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沒落華為快速崛起?
作為曾經國內手機市場第一陣營“中華酷聯”中的重要一員,中興曾與華為一道,曾達到很多品牌無法企及的高度——全球第四。但如今華為一路高歌,已成為國內第一,全球第三,并想把安卓手機之王三星挑下馬。而中興手機已連續三年跌出國內智能手機市場前五。
2016年,中興通訊遭遇了上市20年來的第二次虧損,凈虧損達23.6億元,較上一年同期凈利潤減少173.49%。
經過一年的苦心經營交出這樣一份成績單,絕不是一家上市公司的榮譽。 中興通訊總裁趙先明對這種現狀也不免焦慮,“公司正在遭遇成立31年來最大的危機,企業必須面向未來。”
沒落貴族“中興”中興通訊是中國電信市場的主要設備供應商之一。1992年,創始人侯為貴帶領38位中興元老共同創立了深圳中興維先通設備有限公司。
次年,該公司與691廠(后更名為西安微電子技術研究所)、深圳廣宇工業公司(后更名為航天廣宇工業集團公司)共同投資創建了深圳市中興新通訊設備有限公司(下稱“中興新”),作為國有資本和民營資本的混合所有制企業,中興新開創了“國有企業,授權經營”的獨特經營模式。
1997年,中興新通過資產重組創立了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同年發行A股并于深交所主板上市。2004年,中興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成為首家在香港上市的A股公司。
在CDMA和小靈通盛行的2003年,中興和華為一時瑜亮,成為國有手機品牌的代表企業。2007年,中興國際化戰略獲得突破,CDMA出貨量連續兩年位居全球第一,進入全球前四大設備供應商行列。2009年,推出全制式九大品類40余款3G終端產品,成就“中國3G第一品牌”,至此中興成為全球第六,中國第一大手機廠商。2011年,全面啟動智能戰略轉型,成為全球第五。
然而,隨著智能手機的興起,中興和華為在實力上的差距逐漸拉大,華為逐漸成為國產智能手機的領軍品牌,中興則節節敗退,業績上遭遇了5年的跌宕起伏。在2011年,中興的營業收入達到863億元后,次年開始虧損,據中興年報顯示,2012年虧損額為28.4億元。
之后的幾年,中興業績雖緩步上升但泛善可陳,僅在2015年突破了30億元人民幣大關。
手機業務難扭頹勢3月8日,中興通訊發布了2016全年度的業績快報,當中顯示,在2016年度,中興通訊的虧損額達到了約7.7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23.57億元。
在手機業務上,中興出貨量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IDC數據顯示,2016年,中興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與2015年相比下跌了36.5%,約為3560萬臺;另一份同樣來自IDC的2016年全球智能手機銷售情況報告則顯示,中興并不在前五之列。
曾幾何時,得益于中興在運營商渠道的深耕,在國內的手機市場上塑造了“中華酷聯”的格局。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當4G普及,智能機時代來臨后,補貼下滑的運營商渠道已經不能滿足手機發展的要求。縱觀當下發展迅速的國產手機品牌們,它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營銷方式,比如OPPO、vivo的專攻線下;小米的主打線上等等。
相比之下,中興無論是在線下渠道還是線上渠道不占優勢,又缺乏明確的產品定位,因此活得越發艱難。在當下,中興已經不再是用戶購買手機時的首選品牌了。
而在以往的“福地”海外市場,中興最近也是麻煩多多。從2016年3月起,由于中興通訊涉嫌向伊朗出售違禁的美國電腦設備,美國將針對中興通訊實施出口限制,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出口商品。
這對當時在美國手機市場份額占到了10%的中興來說是個不小的打擊,因為這同時影響到了中興通訊的供應鏈,從而進一步影響中興手機在美國市場的銷售。中興手機銷量在2016年的下滑,很大一部分原因即來自于此。
今年3月,中興通訊宣布,與美國政府就美國政府出口管制調查案件達成和解;作為和解協議的一部分,中興通訊同意支付8.92億美元的刑事和民事罰金。這對于中興來說又是一次打擊。這使得中興通訊的管理層在2017年的新年致辭中用直截了當的方式向員工說明了公司近年所遭遇的危機。其中,時任董事長趙先明稱中興“遭遇到成立31年以來最大的一次危機”。
為何頻頻失利?對于在國內市場上的失利,時任中興通訊執行副總裁的曾學忠表示:“理由可以找很多,但是,一句話就是,我們做得不夠好!所以,要復盤,但是不要解釋。”
曾學忠對失利原因進行了反思和總結。在他看來,中興手機最大失誤有兩點:一是戰略失誤,沒有提前洞察到消費者轉換趨勢和渠道轉換趨勢,錯過了功能機向智能機轉換、升級換機兩個風口;二是固有的運營商管控模式、品牌建設等短板,在供應鏈、品牌傳播上亟待提升。
誠如曾學忠所言,在功能機時代,中興抓住運營商這個核心要素,成就了“中華酷聯”;而在智能手機普及期,性價比、擅長線上營銷成就了小米;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換機窗口,在線下渠道有長期沉淀、追求做工“輕奢”的步步高、華為也成功了;而中興依然在依賴傳統運營商渠道,放棄了渠道建設和品牌傳播的良好機遇,越來越跟不上市場的步伐。
