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大和戰列艦遇上依阿華級戰列艦?
梁老師說事為您回答這個問題。
大和戰列艦和衣阿華戰列艦,這都是巨炮大艦時代遺留下來的產物。
當航母出來以后,尤其是二戰的實戰應用,這種巨炮大艦思想就被徹底地甩到了時代的垃圾堆里了。
沒辦法,任何巨艦在遇到小飛機丟下來的炸彈,基本上是死路一條。
所以這個問題,最好先說說巨炮大艦的開始和終結,然后在來說說大和戰列艦和衣阿華戰列艦的對比。
巨炮大艦話說所謂的巨炮大艦,具體指的就是以戰列艦作為一支艦隊的核心力量,然后輔以大口徑艦炮作為海上艦隊的突擊力量的一種戰術思想。
而這一種戰術思想,其實都是從十九世紀以前,各種海戰的經驗總結所得。
畢竟在當時可沒有什么制空權不制空權的說法,誰的炮夠大,誰的破壞力就強,拆船的速度就快。
而艦體夠大,就意味著艦船的抗揍能力越強,對轟的時候,就能多轟對手幾下。
所以炮越大,船越大,在海戰中就越能笑到最后。
那么這套理論,最終是被美國的海軍理論專家馬漢給提出來了,需要說明的是,這個人還是一位準將。
這個理論一經推出,各個國家,尤其是沿海國家都重視了起來,花費重金打造自己的巨炮大艦。
所以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各種各樣的無畏級戰艦就跑出來了。
比如說在1906年的二月十號,英國的無畏號裝甲艦就下水了,這艘艦艇算是二十世紀第一艘戰列艦,光排水量就逼近了一萬八千噸,航速是二十一節。
當然了,大炮是必須的,三百零五毫米的火炮就裝備了十門,兩個一對組成一個炮塔。除此之外還有五具四百五十七毫米的水下魚雷發射管。
火力有了,那也得能抗揍,所以裝甲的厚度就有二百八十毫米。
就這么一艘巨炮大艦,從1907年開始服役,稱霸海上就有四十年。
這艘艦一出來,英國又隨后造了七艘,排水量更是全部都超過了兩萬兩千五百噸。
而當時德國,作為一個新興的殖民國家,一看英國這么干,也不能落后不是?
所以德國推翻了原計劃中制造的軍艦,也一律改成了無畏級艦,前后一共生產了七艘。
從這里開始,所謂的大炮巨艦就開始走上了舞臺。
那么真正意義上,讓人們看出大炮巨艦確實是海上霸主,是在1916年發生的日德蘭海戰中。
這一戰,德國和英國對戰,雙方光出動的戰艦就達到了二百五十四艘,而無畏級戰艦就高達四十四艘。
當時因為魚雷的廣泛使用,雙方的主力戰艦,都不會靠得太近,只能在魚雷的射程之外,進行遠程對轟。
這種作戰模式下,小炮小艦是最吃虧的。
這一戰前后打了十二個小時,英國被擊沉了十四艘,德國被擊沉了十一艘,德國是贏了。
但德國作為一個新興的國家,海軍本來就不是強項,這損失的十一艘,對德國來說是要命的。
所以后來還是被英國龐大的海軍艦隊所壓制。
不過這一次的實戰,讓所有的國家都看到了,未來海上的霸主只能是巨炮大艦當家作主。
從這里開始,各個國家又進一步加重了對戰列艦的重視。
大炮巨艦的輝煌時刻到來了。
這種認識很快就受到了教訓,這個教訓來自第一次世界大戰。
畢竟第一次世界大戰,一下子涌現了很多的新式裝備,這些裝備很多都是可以威脅到戰列艦的。
比如航母,潛艇,飛機等等。
被潛艇打沉的戰列艦相當多,比如英國的凱旋號戰列艦,被德國的U型潛艇一發魚雷就給打漏了。
航母和飛機一結合,艦船遇到了飛機,就剩下挨打的份了。
就算是有防空火力,對于飛機來說威脅也不是很大。
世界上第一次航母實戰,1914年的八月二十三號,當時日本對德國宣戰,日本開著他們的航母若宮丸號,襲擊了德國的陣地,德軍給予還擊,但也僅僅是讓飛機受點輕傷而已。
但問題是,雖然在一戰中,戰列艦這種巨炮大艦思想下涌現出來的武器裝備,已經看到了不適合突飛猛進的軍事裝備的發展要求了。
