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有何重大意義?
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
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信用體系基本框架與運行機制
的需要 (1)信用是市場經濟運行的前提和基礎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日益擴展和復雜化的市場關系逐步構建起彼此相聯、互相制約的信用關系。這種信用關系作為一種獨立的經濟關系得到充分發展,并維系著錯綜復雜的市場交換關系,支持并促成規范的市場秩序。可見,沒有信用,就沒有市場存在的基礎。 (2)信用是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的基本保障 西方發達國家順應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建立了信用管理體系,形成了信用環境與信用秩序,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的發展。社會信用體系的完善與否已成為市場經濟成熟與否的顯著標志。在我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剛剛起步。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市場化程度的提高,客觀上對社會信用體系的建立提出了緊迫要求。 (3)信用是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 信用具有貨幣屬性,能夠實現一定的經濟政策功能,成為國家宏觀調控的重要工具。
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需要
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需要 (1)企業的經濟活動需要信用來保障 企業是社會信用活動中最活躍的層次,是巨大的信用需求者和供給者。企業進行轉產改制和科技創新,需要通過銀行信貸、證券市場操作和債券的發行等方式籌集大量的生產發展和技術改造資金。但由于信用缺失行為大量存在,使銀行不敢輕易放貸,企業難以通過正常的信用渠道獲取生產發展資金。 (2)擴大消費市場需要信用來啟動 在買方市場條件下,依靠擴大本國信用交易總額來擴大市場規模、拉動經濟增長是許多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在良好的市場信用環境下,一國的市場規模會因信用交易的增長而成倍增長,從而拉動經濟、增加就業。因此,要擴大市場消費需求,拉動經濟增長,就必須加快建立社會信用體系。
是防范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的需要
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是防范金融風險和深化金融改革的需要 (1)防范金融風險,必須加強信用制度建設 金融安全是國家經濟安全的核心,金融風險危及金融安全,而信用風險是目前我國最大金融風險。 我國的金融風險主要是在經濟轉型過程中,銀行信用規模快速擴張,信用制度不規范、不健全造成的。加強信用制度建設,通過增強借款人償還能力和提高償還意愿,促進借款人提高履約水平,能夠降低銀行業信用風險,從而維護金融安全,保證國家經濟安全。(2)深化金融改革,促進金融發展,必須加強信用制度建設 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深化金融改革是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當前,國際金融形勢出現新的變化,國內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面臨新的任務,都要求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提高我國金融競爭力。
是應對所面臨的挑戰的需要
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是應對全球經濟一體化和我國加入WTO后所面臨的挑戰的需要 進入21世紀,全球經濟一體化日益展示為一種新的世界經濟新秩序,對世界各國經濟、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造成越來越大的沖擊。全球化時代的各經濟主體都必須按統一的國際市場規則進行經濟活動,這就需要有全球統一的信用體系來約束和支撐。 在我國,信用服務業發展緩慢,加入WTO后,我國信用服務市場對外開放的國民待遇,可能使國外信用服務公司依托其國際知名度、全球化的市場、完備的人才及成熟的技術等優勢,對我國的信用服務機構產生巨大威脅,甚至壟斷某個領域、某個地域的信用服務市場。因此,需要大力加強我國信用服務行業的建設,以應對國外信用服務公司的挑戰。
是改變當前信用秩序紊亂狀況的需要
建立社會信用體系是培育新的信用文化,改變當前信用秩序紊亂狀況的需要 發展市場經濟必須培育新的、與市場經濟相適應的信用文化,使信用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一種實際的管理手段,與企業的發展和個人的創業、生活、工作、就業等直接掛鉤,讓守信者獲得種種收益,讓失信者遭到市場的淘汰。這樣一種意識和文化的形成與確立,不能僅靠簡單的教化來解決,而必須要依靠規范的信用制度來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