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什么一直不斷在俄烏沖突中拱火?
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一直不斷在其中“拱火”,現在看來它所要實現的核心目標還不是削弱俄羅斯或促成俄羅斯走向崩潰,而是要促使歐盟走向分裂或者瓦解。如果歐盟真的分裂或者瓦解了,那么美國在國際上就少了一個強有力的戰略競爭對手,美國的世界霸權可能會更加穩固。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結束后,美國成為了世界唯一超級大國;但同時一些歐洲國家越來越強烈地希望擺脫美國控制并實現歐洲聯合,而且還希望聯合起來的歐洲發展成為世界重要一極力量。1993年歐洲聯盟正式成型,并且在隨后吸納了越來越多的成員。隨著歐盟的不斷發展壯大,歐盟在國際上越來越多地敢于發出自己的聲音,這在一定程度上挑戰了美國的霸權。更讓美國惱火的是,歐盟國家與中國、俄羅斯的經貿交往越來越密切,這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中國、俄羅斯對抗美國霸權的底氣。基于維護自身霸權的考慮,美國政客們不得不想方設法要打壓歐盟、削弱歐盟的實力和影響力。
事實上在歐盟成立后不久,美國就已經開始采取一些“小動作”來削弱歐盟的實力和影響力,比較明顯的是1999年拿科索沃問題做文章挑起科索沃戰爭,2001年聯合多國入侵阿富汗、2003年聯合多國入侵伊拉克、2011年在利比亞挑起戰亂、2011年在敘利亞挑起戰亂等。上述事件都不同程度地有歐盟國家參加,一些歐盟國家卷入上述后消耗了不少資材,傷亡了一些官兵,同時還有一些難民涌入了歐盟國家,但以上這些似乎并沒有使歐盟傷筋動骨,也沒有使歐盟的統一貨幣歐元受到沉重打擊。美國一看上述行動對歐盟沒有用,便決定使出大招,這回它把目光盯上了烏克蘭。
由于歐盟的一些國家與俄羅斯存在歷史積怨,同時一些歐盟國家還擔心俄羅斯讓蘇聯“復活”,這樣的心理被美國成功利用。加上歐盟的不少國家還是北約成員國,美國于是聯合一些歐洲盟國不斷推動北約東擴,支持烏克蘭對抗俄羅斯,最終觸及到了俄羅斯的底線,俄羅斯不得不出手發起“特別軍事行動”。俄烏沖突爆發后,美國不斷鼓動歐盟國家給烏克蘭提供軍援,結果歐盟多國軍費開支大增,相應的各國用于保障民生的開支就減少了。同時由于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導致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煤炭、木材等產品無法進入歐盟市場,結果歐盟多國出現物價大漲、老百姓購買力和生活質量下降等情況,不少企業運營成本大增,不得不倒閉或者轉移到美國開展業務。如此這般必然造成歐盟多國出現經濟收入銳減、通貨膨脹嚴重等情況,某些歐盟國家甚至出現抗議活動,影響了社會的安定。
美國鼓動歐盟國家支持烏克蘭作戰和參與制裁俄羅斯,不僅使一些歐盟國家內部出現了政府與民眾矛盾加劇的情況,而且歐盟內部也出現了支持制裁俄羅斯的國家和反對制裁俄羅斯的國家之間的矛盾升級。上述矛盾如果繼續發展下去,歐盟往后將根本無法形成一個有力量的整體,自然也就無法對美國霸權形成挑戰或者制約了。同時俄烏沖突的持續給歐盟帶來的糟糕局面不僅使歐盟多國出現經濟下滑甚至負增長,而且使歐元出現貶值,連帶的自然是國際貿易結算中使用歐元的比重下降,美元霸權則可能進一步穩固。同時,俄烏沖突持續使歐盟國家企業的運營成本大大增加,一些歐洲企業不得不轉到美國開展業務,這實際上有利于美國控制歐盟國家的企業。
另外,俄烏沖突使歐盟國家出現多方面的問題,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歐盟與中國、印度等大國的雙邊貿易,給中國、印度等大國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這恐怕也是美國希望發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