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是挖個坑的事嗎?
1344年4月,朱元璋的父親、母親、長兄在一個月內先后餓死,17歲的朱元璋根本沒時間悲痛,除了早已麻木了之外,更主要的是,他不知道如何安葬自己的家人。
那一年絕對是朱元璋人生中的至暗時刻,剛開春不久,淮北地區就發生了大旱,大旱之后,瘟疫隨之而來,死去的人不計其數。
最嚴重的地方,甚至發生了整個村莊都滅絕的現象,朱元璋所居住的安徽鳳陽鐘離太平鄉孤莊村雖然沒有那么嚴重,但生活得也是舉步維艱。
特別是,當時間進入4月份以后,久旱的淮北地區竟連續下了半個多月的大雨,這也導致淮河之水暴漲,進而泛濫成災,老百姓被水、旱、瘟疫、蟲災折磨得苦不堪言。
而且,很多或是餓死或是得瘟疫而死的老百姓遺體,順著河水飄得到處都是,又引發了更大的災難,朱元璋的3個家人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去世的。
一個月之內,家中的三個頂梁柱先后離世,讓尚未成年的朱元璋悲痛欲絕,當時朱元璋家里還剩下他和二哥朱重六(準確來講,此時朱元璋的名字叫朱重八)。
他們哥倆需要做的就是盡快把父母和長兄安葬好,可朱家世代貧農,哪有土地安葬這3個親人?這時候朱元璋就把目光放在了村里的地主劉德身上。
劉德是村子里最富的地主,而且朱元璋家之前也一直給劉德家打工,朱元璋的父親負責給劉德種地,朱元璋本人則從懂事起就給劉德放牛。
朱元璋認為,憑借著這種主仆關系,劉德一定會發善心給自己一塊土地安葬家人,可讓朱元璋沒想到的是,無論他怎么磕頭作揖,劉德都無動于衷。
劉德認為,朱家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更看不起朱元璋兩兄弟,自然不會白白拿出土地給朱元璋安葬家人。
當時,有人勸朱元璋,實在不行就挖個坑隨便把家人埋了,可朱元璋實在不忍心這么做,但家人的遺體又不能一直留在家中,朱元璋思前想后就決定把家人暫時送到廟中停放。
于是,在一個電閃雷鳴的雨夜,朱元璋兄弟兩人加上幾個窮哥們,一起把家人的遺體送到了皇覺寺中,朱元璋希望家人的“亡靈”可以暫時在廟中停歇,這樣也不至于當“游魂孤鬼”。
可這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接下了朱元璋在好心人的建議下,找到了當地的大善人劉繼祖,劉繼祖望著跪在眼前的朱元璋,覺得他是一個孝子,就借給朱元璋一塊荒地,讓他把家人埋葬了。
后來,等到朱元璋當了皇帝后,為了感謝劉繼祖的借地葬父之恩,專門加封劉繼祖為義惠侯,加封其妻為侯夫人。
可以說,朱元璋作為村里土生土長的男子漢,在家人去世后,想要安葬自己的家人都這么困難,更不要說那些古代的女子了。
我們在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經常能夠看到古代女子賣身葬父母的情景,很多人都會有一個疑問,大家認為這明明就是挖個坑的事,為什么非得賣身葬父母呢?
其實,如果我們了解古代的情況,就會明白事情并沒有那么簡單,古代女子除非沒有任何辦法了,否則絕對不會隨便挖個坑葬父母,下面我們就說一下具體原因:
01古代戶籍制度的影響自商朝以來,我國就開始加強人口管理,慢慢形成了古代戶籍制度的雛形,隨后戶籍制度不斷完善,也越來越嚴格。
后來,無論是征兵、收稅、種田,還是打工、住店、參加科舉考試,甚至在災年發放賑濟災糧,都依靠戶籍管理制度。
也就是說,一個人如果沒有戶籍,那他幾乎寸步難行,很多事情都做不了,在這里要特別說明一下,武俠小說中的大俠,大多數都是老百姓想象的,現實中很難存在。
沒有戶籍的人,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黑戶”,古代稱這些人為“流民”,“流民”不但什么待遇都沒有,還容易被當成盜賊或者犯人,不但一輩子都沒有出頭之日,甚至隨時可能被抓起來。
而我們要說的那些賣身葬父母的女子,她們很多人都沒有戶籍,因為大多數情況下,她們都是因為饑餓貧困等原因,被迫跟隨家人四處逃難的人。
那逃難的人為什么沒有戶籍呢?這就牽扯到了古代的“人口普查”制度,以唐朝為例,唐朝時期“三年一造戶籍”,也就是每三年統計一下人口,如果有人逃難離開了當地,他的戶籍就會被注銷掉。
可這些人逃著逃著,有可能就去世了,如果留下了子女,子女在考慮如何安葬父母的同時,也要為自己的下一步做打算。
也就是必須想辦法去掉“流民”的標簽,盡快獲得合法的身份,重新擁有戶籍,如果能回到原籍,自然沒有問題,可關鍵是她們有可能已經逃到了很遠的地方,想回家不現實。
而且,把父母帶回原籍安葬更是困難重重,那也就是說,這些子女要做的是,在安葬父母的同時,還得在當地取得新的戶籍。
古代官府對這種情況進行了規定,子女可以在父母病亡地落戶,可落戶需要有一個先決條件,就是必須把父母安葬好,通俗來講就是父母必須要有“墳頭”。
只有父母的墳墓規格達到特定的標準,官府才會認可,并允許子女落戶,可想要達到一定的規格得花錢,于是這些子女只能選擇“賣身”葬父母。
02葬父母的土地需要花錢購買我們說完戶籍制度的影響后,很多人可能要說了,那是逃難的人,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可那些沒有外出逃難的人,根本不涉及落戶問題,那她們為什么要賣身葬父母呢?
