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猖狂的基地組織現在為何銷聲匿跡了?
基地組織看似的“銷聲匿跡”,只不過是因為一方面同之前的“搭檔”,塔利班武裝合作破裂;另一面又被plus版的國際恐怖組織——伊斯蘭國(IS)搶了風頭而已,而且,伊斯蘭國隊伍里,也不乏前基地組織成員。
解釋其中緣由的話,只要“捋清楚”基地組織、塔利班武裝,還有伊斯蘭國之間的關系,基本就能說的差不多了。
按時間順序,最先出場的,是阿富汗塔利班武裝的前身——普什圖族游擊隊。
上世紀80年代的阿富汗,在對抗蘇聯的過程中,涌現出了各色武裝派別,其中,一個占了阿富汗人口多半的普什圖族武裝組織,逐漸成了阿富汗民間的主要抗蘇力量。
這支游擊隊的領導班子里,有個叫奧馬爾的前清真寺阿訇,他之前主持所在清真寺的修繕工作時,結交過一位建筑行業的沙特富三代,本·拉登。
此時,作為一名狂熱的原教旨主義分子,年輕的拉登正打算以阿富汗為起點,來復興伊斯蘭—阿拉伯世界,建立一個涵蓋中東地區,政教合一的“哈里發酋長國”。
于是,拉登拿著自己的家產,離開了沙特豪宅,輾轉到戰亂的阿富汗,開始協助普什圖族武裝跟蘇聯打游擊。
就這樣,先前清真寺修繕工程的甲方和乙方,以聯合抗蘇的形式,再次合作。
基于“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游戲規則,當年美國中情局對他們的支援也曾是相當的“下本兒”。
拉登利用自己的經濟和人脈資源,加上所謂的“共同理想”,與巴基斯坦兄弟會開展了密切合作,陸續從約50個國家征募了數萬名外籍穆斯林“圣戰者”赴阿富汗抗蘇,還募集到了大量海外捐贈。
(1984年,抗蘇前線上的拉登)
這期間,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境內,拉登斥資建立了多個軍事訓練營地,它們就是基地組織的“前身”。
蘇聯撤軍阿富汗后,拉登于九十年代初返回了沙特老家,但他在抗蘇活動中積累起的人氣和聲望,讓拉登被奉為了伊斯蘭原教旨主義分子們的“導師”和“精神領袖”。
而當年的普什圖族游擊隊,在戰火的歷練下,逐漸也超越了“游擊隊”的配置,成為了一支擁有裝甲武器和戰機,訓練有素的準現代化軍隊。同時,還靠著強大的“宗教影響力”,積累起了一定的群眾基礎,并更名為“塔利班”,即伊斯蘭學生軍的意思。
之后就是阿富汗內戰,塔利班順利奪權,大搞只用經書和“圣訓”治國的政教合一。恢復了好幾個世紀以前的伊斯蘭教法。成年男人必須留胡子,女人不得上學、就業,出門必須穿帳篷一樣的“布卡”,甚至唱歌跳舞,公開場合大笑,都會定義成”違法行為”。
這時候的拉登,因為陸續搞了一些列針對西方世界的破壞活動(還沒達到恐襲的程度),被沙特驅逐,輾轉到了阿富汗。
拉登受到了已經成為塔利班兼阿富汗大boss的奧馬爾的熱情款待。
為了拉攏奧馬爾,拉登先散錢給阿富汗修橋又鋪路,蓋了多所清真寺,還把大女兒也嫁給了奧馬爾;
那邊的奧馬爾也拿出了自己豆蔻年華的親閨女做了本·拉登的第N個妻子。
這番操作下,兩位“戰友”之間,互為女婿和老丈人,算是“親上加親”了。
(自封阿富汗大毛拉的奧馬爾)
緊接著,通過奧馬爾,拉登的極端原教旨主義世界觀,深刻影響了當年塔利班高層領導團隊。
就這樣,“基地組織-塔利班”成了互相幫襯的合伙人。
接下來,2001年的“911事件”后,塔利班堅定的拒絕交出基地組織嫌犯,美國出兵阿富汗。
隨后的十年,不再當政的塔利班,仍然和基地組織繼續合作,一個打游擊,一個搞“恐襲”,直到2011年的五一勞動節,拉登被“獵殺”;2015年,奧馬爾被美軍擊斃。
兩個大佬相繼見了真主后,新掌權的塔利班領導層和基地組織的合作關系也逐漸破裂。直到2018年,塔利班公開承諾,將不再庇護包括“基地組織”在內的恐怖分子。
