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數字藏品?
數字藏品從本質上來講,其實就是國外的NFT(Non-fungible Token)。但是,NFT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風險,因其主要依托公鏈發行,通過加密貨幣交易,自帶較強金融屬性,市場炒作空間大、容易產生巨大價值泡沫,從而滋生出詐騙、洗錢等一系列安全問題。于是,國內企業借鑒NFT模式,利用區塊鏈技術對資產數字化、所有權等方面的作用,剝離NFT資產屬性,遵循合法合規化原則進行NFT本土化探索,也就是現在國內說的數字藏品。
那什么是NFT?NFT(Non-fungible Token),即非同質化通證,物理層面是一串機器生成的文字。其基于區塊鏈技術,具有可驗證性、透明性、有效性、不可篡性等特征,可以理解為是“去中心化的虛擬資產或實物資產的數字所有權證書”。
NFT通過資產數字化映射,可將資產相關權利內容、過往交易流轉信息等記錄在智能合約的標示信息中,并在對應的區塊鏈上給該特定資產生成一個無法篡改的獨特編碼。核心價值在于推動數字內容資產化,保證數字資產唯一性、真實性和永久性,提高數字資產交易流動性,刺激“創作者經濟”可持續發展。
NFT概念提出時間并不短,最早被Hal Finney于1993年由提出,但受限于技術不成熟,僅停留在概念階段。當前廣泛流通的NFT是Larva Labs在2017年6月將CryptoPunks項目發布在以太坊公鏈上,由此誕生。2018-2020年,NFT進入爬坡期,NFT生態項目不斷涌現,其應用領域也不斷擴展,覆蓋游戲、音樂、藝術品等領域。到了2021年,NFT行業正式破圈,走入主流視線,交易數量和交易金額等指標呈爆發性增長。同年NFT作品《Everydays:The First 5000 Days》和《Merge》分別以近7000萬美元和9200萬美元被拍賣,引發關注并開啟“NFT熱”。同時,國內借鑒NFT 模式,開始探索我國區塊鏈數字藏品的發展路徑。
我國NFT本土化探索——數字藏品2021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等十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明確了比特幣、 以太幣等虛擬貨幣不具有法償性,不應且不能作為貨幣在市場上流通使用。但考慮到區塊鏈技術的重要作用,在監管合規范圍內,剝離NFT資產屬性,嘗試在聯盟鏈上發行數字藏品,充分發揮區塊鏈技術在數字版權保護方面的價值,為數字作品確權及流轉提供創新性解決方案。
相比海外NFT市場蓬勃發展,我國數字藏品市場還處于相對早期與不成熟階段,但國內互聯網巨頭們已經紛紛開始搶灘登陸數字藏品市場,發行種類差異化明顯,數字藏品市場規模前景廣闊。2021年全球NFT市場銷售額超過200倍的巨幅增長且當前正處于元宇宙熱潮,輔以我國監管合規因素,預測到2026年我國數字藏品銷售額將超過150億元人民幣。
2021年各平臺探索性數字藏品項目
我國數字藏品未來趨勢展望制定及完善相關政策,助力數字藏品行業規范發展數字藏品作為全新產品形態在我國剛剛起步,對數字藏品監管規范仍處于真空狀態。在官方監管尚不完備的情況下,國內數字藏品行業各方已積極開啟自我規范行為,如微信公眾號對炒作、二次售賣數字藏品的公眾號及小程序進行封禁,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牽頭發布《中國數字藏品自律公約》,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等部門提出《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等對防止數字藏品金融化發揮了重要作用。預計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將陸續出臺并細化相關法律條文對行業進行約束,引導行業合規發展。
文交所,成為我國數字藏品二級市場開放落腳點文化產權交易所(文交所)是為文化企業提供交易、拍賣、投融資等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其設立需要資質要求,具備官方背景。國家級文交所由中宣部等中央部委直接策劃和支持,由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驗收通過,目前國家級文交所包括上海文交所和深圳文交所兩家。地方級文交所由省或市人民政府批準設立,由國務院部際聯席會議驗收通過。當前各地文交所均對數字文化內容有探索,考慮到其業務性質、交易對象與數字藏品交易平臺存在較多重疊,文交所或成我國數字藏品二級市場開放落腳點,交易規則也將基于現有文交所規則基礎上繼續完善。
數字人民幣落地,解鎖數字藏品賦能實體經濟鑰匙2021年是我國數字人民幣落地元年,數字人民幣APP安裝量同比增長超過30倍,其試點應用場景覆蓋北京冬奧會和多個互聯網平臺。數字人民幣由我國央行進行信用擔保,更具穩定性且有利于監管部門對于數字藏品炒作、詐騙、洗錢等違法犯罪行為進行防范,是解鎖數字藏品未來賦能更多實體經濟領域的鑰匙。
長期來看,未來數字藏品賽道必向多元化發展,結合數字藏品共同打造數字經濟底座,成為我國數字經濟重要基礎設施,共同搭建規范完善的數字資產確權體系,打造豐富多彩的數字內容生產生態。萬物皆可數字藏品時代即將來臨!
更多產業鏈文章可關注公眾號【融象數科】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