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崇禧是個悲劇人物嗎?
在民國歷史上,與蔣介石產生過矛盾和沖突之人可謂不計其數。其中,最主要的代表人物莫過于馮玉祥、汪精衛、閻錫山、李宗仁和白崇禧等人。
今天,文史不假帶您回顧歷史,回顧曾經顯赫一時的國民黨軍事將領白崇禧,總結他的一生功過和歷史評價。
白崇禧(1893年3月——1966年12月),回族,字健生,廣西桂林臨桂區會仙鎮山尾人。他是桂系領袖之一,與李宗仁合稱“李白”,中華民國陸軍的一級上將,外號“小諸葛”,曾獲得青天白日勛章、抗戰勝利勛章和英國巴士武士勛章等榮譽,1966年逝世于臺北。
袁世凱因為一系列的倒行逆施之舉而遭到了國人唾棄,在他死后,中國隨即就陷入了長期的軍閥混戰中。
在此期間,各地勢力此起彼伏,有槍有兵就是草頭王,從北洋系分裂出了直系、皖系、奉系等勢力,俗稱“舊軍閥”;而伴隨著國民黨的崛起,特別是大革命過程中,以蔣介石、閻錫山、馮玉祥和李宗仁等勢力也迅速崛起,俗稱“新軍閥”。
在這些新軍閥中,桂系作為一股地方勢力而影響甚巨,儼然成為了地方派系中的中堅力量。在新舊軍閥交鋒期間,桂系多次帶頭與蔣介石為敵,成為了他的最大勁敵。
桂系的首領雖然是李宗仁,但白崇禧同樣是領袖之一,始終與李宗仁共進退。二人因為志同道合而默契配合,一人擅文,一人擅武,互為補充且相得益彰,逐漸成為了廣西少壯派中的代表人物,逐漸形成了新桂系。
在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指引下,國共兩黨實現了合作,共同推動了北伐戰爭的進程。為了順應這股潮流,白崇禧受蔣介石拉攏而出任了國民革命軍的副總參謀長,率部參加北伐并一舉擊潰了孫傳芳等部。
憑借出色的指揮能力,白崇禧越來越引起了蔣介石的器重,也越來越引起了他的警覺。果然,北伐剛剛結束不久,“蔣桂戰爭”就爆發了,雙方大打出手鬧得不可開交。
作為地方勢力,桂系自然不是南京國民政府的敵手,蔣介石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不過,李宗仁和白崇禧實力尚存,短暫前往越南避禍后,二人終于潛回了廣西,成功整合了桂系的所有勢力。
寧漢合流后,蔣介石和汪精衛表面上繼續共存,但矛盾卻越來越尖銳。在汪精衛的暗中支持下,白崇禧和李宗仁再次向蔣介石發難,桂系聯合了閻錫山和馮玉祥,正式打響了中原大戰 ,一度將老蔣逼到了死角。
關鍵時刻,張學良率軍入關并且通電擁蔣,“李白”二人只得失望地退回了廣西,意圖伺機東山再起。
在日本的咄咄逼人之下,九一八事變終于爆發了,抗日戰爭由此打響。面對日益嚴重的民族矛盾,蔣介石依然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歪理邪說,不斷對共產黨的武裝力量進行“清剿”。而在此期間,桂系基本上是一種“陰奉陽違”的狀態,既提防紅軍進入自己的地盤,更提防蔣介石的中央軍進入。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初步形成。國家生死存亡之際,桂系的白崇禧和李宗仁也摒棄了與老蔣的私怨,積極響應全民族抗戰的主張。
在國民政府派遣下,白崇禧率領桂系軍隊奔赴了抗日的最前線,多次正面與日軍進行硬杠,打出了桂系軍隊的血性。以臺兒莊戰役為例,雖然李宗仁作為第五戰區的司令長官指揮了這場戰役,但最先提出這次作戰構想并具體籌謀之人卻是白崇禧。據《中華民族抗日戰爭史大事記》記載:
