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婷婷狠狠18禁久久YY,CHINESE性内射高清国产,国产女人18毛片水真多1,国产AV在线观看

怎樣挑選耳飾

傅智翔2年前14瀏覽0評論

怎樣挑選耳飾?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好好地裝扮自己,把自己打扮的漂漂亮亮的,看著就讓人賞心悅目。這其中,耳飾可是不可或缺的飾品之一。現在的耳飾普遍都做工非常精致,當然,也很容易就讓人挑花了眼。或許,換個視角,去看一看彩云之南的少數民族他們的耳飾,感受一下那飾品上留存的手工溫度,會讓你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云南眾多的少數民族,自古喜愛裝扮自己,耳飾是他們頭部裝飾的重要組成部分。云南省博物館藏少數民族耳飾,從形制上可分為耳環、耳墜、耳柱等。

圖1 景頗族竹質耳柱

耳環又稱為耳圈,是穿于耳孔的環狀飾物,是使用最為廣泛的一種耳飾。現今云南省博物館所收藏年代最早的耳環,是西漢玉質耳環組(圖2),發掘于晉寧石寨山十三號墓。該組耳飾共有28件,大小有序,以繩相依排列系掛于耳。

圖2 西漢 玉耳環組

至南詔時期,耳環更是普遍流行于官民之中。開鑿于唐代的大理劍川石鐘山石窟,眾多的人物多有耳環為飾。第11號窟《細奴邏、后妃及男女侍者造像》中后妃及侍者皆佩戴著似以金屬制成的圓形耳環(圖3)。第二號窟《閣羅鳳出巡圖》儀仗隊里一捧瓶侍者佩戴有耳環(圖4)。元李京在《云南志略·諸夷風俗》中記述:當時的白族“耳(戴)金環,象牙纏臂”。余遠慶《維西見聞錄》載,清代普米族“男挽總髻,耳戴銅環”。耳環的形制有圓形、橢圓形、棱形、鉤形、半圓形等。

圖3 石鐘山第11窟細奴邏、后妃及男女侍者造像

圖4 石鐘山第2窟閣羅鳳出巡圖中的侍衛

永寧摩梭人耳飾(圖5),銀質,長10.7、環徑5.8厘米,重46克。環為鉤形,其下墜一中空圓球,以花絲分隔為兩部分,上部素面,鏨刻8朵小花,下部以花絲密密包裹直達最底端。佤族銀云頭銀耳環(圖6),這是佤族最喜愛的耳飾形式。最大的直徑可達約20厘米,可垂至肩部,不同年齡性別所戴耳圈不盡相同。中老年婦女多戴鑲銀絲大耳環。也有在穿孔的耳垂上塞圓筒形銀花的,直徑一般不小于5厘米,可垂至肩部,類似如前所記“眈耳”。

圖5 永寧摩梭人耳飾

圖6 佤族銀云頭銀耳環

傣族鏨花螺旋耳環(圖7),銀質,徑5.7厘米,重50克。因似蜷曲的螞蝗,所以俗名又叫螞蝗圈。圈上細密鏨刻麥草紋。麗江納西族墜銀鈴耳環(圖8),銀質,通長7厘米,重39克。素面圓形耳環,下面分別系墜四個銀圓球,女子行走起來窸窣之聲如影隨形,增添別樣風情。

圖7 傣族鏨花螺旋耳環

圖8 麗江納西族墜銀鈴耳環

文山廣南瑤族盤云頭紋銀耳環(圖9),銀質,徑3、通長5.2厘米,重13.9克。耳環圓形,其下有一四面體,每一面鏨刻菱形紋,四面體下,以三束銀片盤卷呈云紋。西盟佤族銀鑲紅珠耳環(圖10),通長11、徑約6.5厘米,重約50克。耳環半圓形,原有鑲嵌已脫落,下部以銀花絲、炸珠、綴系等方式,形成蓮瓣、繡球等紋樣,分別包裹兩粒紅色珠子。最下端的小圈內,可以隨時系掛纓穗、小鈴、錢幣等。

圖9 文山廣南瑤族盤云頭紋銀耳環

圖10 西盟佤族銀鑲紅珠耳環

以上多為婦女的耳環,男子則一般在左耳戴重量較輕的一只耳圈。

耳墜是由耳環和與墜子兩部分組成,墜子以銀片制成響鈴、葉,花朵,瓜果等形狀,還有的綴掛銀鏈、玉石、牙骨、植物珠等,多為婦女飾品。其造型、質地種類繁多,最能體現出濃郁的民族特色。宋時大理國描工,張勝溫畫梵像中,就有多個佩戴耳墜的人物形象出現,有的以花葉作為裝飾。其中一手捧經書女子形象,佩戴的耳墜形制(圖11),似乎與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幾無區別。

