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么送領導比較體面的東西?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尤其放在春節即將到來的重要時刻。
這里有兩個限制詞非常重要:一個是領導,一個是體面的東西。
送禮不僅是中華民族的特色,也是世界特色。西方人喜歡送小費、送花,都是具體表現。東方人喜歡送物品,表達實在的意思。
放在題主這個問題,讓人感覺似乎有所圖。想通過提供實在的好處,給領導留下好印象,方便以后提升或獲得重視,又怕被人議論,想給自己留面子,于是在乎是否體面。——典型的想當什么又要立什么。
年輕人有上進心當然要鼓勵,怎么送當然有技巧。在這里與大家分享個人心得。
一、送禮就要送體面。有些人就是俗,一說送禮就是煙酒茶,求人就送錢。完全一個土老財,沒文化。
不可否認,有時候這些人很吃香,因為很多領導也是沒文化的土老財。但是隨著時代發展,高水平人員越來越多,對不正之風查處越來越難,送禮也就越來越講究。
很多人都提到,送禮是一門學問。會送禮的,大小通吃,各路暢通。不會送禮的,他自己也是抓耳撓腮,送禮過程如坐針氈。結果,禮沒有送出去,事情更可能辦砸。
《史記》記載了一個故事。范蠡的二兒子在楚國犯事被判死刑。范蠡派三兒子帶一千兩黃金去營救。大兒子不高興,非要去。范蠡只好同意,臨行前再三叮囑他不要在乎錢,只要救你弟弟的命就行。大兒子找到楚王的寵臣也是范蠡的好朋友莊生,把禮物送出去。莊生就勸誡楚王大赦天下,二兒子就被放出來。大兒子一看大赦天下,原來錢白花了,就去找莊生把錢要了回來。莊生很生氣,就對楚王說范蠡的兒子到處收買大王和大臣才大赦天下的。楚王大怒,先把二兒子殺了之后再大赦。范蠡收到大兒子的信,說沒花多少錢就把二弟救回來了。他看后,哀嘆二兒子死定了。他給別人解釋,大兒子和他一起創業,吃了很多苦,比較節儉,不舍得花錢。三兒子從小在富貴家庭長大,舍得花錢,所以一定能夠救回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送禮一定要根據對象特點,選準合適的禮物。
同時,送禮的人也要講究。不適合的人不要去送禮,送也是受氣。
二、送禮的關鍵在于對方需要。蘿卜青菜,各有所愛。喜歡的,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不喜歡的,千金難買爺高興。因此選準合適的禮物至關重要。
我的一位朋友是領導司機,中秋節前,他心急火燎地跑到商場買了一盒月餅給領導送過去。事后我問他,領導家還缺月餅嗎?他說,咳,別提了。領導家有一個房間,一長溜的月餅擺放在那里,足有四十多盒。領導還讓他隨便選一個帶回去呢。我說多羞人啊,那不是送禮送到馬蹄上了嗎?他說你不懂,領導吃不吃無所謂,送不送人家可在意呢。
我無話可說,遇到這種領導也只能這種粗放型的處理方式了。
不過,恢復高考四十多年,大學生越來越多地充斥職場。相應地,越來越多的領導有文化、有實力、有氣質、有內涵。你如果想給他送禮,必須講究。不講究就是想害他,當然會遭到冷對待。
他如果喜歡文化,就送字畫、書籍;
他如果喜歡美食,就給他帶特色美味;
他如果喜歡旅行,就給他帶登山遠行裝備;
他如果喜歡釣魚,就給他帶高品質魚竿。
……
只要你想給領導送禮,就要研究領導的個性特點,因地制宜,對癥下藥。
去年春節,我給大領導送去的禮物是——把公司十年發展歷程做了一個精美的美篇微信發給他。當然,內容是對他歌功頌德。他高興壞了,立即轉發群發。我這就是送虛名,送精神食糧。大領導不缺錢,缺名。誰能幫他掙到名氣,他愿意拿錢來犒賞。
三、送禮的背后是如何與領導相處。其實,不論送給領導的禮物是什么,背后都難掩利益輸出的實質。
可能從某種程度來說,越體面的花費越大,因為缺少啊!那些體面的字畫、古董,哪一件不花費巨大?久而久之,反而是這些俗文化市場登上了大舞臺。
既要當千里馬,創造榮譽成績,又要當陳平張良,天生一副善于迎合的本事。
送禮物只是搭建一個橋梁、一個人工的機會,實質還是如何討領導高興。只要賞識你信任你,不用買禮物也可以。如果領導不喜歡,不認可你,送再多的禮物都是白搭。
學會與領導相處,既要學會干好工作,幫助領導解憂。又要研究領導的性格特點,送禮送到心坎上。送禮也要量力而行,超出經濟范圍以外就要慎重。你愿意送,別人還不敢輕易接呢。
無事獻殷勤,必有隱情。你送的禮物越貴重,越有事相求,當然風險也就越大。領導不得不根據事物特點選擇合理的方式靠近領導。
認可我的說法,就關注我,分享更多信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