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很少有人知道他具體做了什么貢獻?
陳景潤教授在1966年發表《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論文后就已經在數學界嶄露頭角。真正走入大眾視野,為我們所熟知是在1978年作家徐遲發表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之后。
作為普通人來講,我們關注陳景潤多是因為他研究成果的在數論上的重要地位,說的直白一點,有點類似于明星效應。大家都知道他是數學家,知道多一點的,能說出來他的陳氏定理。全民關注陳景潤,跟現在追星的性質差不多。不過,這并不影響陳景潤在數論上做出的巨大貢獻和歷史功績。一百年后,我們可能不記得現在最紅的明星是誰,但是一百年后,陳景潤對數論的貢獻卻仍然值得討論。
知乎有人用劉慈欣的《朝聞道》來描述陳景潤,其實在學術圈子里面,那種殉道者一樣純粹的理想主義者是很少很少的,但是陳景潤絕對應該算一個。和他比起來,今天的我們都應該感到慚愧。
現在我們在重新回顧一下陳景潤教授的生平,認真學習一下陳景潤在數論上的巨大成就。
陳景潤主要研究解析數論,1966年發表《大偶數表為一個素數及一個不超過二個素數的乘積之和》(簡記為(1,2)或(1+2)),成為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上的里程碑。而他所發表的成果也被稱之為陳氏定理。這項工作還使他與王元、潘承洞在1982年共同獲得中國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1978年,陳景潤用哥德巴赫猜想(1 + 2)相同的篩法證明了,有無窮對自然數m,p,其中p是素數,m是一個2-殆素數,兩者之間只相差2。也就是說,證明了孿生素數猜想中的(2 - 1)。著作有《初等數論》等。
世界級的數學大師、美國學者安德烈·韋伊曾這樣稱贊他:“陳景潤的每一項工作,都好像是在喜馬拉雅山山巔上行走。”
我是土木君,歡迎大家關注并留言繼續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