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国产AV在线观看

牙膏廠為何10代處理器還是14nm

洪振霞2年前11瀏覽0評論

牙膏廠為何10代處理器還是14nm?

可憐的英特爾自從被三星搶了全球半導體的鐵王座后,AMD又跳出來呸呸呸,曾經的半導體行業大哥進入被萬人吊錘模式。看到這種情形,估計芯片之父、英特爾的創始人能把棺材板子拍爛!臺積電早在去年就量產7nm芯片,是不是在芯片工藝制程上,英特爾已經被臺積電秒成了灰?

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臺積電只有進入7nmEUV(極紫外光)芯片階段,才可以稱得上真正領先英特爾,也就是今年。所謂臺積電2018年量產的7nm芯片領先英特爾10nm的說法,其實是站不住腳的。

下面,我一一解析為什么。

為何按70%的比例縮小晶體管柵極會成為工藝節點升級規則?

芯片制造工藝節點又叫工藝代數,采用新的工藝節點代表著芯片制造工藝的換代升級,意味著晶體管密度大幅增加,芯片性能大幅提升。實際上,摩爾定律的延續就是靠芯片制造工藝節點的不斷換代維持的。

如何確定新的工藝節點呢?一個由英特爾主導的行業規則(不是行業標準)規定,新的工藝節點的升級,是將上一代晶體管的柵極寬度縮小大約30%,也就是采用新工藝節點生產的晶體管柵極寬度是上一代的70%。

為什么要按70%比例縮小柵極寬度?因為柵極寬度是原來的70%后,根據面積是寬的平方(這里為敘述方便,將晶體管視作正方形,長與寬相等),晶體管的面積大約是原來的一半,相當于同樣的芯片可以放下多一倍的晶體管。這樣做,可以保證每18到24個月(芯片制造工藝節點升級周期),芯片上的晶體管數量翻倍,正好符合摩爾定律。

說白了,每代芯片工藝節點按70%比例縮小晶體管柵極,就是為了跟上摩爾定律的節奏。摩爾是英特爾公司創始人之一,摩爾定律幫助英特爾從無名小公司成長為行業霸主,這就解釋了英特爾為何要通過主導芯片工藝節點規則,因為它是堅決捍衛和踐行摩爾定律的。

這個規則通過IBM制造技術聯盟來推廣,英特爾、三星、臺積電和格羅方德(簡稱GF)都是其成員。聯盟會定期發布芯片工藝節點路線圖,比如下圖的180nm—130nm—90nm—65nm—45nm—32nm—22nm—14nm—10nm—7nm—5nm……,形成公差大約為0.7(70%)的一個等差數列。

有了工藝節點路線圖的指示,我們什么時候用多少nm的芯片,清清楚楚。

然而,計劃不如變化快,事情不久就起了變化。

為何英特爾和臺積電要在工藝節點上分道揚鑣?

第一個跳出來對這個行業規則說不的是臺積電。

在工藝節點越過180nm后,臺積電不答應了,提出“半工藝節點”的概念,簡單說就是,不一定非要按照70%的比例縮小柵極寬度,可以按80%多一點嘛,外界對此有個通俗說法叫“改良版工藝節點”,或者叫“Xnm+”。舉個例子,臺積電12nm就是16nm的第四代改良版,行業的正式寫法是“16nm++++”。嫌棄16nm改良版本多?臺積電的28nm工藝節點至少有6個改良版本,這才是真的多。具體見下面截圖。

當然,臺積電在28nm上改良版本多還有一個原因,是因為芯片漏電嚴重,還因此戴上臺漏電帽子。不過通過不斷推改良版本,漏電的帽子已經摘掉了。這也從側面說明,芯片制造是真的難,真的高精尖。

回到正題。

臺積電推“半工藝節點”也不是想和英特爾過不去,而是因為可以“一箭三雕”:

客戶基本不用改芯片設計,省錢;

臺積電不用建設全新生產線,只需改造現有舊生產線,省大錢;

“半工藝節點”雖然帶來的性能提升有限,但每一次改良比如12nm改良自16nm,會給一般人工藝節點又升級一代的印象,使臺積電在市場營銷上占有利地位;

為什么說臺積電7nmDUV并不比英特爾10nm先進?

對臺積電的“半工藝節點”的操作,英特爾根本沒放在眼里,畢竟它們是井水不犯河水,但臺積電的老對手三星可不這么想,看著臺積電時不時宣布推出新的工藝節點(很多是半工藝節點),動靜鬧的很大,客戶一個個往那兒跑,屁股也坐不住了,開始跟上操作“半工藝節點”。

結果就是,三星的芯片制造工藝節點版本眾多,14nm、10nm各有4個改良版本,這個節奏直追臺積電了,甚至規劃中的7nm也準備來3個改良版本。

但是,改良版本多了,而且各家叫法不同,容易擾亂市場,最有名的就是蘋果將A9芯片分別讓三星和臺積電代工,因為三星是14nm工藝節點,臺積電是16nm工藝節點,數字差距讓iPhone用戶以為三星代工的芯片效能勝過臺積電代工的,一度鬧出退機風潮。實際上,臺積電的16nm效能略超三星的14nm,原因和14nm只是改良版,不是全新工藝節點有關。

不過,相似的一幕在英特爾和臺積電之間上演。自從臺積電在去年量產7nm芯片后,英特爾在今年才剛剛量產10nm芯片,看起來英特爾在工藝節點上落后臺積電一代,實際并非如此。

一方面,臺積電量產的7nm是DUV(深紫外光源),可視作一個改良版本,而還沒有量產的采用EUV(極紫外光源)7nm才是全新的工藝節點,芯片的性能才會大幅提升。

實際上,不玩數字游戲,從每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量這個指標,更能看出工藝節點是否“摻水”。

以采用10nm工藝的Core i3 8121U為例,其每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量為1.008億個,數字比它小了30%的臺積電采用DUV光源的7nm工藝制造的芯片,每平方毫米的晶體管數量為1.0123個,兩者相差并不大,說明臺積電的7nm工藝屬于改良版。

反過來說,在去年,臺積電的工藝制程優勢相對于英特爾并不具備壓倒性優勢。只有采用EUV光源的7nm工藝節點量產,而英特爾相應的7nm工藝節點跳票,才可以說臺積電在工藝制程上領先英特爾一代。而臺積電剛剛量產EUV光源的7nm芯片,所以領先英特爾可以說是“剛剛”吧。

原創回答,搬運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