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骰子」的「骰」正確讀音是「tóu」而幾乎每個人都念「shǎi」色?
“骰”,到現在為止,正確的發音還是“tóu”。
所謂“shǎi子”,字典里都會寫為“色子”,一般還會注明是指“骰子”。
“骰子”,一種說法,是最初由曹操的兒子曹植發明的,是一種賭博游戲的用具。
玩兒的方法,是投擲,所以叫 “投子”。
還有一種說法,說這種賭博游戲,在秦以前就有了,那個時候,不叫“投子”叫“瓊”。證據是《列子.說符》。
其云:“樓上博者射,明瓊張中,兩反”。《注》曰:“明瓊,齒五白也。”
《列子》這段兒是說,梁國虞氏是個富人,在樓上和賓客玩兒“瓊”這種賭博游戲,投出了“明瓊”,就是“瓊”上有五個白點,于是嬴到了兩條魚。
由此可知,第一,“瓊”這種賭具,用玉制成;第二,上面雕刻有“點數”;第三,最大的點數是五點,叫“明瓊”。
變化發生在唐代。
一是,“瓊”或“投子”,改用骨制;二是,點數擴大到六個;三是各面的點數,都著以顏色。
是不是唐以前點數已經著色,沒有更多證據,但因為著色而稱之為“色子”是肯定的。
唐白居易《就花枝》詩曰:“醉翻衫袖投小令,笑擲骰盤呼大采。”
溫庭筠《南歌子》詩云:“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投子”已改成“骰子”;“骰子”上色如同安上紅豆一般,則“紅豆生南國,此物最相思”,既用典又形象。
唐代,擲骰子,是非常普遍的賭博游戲。皇甫松《骰子令》曰:“大凡初筵皆先用骰子,蓋欲微酣然后迤邐入令。”
唐宋,“骰”亦音“tóu”。《廣韻》說,度侯切。《集韻》《韻會》《正韻》,徒侯切。
“色”,即可讀“sè”也可讀“shǎi”。其古音,按段玉裁說,在“一部”,所力切。《集韻》《韻會》說是“殺測切”。這都是當時的“標準音”。讀“shǎi”,很可能就是方言所致了。
關于“骰子”, 清代學者顧張思寫了一部《土風錄》,十八卷,記錄了許多時令、典章、風俗、掌故、方言、俗語及衣食住行等方面內容,約一千多條,是訓詁學、民俗學、史學等方面很有價值的參考。書中,顧張思講到了“骰子”,可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