阿凡達》特效團隊1855人、《泰坦尼克號》739人、《復仇者聯盟》1453人、《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1180人、《變形金剛3》1178人。這些特效師按大概6:3:1的比例,分為普通特效師、高級特效師、頂級特效師,在團隊中擔任著不同的職責。在美國這個電影工業大國,普通特效師年薪約4萬美金、高級特效師年薪約6萬美金、頂級特效師年薪約15萬美金。這樣一個1000人的團隊,一年下來光工資就要5700萬美元!而一部電影的制作周期通常需要2-3年,使得人力支出成為了最大的成本。
為何他們工資這么高,因為專業呀,不是只懂得使用電腦軟件就可以的,要有大量專業知識才行。
看上面的特效,這個要學過爆破學的,才能做到自然而然,不然就沒有我們看到的《盜夢空間》,還有:
這個時間停滯的畫面,如果沒有學過材料學,是做出來的,那《環太平洋》就上映不了了。
還有:
看過吧《奇幻森林》這個可都是特效呀,如果做特效的沒有一定的生物學知識,恐怕是做不出來的。還有很多,就不逐個列舉了。
要做某個電影的特效,就需要某個方面的專業人才,這些可都是真正的稀缺人才,那人力費用會高的嚇人。。
6、這就完了?不不不,這還什么都沒開始呢,還有,上圖片:
這些都看過吧,除了特效,還有場地布置,各種專業道具等等。這也是成本。
現在對于影視特效為什么這么貴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了吧,其實還有好多步驟,我不是專業人氏,太詳細的不是太懂,這只是我想的一個非常粗略的步驟,要是詳細的我相信會更夸張,其實只要我們留心,你可以在每次看完大片兒后,看看后面的報幕就知道了,有這個師、那個師,眼睛都數不過來,這都是錢呀!!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您能滿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