白崇禧最先提出臺兒莊戰役的藍本。
筆者個人認為,地方軍隊在抗戰期間的表現各異。其中,以川軍的犧牲最大,而以桂軍的戰力最強。
抗戰勝利后,白崇禧憑借戰功得到嘉獎,出任了國民政府的國防部長。不過,由于蔣介石對于桂系根深蒂固的懷疑和猜忌,他始終都受到了參謀總長陳誠的掣肘,并不能真正掌控軍隊。
解放戰爭期間,白崇禧和李宗仁有意保存了自身實力,從來都沒有真正與蔣介石“一心”過。到了1948年,作為北平行轅主任的李宗仁擔心華北地區不保,堅決不顧老蔣的反對,執意參選副總統并且成功當選。
為了進一步分化和削弱桂系的勢力,蔣介石很快就免去了白崇禧國防部長的職務。此后,他不在南京任職,轉而前往武漢擔任了華中剿總司令。
“三大戰役”結束后,長江以北再無大戰,而蔣介石的嫡系部隊也損失殆盡。于是,白崇禧找到了機會,連發“亥敬”和“亥全”兩封公開電文向蔣介石施壓,成功逼迫蔣下野并由副總統李宗仁出任了代總統。
李宗仁出任代總統后,立即得到了白崇禧的強力支持,信誓旦旦推出了“劃江而治”的迷夢。解放軍成功渡江后,沒有實權的李宗仁已經搖搖欲墜,國民政府也已經分崩離析,只得飛赴美國“治病”,離開了中國大陸。
臨行前,李宗仁再三叮囑和告誡白崇禧,千萬不要跟隨老蔣敗退到臺灣。不過,在蔣介石高官厚祿的誘惑下,權力欲望濃厚的白崇禧竟然答應他率軍赴臺。
果然,李宗仁不幸言中了!白崇禧在抵達臺灣后,很快就發現所謂“行政院長”的任命不過就是空中樓閣罷了,自己無兵無槍無地,只能在此仰人鼻息。
蔣介石改組國民政府后,白崇禧只擔任了戰略顧問委員會副主任的閑職,基本沒有正事可干。清閑之余,他主動擔任了回教協會的理事長,醉心于政治和軍事之外,希望不再引起蔣氏父子的猜忌。
不過,雙方的積怨實在是太深了,保密局特務對他的監視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欲哭無淚的白崇禧,終于意識到自己當初是多么的幼稚,老蔣此時之所以沒有痛下殺手,是希望他能去牽制和迷惑遠在美國的李宗仁。
1965年,在大陸的愛國感召下,李宗仁沖破重重險阻回到了祖國,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盛情接待和妥善安排。這下,白崇禧的利用價值也幾乎用盡,蔣介石終于萌發了殺他泄恨的念頭。
不過,白崇禧畢竟盛名在外,而且在臺灣期間也幾乎不涉政事,如果強行治罪,必然會引起國際輿論的壓力。于是,蔣介石找到了保密局,希望由他們秘密處理此事,一勞永逸地解決了白崇禧。
由于夫人馬佩璋已去世幾年,兒子也長期在美國求學生活,白崇禧身邊并沒有親人照料。久而久之,他在苦悶寂寞之下,竟然愛上了負責照料自己日常起居的張護士。
已經是70高齡的老人,白崇禧為了能和張護士共度魚水之歡,竟然開始服用滋陽補腎的藥酒。于是,保密局特務終于找到了下手的機會,悄悄為他準備了一劑猛藥。
1966年12月2日清晨,73歲的白崇禧赤身裸體死在了床上。據說,他的尸體已經發綠,床單上亦有明顯的抓痕,張護士早已不見蹤影,唯有床頭還殘留著半杯未喝完的滋補藥酒。
為了保全白崇禧的顏面,無論是家人還是官方,都對外宣稱白崇禧死于心臟病突發。不過,由于他死得太過蹊蹺,全身還伴有烏青并口吐白沫,心臟病的死因并沒有引起公眾的認同。
直到2005年,已經是95歲高齡的保密局特務谷正文,才在《白色恐怖秘密檔案》中首次承認。當年,正是他遵從了蔣介石的密令才通過大量進補的方式,間接害死了白崇禧。@文史不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