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難道不知道大漢氣數已盡嗎?
這個問題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看:
一、氣數已盡的是東漢,諸葛亮想輔佐劉備成為劉秀,再造一個新漢朝歷史學家認為漢朝其實分三個階段,即西漢、東漢、季漢(即蜀漢),這三個階段,其實是三個不同的朝代。
王莽篡漢時,西漢其實已經滅亡,王莽的新朝存在15年。如果不是綠林、赤眉起義,劉秀乘機起兵,并最終推翻王莽、剿滅各路起義軍,漢朝早就亡了。
從皇位傳承來看,根據古代的宗法制,劉秀其實是小宗,皇帝那一脈才是大宗。
劉秀本來是漢景帝兒子長沙定王劉發一支的后人,因為漢武帝推恩令,爵位越分越低,食邑越分越小,到了劉秀父親劉欽時,已經無爵位可以繼承,無土地可以分封,靠舉孝廉當了個小小的濟陽縣令。
劉秀9歲時,父親在南頓縣令任上去世,劉秀徹底淪為平民。
劉秀抓住了王莽新朝后期天下大亂的機遇,靠著劉邦九世孫的血脈聚攏人心,推翻王莽新朝統治,掃平各路起義軍,最終登基做了皇帝,因為他姓劉,所以國號還是漢,史稱東漢。
但東漢事實上是在推翻王莽之后建立的一個新朝代,窮小子劉秀創業成功。
在諸葛亮的眼里,東漢末年和西漢末年是一個性質。同樣是漢景帝后代的劉備也是平民,劉備和劉秀一樣,也是舉著“興復漢室”的旗號創業。
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天下形勢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一超”就是曹操,已經統一了北方;多強包括孫權、劉表、劉璋、張魯、馬騰韓遂、遼東公孫氏這些割據勢力,劉備勢力不大,但也有一定的影響力。
那時候的劉備和昆陽大戰前的劉秀差不多,有機會也有很大的難度。而劉表、劉璋的無能給了劉備機會,因此,他才決定追隨劉備,和劉備共同創業。
在諸葛亮的心里,東漢氣數確實已盡。但他要輔佐劉備建立一個新的王朝,像光武帝創業成功一樣,他覺得劉備創業能成功,也能創立一個披著“大漢外衣”的新王朝。
劉秀通過昆陽之戰,以少勝多,扭轉局勢。
劉備通過赤壁之戰,聯合孫權,打敗曹操,奪取了荊州四郡作為立足點,真正撈到了創業的第一桶金。
這也說明,諸葛亮把劉備比劉秀是正確的。
二、諸葛亮更相信“人謀”而不是“天時”雖然《三國演義》中司馬徽說孔明得其主、不得其時。但正史上,司馬徽可是向劉備極力推薦諸葛亮和龐統的。
司馬徽可能也認為漢室氣數已盡,但那是針對漢獻帝一脈說的。
對于劉備來說,因為是重新創業,只是起步比曹操、孫權低一點,成功得比曹操、孫權慢一點而已!
對于諸葛亮來說,他給自己的定位是輔佐劉備創業,而不是幫助漢獻帝劉協重振東漢雄風。
既然是創業,那就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首先,對創業者來說,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劉備其實既擁有人和,也擁有天時。
曹操得天時,因為他挾持了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讓曹操打誰都能從漢獻帝那兒討得一張圣旨,從而師出有名。
孫權據有江東六郡和長江天險,擁有地利,使得江東易守難攻。
劉備手里既沒有漢獻帝,也沒有地盤,更沒有什么地利,但劉備卻擁有“天時”與“人和”:
——劉備是漢室宗親,這是天生的“天時”。對漢末亂世來說,那些心懷漢室的人,不一定都要追隨漢獻帝劉協,而是只要劉邦后代姓劉的就可以。因為漢獻帝被曹操裹挾,隨時有可能被弒殺。就像王莽毒殺漢平帝、囚禁孺子嬰一樣。劉秀的漢室宗親身份就有很大的號召力。劉備的漢室宗親,在東漢末年同樣有號召力。因為劉備是自由之身,這個號召力甚至比漢獻帝更大。這是劉備的“天時”優勢。
——真正的“天時”,其實是亂世帶來的“機遇”。什么是真正的天時,就是機遇。亂世出機遇,亂世出英雄,劉備是英雄,身逢亂世,自然可以有一番作為。事實也是如此,劉備憑自己的打出了一片天地,而同時期的其它漢室宗親,比如劉表、劉璋、劉繇等,都碌碌無為。而劉備本來就是一平民,卻抓住亂世的機遇,重新創業。雖然諸葛亮出山的時候,劉備創業連續失敗,還是零基礎,但是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和比較高的口碑。再次創業完全可以搏一把。
——劉備擁有“民心”得“人和”。東漢末年,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最受苦的還是百姓,而那些軍閥,包括曹操、孫策在內,都沒少“屠城”,暴虐程度不亞民董卓。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還過郯,謙將曹豹與劉備屯郯東,要太祖。太祖擊破之,遂攻拔襄賁,所過多所“殘戮”?!度龂?吳書.孫破虜討逆傳》:遂引兵渡浙江,據會稽,“屠東冶”,乃攻破虎等。不僅曹操、孫策,袁紹、馬超等幾乎所有軍閥都有屠城記錄,所以東漢末年呈現了“千里無雞鳴,白骨露于野”的慘景。
而劉備一生不僅沒有任何屠城記錄,而且每到一地,都行仁政,關心民生疾苦,受到當地民眾擁戴。在徐州是這樣,在新野也是這樣。攜民渡江就是劉備行仁政、得人和的最好說明。
得民心者更容易得天下,這是劉備能成功創業最過硬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諸葛亮愿意陪劉備一搏。
其次,天時只是外因,人謀才是內因,內因決定外因。
天時,歸根到底是外因;地利,歸根到底也是外因;而人和卻是內因決定的。從哲學來看,內因決定外因。所以孟子說: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況且任何事情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精心謀劃,人謀有時比天時、地利更重要,而人謀更是內因。諸葛亮更看重人謀。這從《隆中對》可見一斑: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曹操比于袁紹,則名微而眾寡,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諸葛亮說得很清楚,曹操能以弱勝強,主要靠的是人謀。而謀事正是諸葛亮的長處,曹操能通過人謀以弱勝強,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為什么不能輔佐劉備以弱勝強?
