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水北調為什么不在南方汛期大量調水?
其實南水北調在南方汛期已經進行了調水,奈何調水量相對洪災來說只是毛毛雨規模,所以對近期南方的洪澇災害的緩解意義不大。
“四川冕寧特大暴雨已致3死12人失聯”,“宜昌遭遇強降雨,多方力量投入抗洪排險”,“強降雨致交通中斷,湖南搶通23條國省道69條農村公路”……
近期南方暴雨成災,很多人都在抱怨南水北調用處不大。
其實,有這個想法的你真的誤會它了,南水北調在解決南方洪災、緩解北方干旱問題上真的不輸于古代的大運河、都江堰等任何一個水利工程,稱得上是千秋大計。
水滿為患的南方各省六月份進入主汛期以來,我國南方經歷了五輪強降雨過程。
據央視焦點訪談報道,截至6月26日,全國共有廣西、貴州、廣東、湖南、江西、重慶等26個省區市遭受洪澇災害,目前已經造成死亡失蹤81人,緊急轉移安置74.4萬人次,需要緊急生活救助人群達到21萬人次,總的受災人口達到了1374萬人次,可以說今年的水災不比往年弱。
此外,截止到目前為止,這次大雨已經造成倒塌房屋1萬余間,17.1萬間房屋出現不同程度損害,農作物受災面積達到860千公頃,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到278億元。
每年的6到7月份,南方各省幾乎都進入多雨季節,持續的降雨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城市內澇和洪水災害。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點水來也是可以的”,本著解決水資源南多北少以及蓄洪調峰的目的,在偉大領袖毛主席的倡議下,我國花費上千億打造了一條貫穿南北的輸水大動脈——南水北調工程。
然而,有網友疑問了,前些年已經實現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和東線調水了,為什么南方洪澇災害還沒解決呢?
這主要是由南方降水短期壓力以及調水規模的局限性決定的。
南方汛期特點首先,我們首先來看一下南方汛期的特點。
我們以常發生水災的漢江為例。漢江一年內一般有兩個洪水期,一個是長江流域梅雨期,發生于每年的6到7月份,這個階段的降水主要由東南季風帶來的太平洋暖濕氣流引起,降水量較大、但持續時間短,往往造成段時間內的洪水壓力。
另一個華西秋雨期,一般出現于8月下旬至11月上旬,主要是由于秋季頻繁南下的冷空氣與滯留在該地區的暖濕空氣相遇造成降雨,這段時間的降水量稍微低于夏季降水量,但降水持續較長,歷史上晚秋季節漢江曾鬧過創歷史記錄水位。
那么,這兩個洪水期的水庫入庫流量有多大呢?我們從2019年9月份的一份官方報道可見一斑。
2019年9月15日訊,近日漢江上游出現華西秋雨天氣,預計16~19日,漢江流域仍有中雨、局部大雨。受降雨影響,漢江上游石泉水庫、安康水庫及丹江口水庫均出現今年以來最大入庫洪水,其中石泉水庫15日6時入庫洪峰流量11600立方米每秒;安康水庫15日17時入庫洪峰流量15700立方米每秒;丹江口水庫16日21時入庫洪峰流量16000立方米每秒。
從上述報道來看,2019年華西秋雨期內的降水量使得丹江口水庫的入庫流量達到每秒16000立方米。
那么,丹江口水庫在南水北調工程中的掉水量是多少呢?
南水北調調水規模目前已經完全實現調水運行的是中線調水工程,該工程同樣從我們前面所說的丹江口水庫調水。我查閱了相關資料,目前南水北調的實際調水量每年50億立方米(計劃為年均調水量95億立方米),換算后為每小時調水570,776立方米。
按照汛期丹江口水庫每秒16000立方米來計算,一小時的入庫量為57,600,000?立方米。
那么,如果要將1小時的入庫水量通過南水北調工程全部調水到北方的話,需要的時間為:
57,600,000?÷570,776=100小時,也就是4.2天。
同理,如果一天的入庫水量通過南水北調來運輸到北方的話需要100天左右。也就是說,南方一整天的暴雨,就需要該工程小半年的時間來消化。
怎么樣,體會到了人類在大自然面前的力量渺小了吧!
南水北調的真正意義從上面的計算來看,南水北調工程的調水量相對洪災來說只是毛毛雨,所以對近期南方的洪澇災害意義不大。
那么既然如此,南水北調的真正作用是什么呢?
其實,南水北調工程的主要目的并不是妄圖解決南方洪澇災害,其真實作用主要是解決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黃淮海流域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解決中國水資源南北差距過大的問題,而防洪作用只是在調水過程中捎帶著的次要用途罷了!
結論綜上所述,南水北調在南方汛期已經進行了最大能力的調水,奈何調水量相對洪災來說只是毛毛雨規模,所以對近期南方的洪澇災害的緩解意義不大。
畢竟,南水北調的真正用途是解決我國南北方水資源分布不均,而非主要用于防洪救災。
這里是科學驛站,一個傳播科學、傳遞價值的小窩,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