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的發展前景如何?
近年來,我國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方面突飛猛進,并不斷向各領域滲透,智慧農業應運而生。智慧衣業,就是將物聯網、云計算以及3S技術(遙感技術、地理信息系統和全球定位系統的統稱)等運用到傳統衣業中去,運用傳感器智能感知農業生產環境,計算機對數據進行智能分析,進而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遠程有效控制,實現衣業生產精準化管理和可視化診斷。
智慧衣業在種養環節構建監控、分析、調節為一體的自動化生產系統,擺脫人力依賴,顯著提高衣業生產經營效率。同時,建立衣產品追根溯源系統,全程智能化記錄信息并儲存,保證衣產品安全。此外,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應用,有效解決了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正因如此,智慧衣業發展被廣泛看好,據中商產業研究院測算,到2020年,我國智慧衣業的潛在市場規模有望由2015年的137億美元增長至268億美元,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雖然我國智慧農業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但由于起步較晚,目前仍處于探索階段,發展面臨短板。首先,衣業信息通訊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目前我國廣大農業產區信息技術成熟度較低,信息通訊基礎設施建設緩慢,計算機普及率、網絡環境等方面與智慧農業發展需求相去甚遠,已建成使用的智慧衣業系統在即時性、精準性和靈敏度等方面都有待提升。其次,衣業技術和信息技術兼備的人才嚴重匱乏。智慧衣業科技含量較高,從業人員需要既懂衣業技術又懂信息技術。目前大部分衣業從業者年齡偏高且文化水平偏低,現代化農業生產意識淡薄。再次,配套科研體系不健全。我國尚未建立起系統化的農業科研體系,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效率較低。智慧衣業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而智慧農業也為銀行機構拓展新的利潤空間提供了可能。
銀行機構應進一步拓寬金融服務覆蓋面,加快產品和服務創新步伐,加強與相關主體的合作,精準滴灌智慧衣業。
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推動智慧衣業設施建設。智慧衣業基礎設施投資金額大、期限長,銀行機構應積極調整信貸結構,推出期限較長、還款周期合理的貸款服務,為智慧衣業建設主體提供發展空間。同時,加大對衣業科研機構的金融服務,推動科研機構農業信息化水平提升。加大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積極支持參與智慧衣業發展的經營主體。在拓展衣戶小額貸款覆蓋面的同時,重點支持具有較高技術含量的農業經營主體。根據智慧衣業的特點,推出“大棚貸”
“土地經營權抵押貸”“龍頭企業產業鏈貸”等產品,推廣“合作社+衣戶”“種養基地+衣戶”等貸款發放模式,精準服務智慧衣業經營主體及衣戶。
增進多方協調聯動,推動智慧衣業技術研發和應用。加強與各級政府、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溝通合作,培養更多從事農業研究的科技人才,進一步壯大智慧衣業從業隊伍。大力支持智慧衣業重點企業和科研項目發展,促進科研成果迅速轉化,為智慧農業的落地推廣提供金融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