但當時的人們還是陷在巨炮大艦的思想里出不了。
比如一戰的航母大戶英國,一戰爆發的時候,英國就有十艘航母,到了1918年一十月十一日停戰協議開始簽的時候,英國就已經有了四十八艘專門制造或者改裝除了航母,除此之外還有十艘搭建了甲板,沒上飛機的航母。
在這些艦船,尤其是戰列艦改裝出來的航母,都有一個原則,不能消弱本戰艦的戰斗力。
什么意思呢?在戰列艦上鋪設甲板沒毛病,但戰列艦上的炮塔必須保留。
這其實就是當時巨炮大艦軍事思想的一個影響。
所以說道這里,其實就已經能看出來,一戰結束之后,巨炮大艦其實已經落伍了。
畢竟光英國一家,一戰的時候,就能弄出了五十多艘航母了。
戰列艦必然會成為了未來海戰中的累贅了,可當時的人沒有發現。
所以在發展航母的同時,戰列艦依然被放在了各國發展海軍的日程表上了。
這就讓我們看到了戰列艦在二戰中最后的輝煌。
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英國擁有的戰列艦就有十五艘,巡洋艦三艘,另外還有五艘喬治五世戰列艦還在建造之中。
其中在1920年的時候完工的胡德號巡洋艦,更是后來二十年內世界上最大,最長的戰艦。
不過這艘巡洋艦在1941年五月二十三號和德國的戰列艦俾斯麥號作戰,僅僅七分鐘之后就被打沉了。
而全艦一千四百一十九名官兵,活下來的僅有三人。
怎么說?整個太平洋戰爭,其實打到最后,就是航母艦載機之間的海空較量。
一旦艦隊失去了制空權,什么樣的戰列艦都得成為活靶子。
就說這個大和號戰列艦,排水量六萬九千一百噸,九門四百六十毫米的巨炮,這首戰艦完工的時候,就號稱世界上從未有過的最大,最強的戰艦。
結果呢?
1945年的四月六號,大和號去進攻在沖繩登陸的美軍。
七號的時候,大和號就被堵在了大隅海峽,三百多架美軍艦載機對著大和號一通狂轟濫炸。
大和號被十枚魚雷,二十四顆炸彈擊中后,發生了大爆炸之后就沉沒了。
那么為二戰做準備的戰列艦,最為出名的就是日本的大和級戰列艦,美國的衣阿華級戰列艦,以及德國的俾斯麥級戰列艦。
接下來就看看大和戰列艦和衣阿華戰列艦。大和號戰列艦:
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一級的戰列艦,上邊的裝備有三聯裝的四百六十毫米口徑的艦炮三座,還都是四十五倍徑。
當然日本海軍還對外保密,宣稱他們造的大和號,是四十五倍徑四百毫米火炮,口徑直接扣掉六十毫米。
這種主炮,光一個炮身就有一百六十五噸重,而一座炮塔塞進去三門火炮,總重量就超過了一千七百噸,請記住這還不包括炮彈的重量。
就這么一座炮塔,就相當于日本海軍秋月級驅逐艦的排水量了。
而一發炮彈的重量更是驚人,直接就有一千五百公斤,而這一發炮彈里邊塞進的火藥就有三百三十公斤。
大和號上全艦一共九門炮,一旦這九門炮同時開火,就會產生大約八千噸的后坐力,所以發射炮彈的時候,沖擊波相當強勁。
九門炮向著同一個方向開炮,估計能把大和號給掀翻了。
那么日本海軍為了保持大和號的戰斗力,為每一門的主炮裝備了一百二十發炮彈,其中有一百發是穿甲彈。
一根這樣主炮的炮管據說是二百到二百五十發的壽命。
接著是副炮。
那么大和號戰列艦的副炮,是日本從他們的最上級重型巡洋艦拆下來的主炮。
這個最上級重型巡洋艦,是日本海軍為了避開當時簽署的條約,所打造的一級輕型巡洋艦。
之所以叫重型巡洋艦,是因為日本海軍留了一手,在建造之處,就預留了能夠改裝成重型巡洋艦的空間。
所以大和號的這些副炮的口徑也不小,是十六倍徑一百五十五毫米三聯裝火炮,一共四座。
這些副炮的炮塔就重一百五十噸,除此之外還設有二十五毫米厚的裝甲板。
需要說明的是,一般的戰列艦只能做到一半的副炮同時指向一側開炮,而大和號可以做到三座同時指向一側開炮,而他的副炮是四座。
再說防御力。