圖11 張勝溫畫梵像中佩耳墜者

傣族花籃鍍金鑲珠銀耳墜(圖12),長9厘米,重13.7克。銀質鍍金,在三臺式鑲珠花瓣上,墜掛著十一根墜須,中間一層為花籃、最下一層為魚形墜飾,做工精細。彝族燈籠形鑲石耳墜(圖13),純銀打制,形狀似燈籠,故稱。燈籠耳墜做工精致,一般為女子出嫁時必備嫁妝之一,圖中燈籠耳墜,長10.5、耳圈徑4.5厘米,重88克。瀾滄募乃拉祜族耳墜(圖14),銀質,通長8厘米,重31克。掛耳一端呈半月形,以三個s形掛鉤綴系山字形銀片,山字形下面整齊掛十根銀針。半圓形和山字形銀片上,細密鏨刻二三排圓珠紋。

圖12 傣族花籃鍍金鑲珠銀耳墜

圖13 彝族燈籠形鑲石耳墜

圖14 瀾滄募乃拉祜族耳墜

潞西景頗族銀“十字”鏨花吊須耳墜(圖15),通長13厘米,重49克。耳墜呈十字花形,下面分別吊墜七組銀鏈及銀片組合,銀片上鏨刻景頗族傳統的花草、星辰、昆蟲等紋樣。彌勒彝族銀鏨花柳葉墜耳墜(圖16),銀質,通長8厘米,重32克。耳環上焊接鏨刻牡丹花,其中一朵花中心鑲嵌有紅珊瑚。下系柳葉墜、鏤空小花、壽字紋等。

圖15 潞西景頗族銀“十字”鏨花吊須耳墜

圖16 彌勒彝族銀鏨花柳葉墜耳墜

耳柱又稱為耳珰,呈圓柱狀,是直接穿入耳垂上的穿孔中作為裝飾的耳飾。平常人們見到這樣粗大的耳柱,都會覺得要佩戴在耳垂上,有點不可思議。云南各地的少數民族,一般是用針或者花枝刺破耳垂后,以帶藥性的樹枝、竹棍或獸牙逐漸擴大,形成可供耳柱穿過的圓洞。《南詔圖傳》中就有多個佩戴耳柱男女的描畫(圖17)。如開南普苴諾苴大首領張寧健、忙道大首(領)李忙靈等。這些耳柱的形制基本相同,鑲嵌一般是“耳綴珠、貝、瑟瑟、虎魄”。

圖17 《南詔圖》中佩戴耳柱的男女

云南省博物館收藏的圓筒狀耳柱、蘑菇形狀耳柱、長桿形狀、櫻須連綴耳柱等少數民族耳飾,主要是德昂族、傣族、布朗族、佤族中使用。有時他們喜歡用五彩或素色的各種纓穗插入耳柱作為裝飾,顯得五彩繽紛,歡快熱烈。

德昂族婦女耳飾(圖18),德昂語稱“少”,即耳柱。為銀質,中空。筒長8、徑1.5厘米,總重135克。尾部呈喇叭形,頂端似蘑菇狀,頂面由卷團花、谷穗花環托,中間為一圓銀珠。筒下吊一串銀底絨花,各系一朵大紅絨球。

圖18 德昂族婦女耳飾

遮放景頗族男子耳柱(圖19、20)。包銀皮耳柱,通長20、徑1.6厘米,銀質,重20克。此耳柱只是在兩頭,以銀絲纏繞數圈,造型簡潔粗獷。竹質耳柱,長6、徑1.3厘米,鏤刻花葉紋、幾何紋等紋樣。景頗族清代稱為“遮些”,康熙《永昌府志》載,“遮些,挽發為髻,男女皆貫耳、佩刀”。如今景頗族男子已逐漸不再佩戴耳柱,但是出門佩帶景頗刀的傳統一直保持了下來。景頗族婦女一直保持佩戴耳柱的習俗。

圖19 遮放景頗族男子耳柱

圖20 遮放景頗族男子耳柱

佤族婦女耳柱(圖21),通長9、徑2.5厘米,面經6厘米,重41克。耳柱呈傘形,柱體為中空圓柱,至傘面部分略收窄。頂端為圓形,鏨刻有太陽紋,保留著古老耳飾的原貌。

還有一種耳飾稱為耳插,少數民族婦女在平時的生活中,隨手采摘佩戴,亦或是一片鳥羽、一朵小花、一個小果子裝飾自己的耳朵。點綴烏黑秀美的長發;甚至身體略有小恙時她們會將一些有藥性的植物枝桿穿入耳洞里,讓藥物通過耳部穴位導入或鼻子嗅入來達到治病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