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眼目睹親人的死亡后?
魯迅先生近百年前在《記念劉和珍君》里寫道:“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
這句話永不過時。
直面是最好的也是唯一的辦法。
從你的問題抓兩個重點出來。
一、親人的死亡死亡是每分每秒都在發生的事。只是有的我們看見,有的看不見。但看見再多只要沒輪到自己頭上,悲傷都是有限的。
同樣是死亡,為什么感受不一樣?
《佛陀傳》里有一個情節:一個女人的孩子死了,她很痛苦,抱著孩子到處求助,希望能有人救救自己的孩子。
但沒有這樣的人,人們讓她去找佛陀。她見到佛陀求佛陀救救她的孩子。佛陀說可以,但是需要你去找一粒芥菜籽來,唯一的要求就是這粒芥菜籽必須從從沒有死過人的家里獲得。
這個媽媽滿懷希望抱著嬰兒挨家挨戶地去敲門,芥菜籽很容易得到,但是沒有一家沒有死過人。
那一刻她開悟了,放下執著,安葬了早已離世的孩子。
看過一句話說:為什么別人的孩子死去不會哭?因為你對那個孩子沒有執著。
所以想放下痛苦治愈自我的第一步是要看清楚我們痛苦的根源——執著。
就像捐款。如果你捐1,000萬不執著你也不會痛苦;相反,只要你執著,捐15塊錢都會很難受。
同樣是親子關系,但是有的父母跟孩子關系并不好,所以離世的時候,他們的痛苦會少很多。就是因為他們的執著少。
做手術知道病灶在哪就可以下刀了。
當你知道你的痛苦不是因為這個人而是因為你對他的執著你才有藥到病除的可能。
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怎樣去掉自己的執著。
有句話說,痛苦是因為追求錯誤的東西。
為什么說你的痛苦可能是“錯的”?因為你的執著是錯的。
萬事萬物有生無不死,死亡是我們每個人的結局,對注定要失去的東西執著不放,這不是搞錯了么?
但是即便我們認識了到問題,執著這種堅固的東西是很難一下子除掉的,所以需要認清真相之后加以練習。
其實過去的早已過去,放手吧!
二、目睹親人離去已經是一個傷口了,如果眼睜睜的看著親人離去,真的是傷口上撒鹽。
我一個朋友的媽媽屬于自殺。當時家里情況很混亂,鄰居打電話找到了他。他趕回去成了家里第一個看見現場的人。
已經過去三年了,他都無法回到父親生前的那個家,但其他兄弟姐妹就沒有這個問題,因為他們沒有陰影。
目睹真的是太殘忍了。
與死亡握手言和。
1、理解死亡
這是一個認識死亡、理解他人的好機會。某個角度講甚至可以說是好事,為什么?
你想想沒有這樣機會的人都是走的早的,你還有時光在手,可以覺悟,很幸運了。如果親人的死亡不能讓你有所領悟,只是痛苦,就太可惜了。
如果人生只是這樣,就太不值得了。
死亡教給我們的遠比我們感受到的要多的多。
①死亡是休息
②死亡是轉換
③死亡是慈悲
經歷了,對你日后來說是一層鎧甲。
2、理解親人
到底什么才是親人?
當你經歷過死亡,你會發現原來我們人類甚至是旁生類都承擔著共同的命運。
生老病死的痛苦沒人可以躲得過,這是感同身受的絕好機會。你理解了所有和你一樣痛苦的人也透過你離去的親人理解了即將要離去的那些陌生人甚至早已踏上死亡之路的每一個人。
其實感情再深也就是幾十年的緣分,在這幾十年之前你們也不曾相識,幾十年之后你們也可能再不會相識。
所以親人就是此生之前和之后的陌生人,有句話特別喜歡,一經讀過再沒忘過:既知死后無情義,生前早把恩愛勾。
可以作為往后余生的座右銘。
3、找到那段記憶的代替
道理都明白了以后我們還要有一些輔助的手段。找一些建設性的東西來代替你腦子里的畫面、印象、回憶,通通覆蓋。
把時間填滿,痛苦會被漸漸蠶食。
最后一般情況下人早晚會走出來的,只是有沒有能力縮短痛苦的時間。
并不容易,但多去訓練自己,有一天會突然間開悟的。
你以后還會經歷很多不可測的事件,抓住這次機會讓自己變得堅強。
我們每個人都一樣無助、可憐,你走出來了還能幫助別人,多好,加油吧,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