這么說吧,大和號戰列艦算是戰列艦歷史上裝甲最為厚重的一艘了。
防彈外殼做得還不錯,什么四百一十毫米的裝甲,角度為二十度傾角等等。據說這樣的設計和厚度,大大增強了大和戰列艦的防彈性能。
可以做到四百六十毫米的火炮,隔著二十公里的打擊。
介于當時艦載機在海戰中的應用,中甲板可以做到從近四公里高度丟下的八百公斤的航空炸彈的轟炸。
為了提高防御力,整個大和號戰列艦使用的裝甲就重達兩萬三千噸,這些重量就占據了大和號排水量的三分之一了。
水下防護做的也不錯,可以承受四百公斤TNT的爆破。
為了防水雷,光底就做了三層。
接著是雷達。
剛建成的時候,大和號是沒有雷達的,后來又裝備了三款雷達。最遠可以探測三百公里外的目標。
不過需要說明的是,日本的雷達技術整體要比美國的落后很多的。
衣阿華戰列艦衣阿華戰列艦是美國最大一級的戰列艦,是衣阿華級戰列艦的第一艘。
不僅參加過二戰,后來的朝鮮戰爭,兩伊戰爭都參加過,到了2012年的時候,被當作博物館使用了。
衣阿華戰列艦的長度比大和號長了三米,寬度沒有大和號寬。
原因是衣阿華戰列艦為了方便穿梭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間,這個寬度就受到了限制。
畢竟要想快速的從大西洋進入到太平洋,必須從巴拿馬運河通過,所以衣阿華戰列艦的寬度最大也只能做到三十三米(大和號是三十八米)。
那么裝備呢?
衣阿華的主炮是四百零六毫米,五十倍徑,因為使用了最先進的冶金技術,衣阿華上裝備的MK7型號比原型MK2型艦炮要少三層,身管的重量也少二十二噸。
其實衣阿華原本是要裝MK2型的,但因為這款艦炮的體積太大,衣阿華裝不下,這才使用了最先進的冶金技術,成功的讓MK2型減高減重的。
那么這款艦炮使用的MK8型穿甲彈,彈丸的重量是在一千二百二十五公斤,使用的炸藥是十八公斤。
而身管的壽命是三百發,明顯比大和號最高值還要多五十發。
所以從這個細節其實就能看出來衣阿華的鋼鐵材料要比大和號的好上不少。
那么衣阿華上一共有三座三聯裝的主炮塔,每一座光旋轉部分就有一千七百多噸。
而想要把這一座炮塔運轉加起來,就需要二十二個人。
使用的副炮是MK12型,一百二十七毫米雙聯裝高平兩用炮,一共十座。
除此之外,還有十五座四聯裝四十毫米高炮,和六十們二十毫米高炮,用于對空防御。
當然,后來現代化改造的過程中,這些對空防御力量全部被拆除,換成了戰斧巡航導彈了。
數據都有了。
那么從噸位上來看,大和號是最大的,比衣阿華要多一萬多噸。
而大就意味著抗揍,所以在防御力上,大和號要比衣阿華好上一些。
接著是主炮對轟。
顯然衣阿華的四百零六毫米要比大和號的四百六十毫米的少了五十多毫米。
大和號又是完勝。
所以如果單單拿兩艘艦來對轟,很大可能衣阿華是吃不住大和號的攻擊的。
當然了,對轟的過程中,還要看彈丸的能力。
其實光從數據來看,大和號的彈丸初速度,和射程都比衣阿華要好,也就是說裝甲彈的穿透力比衣阿華的好。
要是從數據上看,大和號在二十公里到三十公里的范圍內開炮,一旦擊中衣阿華號,直接就能穿透他的主裝甲。
不過大和號的主炮精度卻要比衣阿華號差點。
最后一點,艦船的穩定性。
這一點在軍艦對轟中很重要的。
而衣阿華為了追求巨炮大艦的效果,寬度是按照巴拿馬運河做的,又在一定程度上加長了軍艦的長度,讓艦體的長寬比達到了8.18:1的程度。
一般的艦船都是在7:1以下。
所以衣阿華的穩定性差一點,這在大海上對轟還是很吃虧的。
不管怎么說,數據就只能說道這里。
而兩艦并沒有對轟過,還真不好說,畢竟實戰可要比數據的變化大很多的。
么今天就到這了,喜歡的話,點個贊,再加個關注,方便以后常來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