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全稱為層疊樣式表,是一種用于網頁排版的語言。它不僅可以控制網頁元素的外觀,還可以對網頁的排版進行精確控制,是網頁開發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網頁發展初期,CSS并不像現在這樣被廣泛認可,它是如何被當作樣式表使用的呢?
在Web處于發展初期的時代,網頁設計主要是使用HTML語言進行排版,HTML標簽雖然足夠完成基本的網頁設計需求,但對于排版效果的掌控卻十分有限。于是,設計師就開始嘗試利用HTML標簽和屬性的組合方式來達到更加復雜的排版效果,例如制作表格、分欄等。
然而,這樣的做法存在兩個主要問題。一是隨著網頁排版需求越來越復雜,HTML標簽和屬性的組合方式變得愈發繁瑣,代碼難以維護;二是HTML代碼中含有太多的樣式描述,頁面結構和樣式描述混雜在一起,難以維護和修改。
//下面是HTML標簽和屬性的組合方式 <table border="1" cellpadding="0" cellspacing="0"> <tr> <td rowspan="2">1</td> <td>1</td> <td>1</td> <td rowspan="2">1</td> </tr> <tr> <td colspan="2">1</td> <td>1</td> </tr> </table>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CSS應運而生。最初的CSS只是可以作為樣式表嵌入到HTML代碼中,類似于<style>標簽。這種寫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述問題,但并沒有真正做到將結構和樣式分離。后來,W3C(World Wide Web Consortium,萬維網聯盟)發起了一個“CSS將樣式從結構中抽離出來”的倡議,并在1996年將CSS1正式發布。
由于CSS的出現,web頁面的排版工作變得更加容易,HTML作為語義化標記語言提供完整的文檔結構,而CSS則以層疊的方式提供網頁的樣式描述。采用這種結構化和分離化的設計,使網站的結構和樣式分開維護,進行修改時不再相互牽扯,從而有效降低了網站的開發和維護難度。
在現在,我們使用CSS樣式表已成為了網頁設計的標配,CSS樣式表可以作為外部文件使用,也可以嵌入到HTML代碼中,能夠非常方便地維護和修改樣式,是網頁開發中的一大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