曾學忠的反思可謂誠懇,不過可能依然不夠。有分析指出,中興失利的原因,除過度依賴運營商和錯過互聯網手機等幾個風口外,主要還包括:
首先是產品性價比不夠;其次是產品質量有嚴重不足,用戶體驗不夠,比如“操作系統不及時更新”已成為消費者吐槽的焦點;
其次是宣傳不足,尤其煽動性宣傳不足,這方面主要體現在中興手機對自己的專利特長、“剁手興”的改變性、外在形象等,宣傳力度明顯不夠。“樂視宣揚要超越蘋果、小米打情懷牌豎起性價比的標桿、華為塑造了中高端的品牌形象并且漸入人心,這些話題整天在我們耳邊回響。”反觀中興的品牌塑造和宣傳,是明顯不足的,一般消費者對中興的品牌印象,還停留在“剁手興”上。
高層頻繁變動近一年來,相比于業務本身的不景氣,中興高層的頻繁變動亦備受矚目。
4月5日下午,中興通訊發表公告稱,公司收到了執行副總裁曾學忠因個人原因,向公司提出的書面辭職報告,并于當日生效;辭職后,曾學忠將不再于中興通訊擔任任何職務。
這不是中興通訊近期進行的第一次高層人員調整了。
就在今年2月22日,中興通訊發布公告稱,公司執行董事史立榮辭去了公司第七屆董事會非執行董事、及所擔任的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提名委員會委員職務,即日生效。史立榮同樣不再于中興通訊擔任任何職務。
3月14日晚間,中興通訊再一次發布公告稱,執行董事殷一民當選中興第七屆董事會董事長,任期即日生效;原董事長趙先明辭去董事長職務,但仍繼續擔任公司執行董事、總裁等職位。
此外,有媒體曝出,中興內部已經下發紅頭文件,任命原終端北美經營部總經理程立新為終端事業部總經理,全面負責中興手機業務。今年51歲的程立新畢業于浙江大學信息與電子工程系,2010年加入中興通訊。
以上一系列變動,均發生在2017年初。
而在2016年,中興迎來了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人員變動:當年4月6日,執掌公司30年的中興通訊創始人侯為貴正式宣布退休,不再擔任公司董事長一職;公司副總裁兼CTO趙先明接過了侯為貴的職位,并兼任公司總裁。
短短一年的時間里,中興通訊的高層就經歷了五次大變動,其中董事長一職更是三易其主。這也折射出了這家曾經的通訊巨頭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不如意。
復興之路在何方?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中興通訊在每一次困難時期,都能夠快速反思并采取整頓措施。
同樣,2016年內憂外困之下,中興通訊再一次選擇了裁員。今年1月初,中興通訊宣布裁員約3000人,其中五分之一來自表現欠佳的手機業務部門。也就是說,有600名來自手機業務部門的人被裁掉,占到整體手機部門總人數的約20%。
面對手機業務的潛在危機,中興還采取了換帥策略。今年3月14日,殷一民接替趙先明擔任中興通訊董事長一職。
此次執掌帥印的殷一民,在中興通訊擔任執行董事已有20年之久。在2004年到2010年期間,殷一民成功接過創始人侯為貴手里的大旗,帶著中興通訊不斷發展,更被稱為中興通訊的“關鍵先生”。有評論指出,“殷一民有很強的技術背景,在產品研發方面很擅長,擔任終端事業部總經理后,能提升中興手機研發方面的實力。”
如今又有在北美市場做出了不少成績的程立新接掌手機業務。中興通訊內部人員稱,“程立新在中興通訊七年多,熟悉中興通訊的運營機制、內部關系和業務流程,我們內部并不意外”。輿論亦認為殷一民的回歸、程立新的補位,將給手機業務帶來更多可能。
此外,在手機業務的布局上,中興今年還高調參展MWC2017,對外展示了支持千兆級網絡的智能手機,宣稱自己的千兆手機成為從4G邁往5G的里程碑。外界評論稱,中興把自己的手機業務2017年和未來的希望押寶在5G之上。
當前,不可否認中興在技術的厚度和5G的先行優勢,但有分析認為,從4G到5G的過渡需要一定的時間,從技術到產品再到市場的每一步都是艱難的挑戰。“網點建設、資費問題都存在著變數。加上現有4G的體驗基本能滿足用戶現有的需要,5G技術優勢對開拓手機市場的影響,可能沒有前幾次通信技術迭代那么大。”如果無法迅速補齊產品和品牌的短板,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技術優勢,那么中興手機的前景仍難以樂觀。在諸強環伺之下,中興手機只怕難有逆襲的機會。因此有機構預測認為,2017年中興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份額還將下跌3%。
對于中興這樣的國企來說,策略的執行固然重要,但策略本身的取舍決斷可能才是最難的。
手機市場競爭日趨白熱化,經歷幾年暴漲的小米正在退燒,加上三星、蘋果等國際巨頭的持續深耕,以及 VIVO、OPPO、樂視等新興廠商不斷涌現,跟不上市場步伐的手機廠商,就意味著落伍乃至淘汰,強悍如當年諾基亞、摩托羅拉,也是幾年之間就變成了手機市場的明日黃花。
過去一年多來,中興通訊出現了手機銷量下滑、集團大裁員、臨陣換帥等眾多難題,不僅在公司營收上徘徊不前,而且逐漸與昔日隊友華為拉開距離。但不可否認的是,其依然是國內較為出色的企業之一。
曾經因為過分倚重運營商渠道而漸漸落寞的中興手機,是否能抓住這次5G的浪潮重回手機行業第一陣營,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