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結構發現歷程簡述?
人類對分子結構的認知是循序漸進的,“如何發現”這個說法不好答。而且推動分子結構認知發展的其實主要是是物理實驗水平的進步,這是道物理史的題目。下面的分期名字是我亂取的。
瞎猜時期:煉金術士把硫和汞想象成兩條相互咬合的大蛇(python),以此解釋兩者的親和性,從中慢慢產生了原始的“當量”和“親和力”的概念。當然,除了硫和汞還有很多其他例子,放不了圖可惜了。
硬湊時期:1780s,拉瓦錫提出物質由元素和化合物的說法,化學理論大洗牌,新說法新發現新理論層出不窮,在氣體理論、當量理論和定比定律的基礎上,1800s,道爾頓提出現代原子論和原子量的概念,后來阿伏伽德羅提出“分子”的概念。
但因為原子如何形成“復雜原子組合”即阿伏伽德羅的“分子”,其中又很多爭論,因為同性相斥,道爾頓對使原子組合的“親和力”“電力”沒有更好的解釋。“分子說”倒是在有機化學家李比希和康尼查羅等人的優化和實驗證明下在50多年后最終被認可。之后各種化合物的分子量被測的越來越精確,分子結構進入硬湊時期。
上一篇dota2如何設置服務器
下一篇網站被黑客黑了該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