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還要購買法國陣風戰機?
一:印度離開俄羅斯根本無法量產蘇-30MKI;
二:蘇-30MKI根本滿足不了印度當下的需求;
三:印度想要通過斯坦航空公司組裝蘇-30MKI,從而提升自己的航空工業技術的目的也沒有達到。
基于以上三個原因,使得印度還必須要重新選購一型先進的戰斗機,來滿足當下以及未來的作戰需求,并且謀求再次獲得,先進戰斗機生產線的可能性。
一:印度并無力自產蘇-30MKI在2001年,印度與俄羅斯簽訂了購買272架蘇-30MKI戰斗機的合同。該合同規定,50架從俄羅斯整裝進口,222架由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進行組裝。
這也就是說,俄羅斯是給了印度提升本國國防工業的機會,但是受制于印度國內的基礎工業拉垮的現實。
在從蘇霍伊公司,獲得一條完整的蘇-30MKI生產線后,斯坦航空公司并沒有提高自己制造蘇-30MKI戰斗機各種部件的能力,而是依然選擇從蘇霍伊公司進口部件,然后運回國內在那條生產線上組裝。
也就是說,在蘇-30MKI戰斗機的制造上,斯坦航空公司只是作為一個組裝者的角色存在,并不是一個制造者角色的存在。
這樣最終得到的結果就是,斯坦航空公司,只具備自行組裝蘇-30MKI的能力,但不具備獨立制造蘇-30MKI的能力。時至今日,斯坦航空公司離開了俄羅斯依然不能獨立制造蘇30-MKI。
二:蘇-30MKI并無法滿足印度當下和未來的需求。蘇-30MKI的性能
蘇-30MKI戰斗機空重為18.4噸,內油9噸左右,航程3000千米,最大起飛重量為38.8噸。
該機安裝有2臺單臺加力推力為12.5噸AL-31FP矢量發動機,其空機使用推重比為1.35,60%內油+2中2近空戰掛載模式下的空戰推重比為1。
其空戰推重比,明顯不如陣風,殲-10C,F-16V等機型。就更不用與典型的能量機F-15C相比了,也正是因為能量不足,在與F-15C的對抗演習中,被F-15C以高打低,搞得毫無還手之力。即便有著矢量發動機,在近距格斗中也不是F-15C的對手。
蘇-30MKI戰斗機安裝有一部N011M無源相控陣雷達,該雷達對典型戰斗機的探測距離為140千米,可以同時跟蹤20個目標,對其中的8個進行攻擊。盡管N011M雷達的數據性能不錯,但是實際性能比較拉胯。在實際使用時,往往是敵我不分,即便可以在140千米處探測到目標,但是卻無法分清敵我。
除此之外,在座艙的右側還安裝有一部OLS-30光電探測器。該探測器具備紅外探測,跟蹤的能力,探測范圍可達90千米。
從數據來看,蘇-30MKI也就屬于第三代戰斗機,根本就跨不進三代半戰斗機的門檻。在面對殲-16,殲-10C時,完全處于劣勢。甚至對上巴基斯坦的梟龍戰斗機,也不占絕對的優勢。由此可見,印度空軍想要依靠蘇-30MKI對抗周邊國家三代半戰斗機的想法就完全破滅了。
三:斯坦航空公司并沒有通過自行組裝蘇-30MKI提高自己的技術。鑒于斯坦航空公司并無法自行制造蘇-30MKI戰斗機,那么印度寄希望引進蘇-30MKI生產線,從而提高本國航空工業的計劃也就泡湯了。
既然通過進口蘇-30MKI戰斗機無法到印度預想的目的。所以說,就需要通過組裝其他戰斗機來提高國內航空工業的自主制造實力。當然了,可以滿足印度這種需求的機型又不多。
通過談判,也只有法國陣風戰斗機可以滿足印度的要求,只不過通過幾年的談判,印度最終只進口了36架陣風戰斗機。那法國自然就不會給印度一條生產線,原本的計劃是,印度購買126架陣風戰斗機。部分從法國進口,部分由印度自產,不過要達索公司承擔飛機的質量問題。
談判到這里,法國自然不干了,誰都知道斯坦航空公司的實力,是絕對不愿意背這個大黑鍋的。所以,兩國最終的談判結果就是,印度進口36架陣風,但無法獲得生產線。
