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為何在史記記載孔子野合而生呢?
謝謝題主的提問。因對《史記》這段著名的記述理解的差異,致使孔子出身問題千百年來糾纏不清,“野合而生孔子”的爭論至今未絕。關于孔子的出生與身世,比較常見的有“野戰論”、“美化身世論”、“私生子論”等,甚至還有“強奸論”。根據有關史料和個人理解,分別予以駁斥。
一是所謂“野戰論”。歷來有很多人把“野合”理解為“野外交合”,也就是現在人說的“打野戰”。這純屬無稽之談。孔子的誕辰是農歷八月二十七,這一點沒有爭議。由此不難推斷,孔子的父親叔梁紇與母親顏氏發生關系的時間應該是公歷12月中旬。請大家腦補一下當時的畫面:在遙遠的春秋時期魯國的荒郊野外,一位年近七十的老頭兒在滴水成冰的隆冬季節與一位少女打野戰。各位想想這可能嗎?還有人可能會說,“野合”是當時的風俗,沒錯。《詩經》等的確有所記載,但都是“規定時間規定地點”(不是雙規啊),規定是每年農歷三月份,明顯與事實不符。
二是所謂“美化身世論”。不少人認為孔子就是父母“打野戰”而生的,其他很多觀點都是掩蓋事實,為孔子的身世進行人為的虛構美化。還列舉出史書記載劉邦、朱元璋等人的出生都是胡編亂造的。關于孔子的出生,沒必要美化,但也沒必要丑化啊!再者,《史記》的作者司馬遷是史學屆以治學嚴謹著稱的史學家,記述歷史一向力求準確,尤其是面對孔子這樣的重量級人物更不太可能信口雌黃。
三是所謂“私生子論”。這也是比較常見的解釋。根據《孔子家語》(也有人認為這是部偽作)的記載,叔梁紇66歲時娶的顏氏,按照當時的古禮,這樣的年齡不算合法結婚。按照現在的說法就是“結婚沒領證”或者說沒辦婚禮儀式,屬于事實婚姻。“野合”就是沒有正式手續而已。因此從這個角度看,孔子根本不是所謂的“私生子”。
四是所謂“強奸論”。這就更不靠譜了。首先,叔梁紇沒必要這樣做。大家都知道,孔子的父親在當時屬于很有地位很有身份的人,在顏氏之前,他已有很多妻室。沒必要做這種為人不齒的事。其次,孔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叔梁紇與顏氏的感情也很好,說明叔梁紇的品行還是有保障的。
還有很多“博人眼球”的觀點,更是不值得一提。關于“野合”的理解,個人傾向于“野外同居”或者“在外面居住”的說法。至于為何沒有把顏式帶回家,很可能出于對顏氏的保護。關于這方面的分析比較多,在此不做贅述。
以上觀點難免膚淺偏頗,歡迎各位留言發表您的觀點。原創和碼字不易,若有所啟發敬請點贊或轉發。我是漫步世界遺產,斧正更多拙作,歡迎點擊右上角添加關注。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