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現在中國年輕人創業不是互聯網行業就是服務行業?
制造業一直有人干!包括你說的互聯網,他們用的設備,線纜,芯片都是制造業的產物。
如果說國家有離不開的支柱產業,那一定是制造業。不信請看你的身邊,衣食住行,哪樣能離開制造業?
但是每個行業都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不只是制造業。
站在從業者的角度,制造業確有幾個急待解決的問題。
企業利潤下降,待遇不高,年輕人不愿從事制造業。最后會造成制造業人才斷代,企業無人可用我的一位重要客戶是汽車零配件生產廠家,進入車間有一個現象很明顯:工人的年齡普遍偏大,30歲以下的幾乎沒有。
年輕人不愿進車間已經是公認的事實。無論從工資待遇,工作環境,還是成長機會上,制造業已經不能吸引提倡個性的年輕人走進車間。
1.制造業工資待遇低
現在的企業在發展中面臨雙重壓力,一是從業者的工資不斷上漲,逐年上升;二是企業外部壓力增大,競爭加劇,產品利潤下降。
有一位生產空壓機的客戶,去年產值500萬,除去各種開支,實際盈利不到20萬。公司的回款,部分還不是現金,是別人以貨物的方式進行的沖抵。
這樣的情況很窘迫,企業的產品價格在市場上沒有優勢,缺乏競爭力,工人的工資又要上漲,企業在研發上不敢投入,能保持合理的現金流已經不錯了。
2.工作環境雖有所改善,整體上還需要提高。
制造企業隨產業升級,大部分生產環境已經得到改善。但是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邊角料,其他如氣味,油污的處理等,還是需要進行質控或監督。
3.成長機會需要的成本太高了
制造業的要求多。剛剛進入的工人,需要先學技術,熟練基本操作,還要遵循各種標準,例如質量標準,現場管理標準,工藝標準等。
連上下班要走哪個方向的路,物料擺放要達到什么程度,都有明確的要求。
一名合格的技術工人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養,在提倡快速成功的今天,年輕人愿意送快遞都不愿意走進工廠。
現在的從業者,年齡偏大,年輕人又不愿進入這個行業,制造業最后會產生一種結果:人才斷代,無人可用。或許這不具有普遍性,但是在某些地方已然發生。
制造業是個不均衡的行業說它不均衡,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1.大部分制造業是小企業,沒有規模,缺乏持續盈利性,有的甚至產品單一,依靠簡單的壓縮成本生存。
2.大企業走出國門,到國外爭取市場份額,以人才、技術和品牌取得競爭優勢。
3.不大不小的企業生存的很有壓力,在技術、人才、產品方面,缺乏穩定性。
最后的結果就是,占大多數的中小企業,重復性生產技術含量不高的產品造成產能過剩。而我們需要的高端材料與設備,因為缺乏制造能力,只能從國外先進的工業國家引進。
制造業面臨的后果不是很樂觀制造業需要大量的理科生,可現在大學畢業的誰愿意去當工人?一是收入低,二是面子上過不去。所以寧可去送外賣,收入高低憑自己努力,還比當工人體面。
以前大型企業有自己的技校,培養出來的人員直接輸入到工廠。現在有幾家技校?多數人從校園畢業是高學歷,心態上就高。學校沒把掌握技能的專業人員培養出來,企業無人可用只好自己來。
掌握一項技能是三年一小成,逐漸提升,但五年后是什么樣情況,誰也不敢說。或許是換工作了,或許是企業已經沒了。
制造業讓人不樂觀的真相是:缺乏大量的熟練技術的工人。
以后的趨勢就是產業升級智能化,一方面能減少人力成本,實現規模化,另一方面能提高產品質量,使產品更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