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飛信和微信功能一樣?
首先,這個假設是不存在的,當年飛信上線,以直接和通訊錄好友免費發短信,打語音電話的噱頭,火熱過一陣,那是遙遠的2007年,乃至2011年左右,當時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都是相對落后的。2g網絡仍是主流,3g正在發力。
用戶很快發現,2g網絡的通訊體驗非常糟糕,飛信經常掉線,信息經常收不到,而飛信一旦掉線,發送出去的消息會作為普通短信被好友收到,這是按正常短信收費的,那么,我們為什么還要使用飛信?久而久之,用戶還是回到電話和qq為主的通訊渠道。
很快,微信就面世了。
格局不同,發展不同即使飛信比微信出現更早,更早提及語音通話這個概念,但時至今日,我們也看到了,微信不僅僅是一款社交軟件,它早以稱為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電子器官,與整個世界連接。它是一個生活方式。
而飛信還停留在通訊工具的概念上,兩者的格局都不在一個層面。
社交基因的重要性社交應用,可不就是依托社交關系鏈生存么,數據顯示QQ平臺第四季度的月活用戶數為7.834億,其中移動端為6.83億,微信破10億。以我自身為例,微信剛出時,我也是抗拒的,覺得有qq就夠了,然而,當我的社交關系鏈轉移到微信上以后,qq則被我遺忘了。
但是,相比起微信,qq仍是00后的主要陣地,因為他們的社交關系鏈都在qq上。
作為兄弟的qq和微信,功能上十分相似,然而用戶差距數依然如此巨大,甚至有不斷擴大的趨勢。
所以,即使現在微信的功能飛信都有,但是我們的社交關系鏈都在微信上,飛信對于微信來說,則完全沒有競爭優勢。
飛信背后移動的局限性我們在討論互聯網公司的創新和發展時,總是會忽略三大運營商,其中,移動的創新研發能力,無疑是很強的,除了飛信,它還有咪咕視頻、咪咕音樂、咪咕閱讀、咪咕善跑、和包支付,一大堆業務,可以說什么熱門應用,移動都有,但尷尬的是,都不出名,其中咪咕視頻因為拿到本屆世界杯轉播權,迎來了付費用戶的爆發式增長,但世界杯開播當日,服務器超負荷導致大量用戶體驗糟糕,也是被罵得很慘。
這里就揭露了移動在制定互聯網產品上的局限性,也許是因為背靠大樹,kpi考核不像互聯網公司那么嚴重,移動系產品的功能注定無法像互聯網公司一樣完善。
這也意味著,就算時光倒流,飛信也無法發展成微信。
我是吳懟懟,虎嗅、36氪、鈦媒體、產品經理等專欄作者、前澎湃新聞記者,專注互聯網科技文娛解讀,更多深度解讀,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