當然,以上并不是印度要進口陣風的唯一原因。還有就是印度是真正的需要一款先進的戰斗機來分擔壓力。
在陣風戰斗機服役之前,印度空軍最先進也就是蘇-30MKI。盡管印度宣稱蘇-30MKI的性能很先進,可以壓制殲-20,但實際上遠不是那么回事。如果蘇-30MKI的性能真如印度說的那樣先進,那又何必多此一舉進口陣風呢,直接提高蘇-30MKI的國產比率即可。
事實勝于雄辯,在與殲-16,殲-10C,殲-11B的對抗中,印度空軍單獨依靠蘇-30MKI是完全不夠的。所以說,就需要另外的戰斗機來抗衡中巴的戰斗機,這也是進口陣風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印度空軍在裝備有200多架蘇-30MKI之后,還要繼續進口陣風戰斗機的原因就是“提高本國航空工業的自主研發實力和增強空軍的戰斗力”。
下面就來細細的分析一下,印度空軍有了蘇-30MKI,還要進口陣風戰斗機的原因。
印度空軍蘇-30MKI印度與俄羅斯簽署了購買272架蘇-30MKI的合同,其中50架從俄羅斯整機購買,剩下的則在印度國內,由斯坦航空公司進行組裝。從2004年開始,截止到2021年為止,前后經歷了17年時間,222架蘇-30MKI已經被斯坦航空公司組裝完畢。即便用了17年時間,斯坦航空公司依然無法獨立制造和生產蘇-30MKI戰斗機,大約還有三分之一的部件需要從俄羅斯進口。
當222架蘇-30MKI生產完成之后,估計生產線也該關閉了。現有的272架蘇-30MKI,已經墜毀了12架。不過這12架并不是由斯坦航空公司進行生產的,而是直接從俄羅斯進口過來的。這也可以間接證明,斯坦航空公司的蘇-30MKI生產線也該關閉了。
而關閉的原因也很簡單,其一:蘇-30MKI的性能已經過時了,根本無法與現役的三代半戰斗機相抗衡。其二:印度還有LCA等國產戰斗機,以及未來可能擁有的陣風戰斗機生產線。
既然,蘇-30MKI無法有效對抗殲-16,殲-10C,殲-20等戰斗機,那么,也不用繼續生產了,直接停產就行。所以說,斯坦航空公司的蘇-30MKI生產線還是有很大的可能會被關閉的。
另外,在2021年,印度國防部發布,撥款65.5億美元,用于購買83架LCA戰斗機,單價約合7800萬美元。
盡管從性能來看,LCA無法與蘇-30MKI相比,但是作為印度航空工業偽自主研發的戰斗機,其或多或少還是有一部分斯坦航空公司的技術在里面。與其將經費給俄羅斯,還不如給本國的航空工業。所以說,即便蘇-30MKI戰斗機的生產線被關閉了,那么人員也可以轉到LCA的生產線上去。
現階段,印度只準備進口36架陣風戰斗機,目前已經到貨了十多架。只是進口36架陣風戰斗機,法國是不會給印度生產線的,也只有進口100架時才給印度一條生產線。也就是說,印度只購買36架陣風戰斗機就不用想擁有陣風的生產線了,換言之印度想不想擁有陣風戰斗機的生產線就看印度如何選擇了。
那么,印度選擇陣風,除了有打生產線的主意外,還想要依靠陣風戰斗機來對抗殲-20,殲-16,殲-10C的夢想也是不現實的。
陣風戰斗機即便是改進升級到頂點,也不過只是一款三代半戰斗機,是無法抗衡殲-20的。但是印度現階段,也只有進口三代半戰斗機的份,像F-35這樣的四代機,美國也不會出口給印度的。
所以說,陣風戰斗機是印度無奈的選擇。只不過,36架陣風也無法拯救印度空軍的劣勢。面對殲-20,殲-16,殲-10C的巨大優勢,印度空軍在短時間內是無法擁有可以與之相抗衡的機型。
未來也只有從美國求購F-35(可能性=0),或者寄希望于俄羅斯的蘇-57戰斗機。只不過,有了殲-20的列裝,無論是F-35,還是蘇-57都無力抗衡殲-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