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好多門店都掛出轉讓的牌子?
美特斯邦威三年虧損一億,全國關閉1500家門店;達芙妮實體店僅在一年半內關閉了1277家;就連陪伴了上海市民20年的太平洋百貨淮海店也宣布將在年底結束營業。反觀電商,雙十一狂歡余熱未消,雙十二的購物熱潮又要來臨了,而天貓僅在雙十一當天的銷售額就創下了1207億的新高。看到這悲喜兩重天一邊倒的現象,我們不禁要問了:未來的實體店,是不是就這樣被電商無情地吞噬了?答案一定是否定的。實體店不僅不會消失,反而會浴火重生,找準自己的新定位。不過,實體店想要發展一定要大刀闊斧的改革,復辟只會死路一條。
說到實體店和網店最大的區別就是品質保障和售后服務了。我們肯定會發現一個現象,當我們打開某個購物網頁去搜索某件產品時,往往會發現同一件產品,不同的網店會存在著迥異的價格,而這時候我們往往會無所適從,不知該如何選擇。其實這種現象不難理解,因為進貨渠道和品質的不同,往往成本也會有所不同。衣服鞋子也還好,換做護膚化妝品、保健品這些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就會存在質量隱患。曾經有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顧客網購的化妝品存在質量問題,于是打電話給售后客服,而客服卻告知該顧客只要化驗出購買的化妝品是假的就會給他維權,而當記者打電話給質檢部門的相關負責人反映后卻得知,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通過化妝品的成分來鑒定真偽的標準。所以該顧客的網購維權之路可謂任重而道遠。并不是說實體店沒有假貨,只是大部分實體店尤其是專賣店,都具有出售該品牌的官方授權。中國改革開放近四十年,消費者保護法對實體店領域會更健全,這些都是網購所不能媲美的。
無論在什么地方,無論投資多少,都跟能不能成功沒有多大關系。首先得考察市場、分析市場,有好的創意,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有不怕困難的決心,還要有失敗賠本的心理準備。同樣的一道菜,不同的人來烹飪,味道也不一樣,顧客是不是愿意來品嘗這道菜就看這道菜是不是符合顧客的口味。所以,經營什么和怎么經營還是需要實地考察進行評分之后再定自己創業的行業是一步較穩健的創業之路。
要做就要做符合時代趨勢的實體店。譬如干洗就是一個值得投資的行業。投資小,回本快,客戶粘性強,每天現金流,沒有貨物積壓,利潤很高,通常在90%以上,打個比方,一個西裝30-50元,成本通常只有5毛至1元。南京澳貝森的話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與以往干洗店不同的是,它采用智慧+模式門店,一人甚至無人都可以開起來一家店,方便快捷。如果感興趣的話是可以私聊我的。
所以綜合看來實體店是不會消失的,只是會隨著時代的變化改變自己的方式,實體店還是很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