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太極拳的實戰性竟然如此差?
為什么太極拳的實戰性竟然如此差?
大家知道,現在習練太極拳者,大數人是為了強身健體,受眾以中老年人居多。雖然太極拳門派眾多,但都是以演習套路、推手為主要內容,摒棄了太極拳的核心: 即它的功法和實戰性。
真正的太極拳,產生于冷兵器時代,亦傳是張三豐首創。那時的人們,遠沒有現代人悠閑,為了自身的生存,總得學一門防身御敵的技能,如果說太極拳是“花拳繡腿”,它絕對不會流傳到今天。
只是,由于各種歷史原因,尤其是近幾十年來,很多傳武都經過了改良變種,摒棄了它原有的功法和實戰性。所以,最終傳武這門“殺人技”,逐漸演變成大眾性的體育鍛煉項目之一。
太極拳也不例外。自從當初太極宗師楊露蟬到北京教拳開始,由于他傳授的弟子,多數是清朝的貴族子弟,如果把太極拳所有的實戰功法傳授給他們,出生嬌貴的紈绔子弟們,又有幾個愿意吃這個苦頭,潛心練功呢?
所以,現在人們練習的太極拳,多數是經過改良過的套路推手而已,失去了太極拳原有的實戰精髓部分,只剩下外表,沒有內涵了。
而現在練習太極拳者,大數人都是因為愛好,鍛煉身體。絕不可能學古人一樣,把習武當成事業,整日刻苦練功。如果真想成為“實戰”高手,今天的人們,一定會選擇現在流行的格斗類項目。
只是,現在的很多所謂“太極大師”們,為了能揚名立萬,招徒斂財,或者真是給自己“洗腦”了,就把太極拳吹噓得神乎其神,天下無敵,但一旦真上了擂臺實戰,就成為了“挨揍”的活靶子,徒增笑話。所以,就給人們留下了太極拳的實戰性竟然如此差的印象。
歷史上真有張三豐嗎?史書和坊間是這樣記載的:
張三豐(1247-1458),名君寶,字全一,道號三豐,生于宋景定甲子五年(1247),福建邵武人,是中國全真派道教始祖,著名內家拳大師。
“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八卦...”這是中國最早的道家哲學思想,由此又誕生了一門最古老的武術內家門派,謂之“太極拳”。
據說,中國道教、太極拳都是張三豐所創。
而且,關于張三豐的形象是這樣的:
生有異香,龜形鶴背,大耳園目,須髯如戟。身上只一衲一蓑,或數日一食,或數月不食。能一日千里,善嬉諧,旁若無人。
這樣一個不同于凡夫俗子,一定是得道高人了,所以張三豐在正史和坊間都留下過很多美麗傳說,我們姑且相信張三豐在歷史上是真實的罷。
最后,讓我們欣賞《三豐全集.嘆出家道情》中一段話,其中可能窺視作者張三豐的人生觀和生活情趣:
“嘆出家,倒也學了些敬淡逍遙,順逆顛倒通玄妙。一瓢飲能多少,三杯酒面像仙桃,華街柳巷呵呵笑,小葫蘆常掛在腰,萬靈丹帶上幾包。到處與人行方便,遇緣時美酒佳肴,淡薄時飲水簞瓢。富貴窮通由天造,任憑他身掛紫袍,任憑他駿馬金貂。轉眼難免無常到,三寸氣縹縹渺渺,一家人哭哭叫叫,那管你子賢孫孝。算將來修道為高。延年壽病減災消,無憂無慮無煩惱。等時來步云霄,會八仙去上仙橋,那時方顯妙中妙。”
哈哈!這樣一個通透人生的智者,在人間逍遙自在了二百多年,最后羽化成仙。留下了無數中國道教文化瑰寶,還有,揚名世界的太極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