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怎么區分明前茶雨前茶春早茶?
茶什么時候發芽?
一年分四季。
茶樹雖然屬于植物,但是它和普通樹種不一樣。
茶樹屬常綠木本植物,喜溫喜濕,一般分布在南緯16~北緯30度之間的國家和地區。
一般樹木自在春天生長,而茶樹并不是只有在春天的時候才會發芽。
一般盛產茶葉的國家和城市,他們的經緯度、地區氣候特征基本沒有長時間的降雪和低溫的天氣。
所以每個季度無論是否采摘,茶樹都會在此發芽長出新的枝葉。
我們舉例武夷巖茶,一般會在夏季以及冬季進行修剪,使得茶樹的營養均衡,不會因為分支太過于茂盛而導致茶葉因營養不良,使得來年茶品口感滋味淡薄。
四季鮮葉采摘標準的區別一年四季都在生長的屬性也使得茶葉品質分為春夏秋冬四季鮮葉標準。
雖然茶葉一年四季從未停止過生長,但是在經歷冬季回暖到春天的這一季“殘酷的考驗”。
令一般茶品都以春茶為最佳。
冬天特殊的溫度,使得茶葉葉片生長的特別緩慢,拿我國來說華南茶區有少量地區有降雪的情況。
在冬天生長的葉片也因溫度過低而停滯或者減慢生長以儲備能量支撐主干存活下去,這一特殊的季節過度首先使得春茶比其他季節茶品內含物質更多。
也使得頭采春茶更容易辨別出來,頭采鮮葉帶有特殊的“魚葉”(又稱余葉)
正是這上一年剛剛生長出來的小小芽頭,在經歷寒冬的“停滯”后成為了來年辨別頭采春茶的標志之一。
如何辨別不同采摘時期的茶品綠茶、黃茶一般采用較為鮮嫩的芽頭作為原料。
而他們的主選便是最為鮮嫩的春茶,而春茶等級一般分為:明前、明后、雨前、以及雨后茶。
在這里我們舉例綠茶來進行說明。
明前茶一般指節氣清明前1—30天采摘的鮮葉所制作的茶品,明前茶經歷了冬季整個季度的休整,茶葉鮮葉的內含物質得到了充分的積累,葉片飽滿度高(葉片較厚)最明顯的標志就是其最明顯的一芽一葉的特征,且明前茶滋味充足鮮爽度高。
明后茶一般指清明后5天內采摘制作的茶品,清明后溫度升高,導致茶葉生長加快,其葉片相比明前鮮葉更為粗老單薄一些,內含物質少,沖泡起來滋味不如明前鮮爽和耐泡。
雨前茶一般指清明至谷雨階段采摘制作的茶品,對于綠茶來說雨前茶從原料等級來說并不是最優等的,清明過后的茶葉隨著溫度的爬高,陸續長開為小中開面,大多采摘為1芽二葉,或者一芽二三葉,沖泡出來的茶湯相對明前來說更加明亮鵝黃,香氣由鮮香轉為醇鮮。
雨后茶一般指谷雨后采摘的春茶,多用在青茶類的茶品,谷雨后的茶品葉片飽滿,滋味充足,芽頭的鮮爽遠不如葉片的滋味醇厚來的更加吸引茶客,其茶多酚含量比明前高了非常多,采摘標準為一芽三葉,達到茶葉里的中開面標準。
對于綠茶來說這個時候的綠茶沖泡出來香氣高揚,因其沒有經過發酵的原因茶湯喝起來略帶苦澀感。
春茶、夏茶、秋茶該如何分辨烏龍茶里有一句諺語叫做“春水秋香”
顧名思義,春天的茶品經歷了一個冬天的積蓄,內含物質多其茶湯的飽滿柔滑度高使得春茶水感比香氣好。
而秋季雨水少且天氣比春季干燥,所以茶葉鮮葉含水量低,其香氣比春天更加高揚使得秋茶香氣比水感好。
特殊的夏茶一般指6-7月份采摘的茶青制作而成的茶品。
由于夏天溫度濕度處于一年里較高的節氣,茶葉生長的速度也會比其他季節迅速,正是這迅速的生長過程使得夏茶比其他季節的鮮葉更加粗老,生長速度偏快使得鮮葉中的氨基酸等帶來鮮爽口感的物質數量減少,茶多酚等帶來苦澀口感的物質增多,所以夏茶對比春茶和秋茶而言顯得更加苦澀。
小結中國茶品眾多,每一款茶品采摘的標準也不盡相同。
其中綠茶等追求茶湯鮮爽度的茶品一般會采摘明前——谷雨前嬌嫩的芽頭芽葉為原料。
而像烏龍茶這樣追求香氣和水感的茶品一般會采摘谷雨后的鮮葉作為原料,谷雨后的葉片隨著時間的推移一般會成長到中開面左右,中開面的鮮葉內含氨基酸量減少,茶多酚上升,使得茶葉香氣和茶湯都能夠更好的被激發出來。
了解了不同的采摘標準和原因后不知道茶友們是否可以更清楚的了解中國茶的不同風格的來源呢。
希望愛茶的你經過茶人陳馨的文章可以讓你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本文由茶人陳馨原創撰寫,歡迎各位朋友點贊關注,提出不同建議在評論區里進行討論。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茶葉知識,快來關注茶人陳馨。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