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仍然阻止不了清的衰落?
晚清四大名臣,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都是一時之人杰,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起家,力推洋務運動強兵富國,民族工商業也迅速發展,為清朝續命50年。
在太平天國之前,清朝是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帝國,漢族官僚從來沒有掌握真正的權力。太平天國運動爆發,清朝八旗和綠營不堪一擊,無力阻擋,才不得不啟用各省漢族官僚,自行辦民團與太平天國交戰。在這個過程中,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胡林翼等脫穎而出,牢牢掌握了江南多省上上下下的軍政大權,成為封疆大吏。
曾國藩的湘軍在鎮壓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賺的盆滿缽滿,自身也腐化變質,戰后基本上被裁撤了,曾國藩不久也去世了,清朝后期的發展與曾國藩關系不大。
曾國藩的學生李鴻章繼承了他的衣缽,并發揚光大。李鴻章的淮軍,訓練更好,戰法先進,戰斗力更強,成為國防軍主力,長達三十多年。出自淮軍的總督、巡撫多達十幾位,成為一股不容小覷的軍政集團。
同時,李鴻章通過興辦洋務,控制了清國的郵傳電報局、輪船招商局、開灤煤礦等大型企業,更是建立北洋水師成為遠東第一海軍,這些都是李鴻章的政治資本,李鴻章也成為清朝支柱型人物。
但李鴻章只是大臣,不是決策者,無法改變清朝根深蒂固的問題,比如各省軍隊互不隸屬,互相掣肘,毫無戰力的八旗卻耗費最多的軍費。李鴻章由于任人唯親,內部腐敗叢生,也不斷受到政敵和清流派的攻擊,朝廷也不可能坐觀李鴻章一家獨大,而是不斷的制造矛盾,邊拉邊打李鴻章。
李鴻章也只能做些表面文章,李鴻章本人也自認大清國的糊裱匠,外邊看起來像模像樣,內部卻腐朽不堪。洋務運動也是只學技術,不學思想,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很快被后起之秀學習更刻苦更全面的優等生日本超越,并在甲午戰爭中將李鴻章擊敗。
甲午戰爭清朝敗于彈丸小國日本,暴露了清朝外強中干的本質,割地賠款,八國聯軍清洗了清朝的頑固守舊勢力,更讓清朝威信掃地。清朝之所以沒有死亡,全靠慈禧太后的權術維系,實際上八國聯軍侵華時,東南的封疆大臣已經不愿為清室殉葬,而是單獨與洋人媾和,簽訂定南互保條約,那個時候,地方勢力已經足以與中央抗衡了。
慈禧太后去世后,年輕的攝政王愚昧而貪婪,不斷排擠漢族官僚,拼命抓權,搞出貽笑天下的皇族內閣,漢族官僚已經不愿意再供奉滿清這個中央招牌了。辛亥革命各省紛紛獨立,清帝遜位,像極了渠道商拋棄品牌商,自創品牌了。
其實清朝不是衰落而滅亡的,直到1911年清朝經濟仍然蓬勃發展,財政收入連創新高,年度財政收入甚至歷史性地突破1億兩白銀。清朝是被掌握地方事權的漢族官僚、地方士紳,聯合革命者共同拋棄了。從這個角度上來講,是名臣不愿意再伺候清朝這個主子了,所以清室衰落了,而中華則崛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