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讓自己寫的小說出版?
因為沒有具體的信息,包括作者信息、小說類型和目錄結構、營銷資源、賣點分析以及其他的訴求等,所以不好給出一個準確的方案。
如果出版第一本小說,或者第一部作品,這個是很多作者非常關心的問題,也是經常會犯迷糊的地方。
比如,很多作者會把自己的作品,直接就發到編輯的網絡郵箱或者微信/QQ里面。這就涉及好幾個問題。
其一,除了某些少數的作品類型(詩歌、童書等),大部分作品的字數都在數萬字,甚至數十萬字之上。對于大部分工作單調又繁重的編輯而言,他們是不可能全部讀完這些內容的,只能快速閱讀某些內容,從而得出初步的結論,這一“走馬觀花式”的審稿過程可能就會PASS掉99%以上的選題。更極端的案例:我的某一前同事他自己對那些通過郵箱投稿的選題,基本上都不會打開,直接無視。
因為編輯老師在短時間內看不到選題的基本信息、重要賣點以及精彩的內容點在哪里。這就是圖書選題表重要性之所在,它涵蓋了編輯在30分鐘內需要了解的全部重點信息,也是引導編輯進一步了解作品的關鍵。而作者卻往往忽略這一點。
至于如何做好圖書選題表,我在之前對此有過回答,大家可以往前翻一翻。其二,品牌識別度高的出版社或者出版公司都有重點操作的產品線,編輯老師們也有自己長期喜歡的、擅長的或者今年重點突擊的方向。有的做人文歷史,有的做類型小說,有的喜好純文學,有的做財經,有的做童書,有的做教輔教材……因此,作者“大海撈針式”的投稿,往往是針對性不強,無法精準投遞到與自身作品相匹配的編輯那里,結果肯定就被無視了。至于如何才能精準找到能看懂自己作品的編輯,咱們后面找機會再講。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出版難度在增加2018年,根據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新聞出版工作劃歸中共中央宣傳部,由中宣部統一管理。意識形態領域的事情不談,單說業務管理和流程方面:選題數量、選題質量進一步嚴控,審稿周期變長,書號量大幅縮減。再加上原材料價值飛漲,因環保、新冠疫情等因素導致大量印廠減產、停產或者關停,相應的印制成本就會增加、印制周期變長。以上種種不可抗力的情況,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書號費直線飆升,成大大幅度增加。在風險不可預知的情況下,大量選題被延遲出版,甚至直接取消出版計劃。出版機構對新人作者的選題更為謹慎,他們更愿意出版那些已經被市場驗證過的暢銷書。以上所述的問題,除了個別案例和已經形成了IP的著作權人,是大部分新人作者需要了解的出版現狀。那么,作者應該怎么出版自己的第一步本書呢?首先,除了部分專業領域的大拿,新人作者在策劃主題/打磨內容的過程中,要積極關注圖書市場的動態變化,包括(1)圖書銷售市場重點推薦的品種、類型,同類型產品的銷售概況;(2)社會+媒體+用戶關注的相關熱點、趨勢、關鍵詞以及判斷。這些或者能輔助內容創作和創意,或者能提煉融合賣點信息,幫助作品提供內在和外延的價值,增加編輯的關注度。關于有哪些圖書銷售渠道,我之前回答過相似的問題,大家可以往回翻一翻。其次,當下移動互聯網時代,大部分作者應積極打造自己的的IP品牌,建設自身的高價值展示面。打造IP品牌,可能是在像公號、知乎、簡書這樣的內容輸出平臺,可能是在抖音、快手、小紅書、視頻號這樣的短視頻陣地,也可能是在喜馬拉雅、優愛騰這樣的音視頻平臺。從商業角度看,有流量和用戶的地方就有做生意的土壤。這個道理在出版行業也一樣。很多編輯會去流量大的地方去尋找選題,篩選作者。畢竟賣得出去、掙到錢才是出版機構和編輯共同的目標。因此,有條件的作者應該在適合自身風格的平臺上,嘗試去打造并維護自身的IP品牌。再次,有些作者有自己獨特的經驗經歷或者擅長的某類技能,可以做成免費的音視頻欄目或者付費的知識付費課程,通過全網的內容分發銷售,達到一定的數量級(訂閱量、播放量、銷售量、評論量),自然就會有編輯找你出版圖書。另外,就是作者要維護朋友圈,學會借勢,學會利用高價值人群的整體力量,增加自身的賣點。具體就不展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