至此,塔利班專心當“反政府武裝”,跟公認的“國際恐怖主義組織”——基地組織,正式劃清了界限。
(2020年初,談判停火協議簽署現場,塔利班代表同美方代表握手)
于是,我們看到,喪失了精神領袖和武裝合作伙伴的基地組織,再加上美國“滅口式”打擊,其在阿富汗的氣焰確實不復從前了。不過,要說“銷聲匿跡”,那還差的老遠。
目前,除了阿富汗境內,中東的敘利亞、伊拉克、阿拉伯半島,北非、東非、南亞的巴基斯坦甚至東南亞的馬來西亞,高加索地區的車臣,都存在著基地組織的分支機構。它們多與當地反政府武裝合作,開展各種破壞和恐怖襲擊活動。
只是,最近這些年,大家一想到“恐襲”,往往第一反應還是伊斯蘭國(IS),正如開頭說的那樣,基地組織確實被伊斯蘭國搶了熱度和風頭。
接著,咱們再捋一捋伊斯蘭國的前生今世。
其實,伊斯蘭國,就脫胎于伊拉克的基地組織分支,但比基地組織更激進、更極端。
而其精神領袖,去年底被美軍擊斃的巴格拉迪,跟本.拉登一樣,某種程度上,他也算是美國“作”出來的。
在薩達姆時代的伊拉克,巴格拉迪只是個擁有法學博士學位的大學教師,敬業又顧家,為人低調。除了對宗教由衷的虔誠外,別的地方沒看出啥過人之處。
薩達姆倒臺后,巴格拉迪參加了反美武裝,2005年被捕入獄,一關就是3年多。
在監獄中,巴格拉迪利用自己當老師的口才和學識,成功忽悠到了幾個基地組織的重要頭目當“兄弟”,互相之間“取長補短”后,“修煉”成了“集大成者”,在出獄后被介紹進入了基地組織駐伊拉克分部的“核心”領導層。
沒多久,正趕上伊拉克基地組織頭目扎卡維去世,在巴格拉迪的忽悠下,新頭目阿布·艾尤卜·馬斯里宣布解散了伊拉克基地組織,并帶領部下效忠于新的“忠誠的領袖”巴格達迪和他旗下的組織——伊拉克伊斯蘭國。
再往后,從2011年起,趁著“阿拉伯之春”的亂局,伊斯蘭國在敘利亞戰場上不斷做大,勢力迅速擴展到了整個中東甚至南亞、東南亞地區,還大肆向外輸出“圣戰”。
跟主要搞恐襲的基地組織不同,伊斯蘭國的“國”字可不是白叫的,它的直接目標就是“建國”——通過戰爭,建立“伊斯蘭哈里發帝國”,順勢消滅所有的“異教徒”和“異端”。其目標“疆域”包括整個中東、南亞、意大利和西班牙領土,甚至還有我國西部。
(2015年,“伊斯蘭國”發布的領土遠景圖)
而且,在利用新媒體和社交網絡傳播極端思想方面,伊斯蘭國顯然也更勝一籌,經常能成功忽悠到諸多來自歐美基督教文化圈的追隨者,加入“圣戰”。更有當年伊斯蘭國在網絡上公布的一系列人質斬首和處以火刑的視頻后,連基地組織都出來指責此種行徑,過于殘忍。
所以,鑒于其超強的攻擊性、影響力和危害程度,伊斯蘭國成了Plus版的基地組織,巴格達拉迪又被叫做“升級版拉登”。
說了這么多,大家是不是都看出來了,正如開頭介紹的那樣,本·拉登被擊斃后,基地組織一直缺乏可以替代他的那種能凝聚各方力量的“精神領袖”。再加上4年后,拉登的“戰友”奧馬爾身亡,阿富汗塔利班武裝和基地組織的“合作”也隨之走到了盡頭。而且,近兩年多來,美國和塔利班“和談”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就是“與基地組織斷絕關系”。所以,各種內外環境的打壓下,基地組織的勢力確實不比當年,陷入了低潮。
加之,隨著殺傷力和危害性更大,更會“包裝”自己的Plus版本——伊斯蘭國的不斷做大,明顯轉移了人們的主要注意力。因此,被搶了風頭的基地組織,雖然也在堅持活動,但上頭版頭條的機會遠遠小于伊斯蘭國,進而容易給人一種銷聲匿跡的感覺。
總之,只要全球恐怖主義的精神和現實土壤尚未被鏟除,無論是基地組織還是伊斯蘭國,即便像如今這般遭遇重創,但也沒有那么容易就銷聲匿跡。稍有可趁之機,它們難免會卷土重來,再次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