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洛陽神筆王鐸的書法成就?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的回答如下:
在明清時期,在長卷和巨幅作品等新的書法形式的表現天地里,王鐸以其雄強奇肆的風格,以其獨特的枯濕濃淡的筆墨形式,創造了嶄新的書法風貌,在書法史上書寫了新的篇章,留下了獨屬于他的精采一頁。王鐸的名字在他故去后的四百多年里,一直少有人提及,人們偶爾在史料中翻看到他的名字,都是與變節與貳臣這樣貶義的詞語聯系在一起。在中國的傳統書法評論中,品評一個書家的藝術成就,并不只看他的書法造詣與水平,還要審視他的品德修養。在這樣的評判標準之下,王鐸自然夠不上德藝雙馨,他曾為保全自身而多次變節失志,這樣一個人在儒家道德思想備受推崇的年代,書法寫得再好也會遭受到輕視。
因人而廢書的評判方式將王鐸的書法藝術成就埋沒了四百多年,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日本書壇興起了王鐸書法熱潮,并將這股熱潮回流到了中國書壇,王鐸的書法才逐漸為人所熟知,他那杰出的書法成就才重見天日。
明朝時期,在中國書法發展史上是個比較特殊的時期,一方面以趙孟頫為代表人物的復古主義思潮仍然盛行,崇晉尚唐的帖學派仍是主流。另一方面在中晚明時期隨著藝術思想趨于解放,浪漫主義逐漸興起,使原有的書法秩序受到強烈的沖擊。晚明時期在書法技法和表現方式上都更新奇大膽,濃墨重筆、側鋒取勢,一時間云煙滿紙。王鐸、黃道周、張瑞圖、倪元璐等人是晚明時期新銳書風的代表性人物。
明朝中后期,隨著商業經濟持續發展,中國磚石建筑的發展也進入高潮時期,磚石建筑技術的成熟和普遍推廣,改變了書法藝術的展現形式,書法可以書寫成長卷和巨軸,并可以高掛于高屋廳堂上“作壁上觀”。一向被視為書齋藝術,以案頭品賞為主要特征的書法作品被掛到了墻壁上展示。
從此,書法藝術的表現形式進入了嶄新時代
王鐸的書法真正有所成就的時期是在他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完成轉換蛻變之后。王鐸四十歲之前的書法處于學習實踐和功力累積的階段,作品也多以臨摹模仿古人為主。
據現今流傳其各時期作品來看,四十歲之前王鐸對王羲之和王獻之的書法研習尤為深入,在他這個時期的臨書作品中,《圣教序》及二王的其它帖占有半數以上,可見他對二王書法用功之深。王鐸對二王書法有超乎尋常的尊崇和熱愛,他將王羲之視為本家,常常在臨摹習作后標記上“臨吾家逸少帖”。
五十歲后,王鐸通過之前的深厚積累,通過不斷吸取古人的書藝精華,加之以他自已對書法藝術深刻的理解,完成了風格上的轉換,所謂"五十而自化”
上圖是甲申年王鐸所臨《淳化閣帖》中的伏想清和帖、勞人帖、八日帖、縣戶帖、轉佳帖、大熱帖、周常侍帖等八帖。是其五十一歲那年所作,其用筆出規入矩,甚合法度,但亦能流暢轉換。將王羲之雍容典雅的氣質風韻很好地表現了出來。那一年王鐸在已經搖搖欲墜的明朝擔任東閣大學士,一年后明朝崩潰,王鐸降清。這個時期也正是王鐸從臨帖積累走向創造個人風格的時期,也是他藝術創作的鼎盛時期。
上圖為王鐸行書作品《書法冊頁李賀詩四首》,書于清順治四年,即王鐸五十四歲那年。此時王鐸行書的風格已從二王的古典雅致向米芾的沉著爽利上轉變,用筆沉著痛快,中鋒側鋒兼具,很多筆畫的轉筆處以方筆作書,結體上以奇險取勝,字勢欹側險峻、姿態變化多端,節奏對比強烈。用墨上具有他強烈的個人特征。與王鐸的其他行草書相比,此作顯得更為雍容大雅、不激不厲。
王鐸在書法上最重要的成就,是行草書。王鐸行草書的特點是筆墨技巧新奇大膽、富于變化。王鐸有深厚的傳統功力,筆力雄強恣意,墨法獨到。王鐸的書法作品極重取勢, 縱橫之勢、連綿之勢各有展現,這種對“勢”的強調與把握, 形成了王鐸草書中最大的特色 。王鐸的巨幅書法作品眾多,動輒就是兩米,三米甚至更大的長篇書法巨作,縱橫揮灑,酣暢淋漓。王鐸大字書法作品以實線連綴的形勢,將書法的線條連接成一體,連綿不斷,以繁密勝簡約,營造曲折激蕩的藝術效果,這種前所未見的表現手段,使王鐸的大字書法作品表現出氣脈綿長,氣勢宏大,氣韻十足的藝術特點。
王鐸的大字書法在結字上以收放自如,收放有節而著稱。其勢縱然狂放不羈,也總會適可而止。似波濤洶涌的江水,肆意流淌,但亦不至泛濫出堤,一切盡在其筆鋒掌控之中。
王鐸在書法上的另一個成就,是獨創了漲墨技法。王鐸在墨法的運用上,堪稱書史千古第一人。王鐸借鑒國畫中的墨法,在書法中首創漲墨技法。在下筆之時,筆蘸飽墨,使筆鋒蓄墨極多,落筆時墨在紙上自然暈開,使點畫之間界限模糊,使點畫的邊緣呈不規則狀,有時字跡也時有模糊。此技法的應用,使筆畫線條的書寫充滿了不確定性,讓墨色變化更加強烈,增加了視覺上的沖擊力和藝術上的表現力。
王鐸書法作品中漲墨技法的運用,可以說是藝術上相當精妙有趣的大膽嘗試。看王鐸的書法,時常可見其作品中夾雜若干個墨團,墨色或濃或淡或干,變化奇巧。王鐸漲墨技法的運用,使作品中黑白對比更加鮮明。漲墨技法是一種自然的、復雜的,充滿趣味的奇思妙想。
在前人書法中,沒有一個人像王鐸那樣主動運用漲墨的技法,自覺追求漲墨的表現效果,這是王鐸在書法技法上做出的重大貢獻。
對于王鐸的書法,人們各有評價。有人稱其為“神筆王鐸”,甚至還有“后王勝前王”的超高贊譽,可見當代對他書法藝術的推崇。
但從古到今,從外到中,沒有哪個藝術家的藝術作品是完美無缺的,書法家也一樣。王鐸很多作品中的線條過于沉實,欠缺靈動,厚重感也稍有不足。在章法上亦存在著拘緊有余,通透不足的缺陷,整幅作品茂密緊湊,稍顯緊張局促。想必,這與他的性格和當時自身處境也有很大的關系。
王鐸的書法不論從藝術欣賞性的角度來衡量,還是從藝術創新的角度來審視,都可以稱得上是經典之作。將王鐸列入書法史上大家的行列之中,稱其為行草書的一代大師是實至名歸的。
至于那些用傳統儒家道德標準來衡量其人格操守,進而綁定其書法,來對他進行所謂全面評價的批評聲音,完全可以不用理會。那些因人而廢書的論調更是對藝術經典的一種褻瀆。世事流轉,時光已逝,多少事盡付笑談之中,唯有藝術經典千古不朽,流芳百世,引來無數人的贊揚和欣賞。
回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