在這里需要明確一點,雖然我們總有一種錯覺,古代地廣人稀,但實際上古代的土地也都是有主人的,而且絕大多數都掌握在地主階級手里。
窮苦老百姓壓根就沒有屬于自己的土地,他們想要埋葬自己的父母,就必須要買一塊地,否則哪怕是葬在荒山上,也很可能被人給挖出來。
為什么呢?因為荒山看起來沒主人,其實大概率還是屬于某個特定地主的,實際上人們能看到的土地,大多都是屬于特定私人所有的。
想在地主的荒山上埋葬父母,你就得花錢買地,可如果窮到吃不上飯了,自然沒錢買地,那怎么辦呢?身無分文的人,只有賣了自己,才能換來錢財買地。
那有人可能又說了,深山老林中的土地也有主人嗎?再說那些人煙罕至的地方,就算有主人,可窮苦人家偷偷埋了父母,也不見得有人發現吧?
實際上,古代交通極不便利,人煙罕至的地方,普通人你也去不了,特別是弱小的女子,怎么可能有力氣長途跋涉呢?更何況是去埋葬父母。
就像我們文章開頭所說的朱元璋一樣,他家還有兩個男子漢呢,最終還是得給地主磕頭作揖,借一塊土地埋葬他的家人。
03孝道使得古人不會草草埋葬父母說完了以上兩點之后,有可能會有人說,古人悄悄埋葬父母不行嗎?壓根就不弄”墳頭“,那樣的話,就算埋到了地主家的荒山里,地主也不知道啊!
是的,如果一切都悄悄地進行,或許真的沒有人會發現,可關鍵是古人幾乎不會選擇悄悄埋葬父母,并且一定會弄“墳頭”,然后還會按照節日定期祭拜,而這些都得花錢。
因為古人特別講究孝道,在古人看來,如果能夠風光大葬父母,那絕對是孝心的表現,可如果連“墳頭”都不弄,或者是草草安葬父母,不但會被人恥笑,自己的良心也一輩子難安。
比如,在我國古代《二十四孝》中的董永賣身葬父中,講的就是董永父親病亡后,董永賣身為奴,用所得錢財安葬父親的故事。
古人認為,董永的行為,是尊老、敬老、孝老的表現,對董永進行了大肆贊揚,同時也激勵所有人向董永學習。
所以說,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很多古代子女都認為,董永的做法非常正確,因此這些人學習董永的做法賣身葬父母,也就可以理解了。
04古代女子無奈的選擇在古代女子“賣身”葬父母的故事中,往往都是只剩下女兒一個人了,也就是說這個女子已經無依無靠了。
為了生存下去,賣掉自己或許是最好的選擇,因為不但可以風風光光地把父母安葬了,自己接下來也有了遮風擋雨的地方。
我們知道,古代提倡“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陋習,而且古代的很多女子還纏足,在這種情況下,女子一個人根本沒辦法養活自己。
同時,古代女子地位相對較低,沒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想找個好人把自己嫁出去,實在是太難了。
如果把自己賣了,雖然是為奴為婢,但好歹是吃穿不愁了,所以這些古代女子,才會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選擇“賣身”葬父母。
總結綜上所述,古代女子賣身葬父母,實際上也是無奈的選擇,在各種因素的疊加下,她們根本沒有自我選擇生活的權力和能力。
當然了,古代肯定也有草草安葬父母的子女,她們自然不用“賣身”葬父母,可并不是每個人都會這么選擇。
其實,賣身葬父母就是古代時期,受壓迫的窮苦百姓的無奈之舉,我們從中也可以看出,古代社會就是“人吃人”的社會,沒有那么多平等的事情,更沒有所謂的想當然。
親愛的朋友們,對此您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如果喜歡,別忘了點贊關注我,您的支持是我碼字的最佳動力,謝謝大家!
文/學史知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