三、劉備具有良好的創業條件,值得諸葛亮追隨首先,劉備有大志向,并矢志不渝地追求“初心”
劉備小時候就有大志向,想乘“羽葆華蓋”的車子。長大后跟隨盧植學習,注意結交人脈,黃巾起義后,乘勢而起,開始創業。
但是劉備創業,一直到赤壁之前,可以說是失敗的,連戰連敗。陶謙把徐州讓給他,這么好的地盤最后都丟了,最后不得不投靠劉表。
劉表對劉備是既利用也提防,只讓劉備駐扎在新野小縣,幫著劉表看守荊州的北大門。
但劉備并沒有因為創業接連失敗而放棄夢想,始終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在荊州新野,劉備一呆就是七八年。這七八年里,曹操逐步平定北方,成長為當時天下的超級大諸侯。孫權也在江東站穩腳跟,東吳成為僅次于曹操的第二大諸侯。
劉備這七八年也沒閑著,除了幫劉表平定山賊外,注重結交荊州當地的豪強,并到處尋訪人才……這一切諸葛亮都看在眼里。
而劉備因為七八年沒有大的戰事,還慨嘆“髀里肉生”,留下了“初心不改”的佳話: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九州春秋曰:備住荊州數年,嘗於表坐起至廁,見髀里肉生,慨然流涕。還坐,表怪問備,備曰:"吾常身不離鞍,髀肉皆消。今不復騎,髀里肉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這個典故,諸葛亮應該也有所了解。像這樣矢志不渝追求“初心”的主子,值得諸葛亮效勞。
其次,劉備善于借勢借力
劉備雖然是零基礎,但卻非常善于借勢借力發展自己。
第一,利用漢室宗族的身份,借大漢王朝的勢。三國時代,雖然天下大亂,軍閥混戰,但是懷念大漢、心系大漢、向往大漢的官員、民眾還是很多的,打著“復興大漢”的旗號,就能號召很多人。關羽、張飛、趙云、糜竺、孫乾這些人都是因為劉備打著復興大漢旗號而跟隨的。
第二,利用軍閥矛盾,借力打力。陶謙死后,徐州民眾擁戴劉備為徐州牧,結果被呂布搶走,劉備借用曹操的力量消滅了呂布,還被曹操引薦給漢獻帝,確認了漢室宗親的身份。然后又利用袁術與曹操的矛盾,主動逃離許昌,襲占徐州。逃到荊州后,又借用劉表的力量,在博望打敗了前來討伐的于禁、夏侯惇。劉備的借力打力,使自己始終就像打不死的小強,越打越頑強。
第三,借助一切可能機會,發展自己勢力。劉備在公孫瓚的時候,發現趙云是人才,就暗中拉攏,最終趙云成為自己的貼身護衛。在袁紹那兒避難的時候,劉備又讓趙云暗中招兵買馬,為脫離袁紹創造了條件。諸葛亮投奔劉備后,借東吳之力,打敗曹操,奪得荊南四郡立足,更是借力的典范。
劉備善于借勢借力,說明劉備創業有方法,這一點也值得諸葛亮追隨。
其三,劉備有成大事的人才基礎
成大事離不開各種人才。三國亂世,最需要的人才就是武士與謀士。
劉備雖然謀士力量不足,他前期創業屢屢失敗,也是因為謀士的智力不足。
但是劉備帳下的武力人士并不差,相反,卻非常厚實。
頂尖武將有關羽、張飛、趙云,這些都是萬人敵,所謂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關羽在之前就有百萬軍中單騎斬顏良的神話一般表演。二流武將有關平、劉封、糜芳等。
劉備的人才厚度雖然不如曹操、孫權,但是銳度非常厲害。
亂世創業要靠征戰,有了這些一流銳度的武將作為基礎,諸葛亮再加盟提供強大的智力支持,劉備完全能夠創業成功。
綜上,因為劉備完全是白手起家再創業,而不是簡單的維護東漢末年的腐朽統治,且劉備得天時、人和,加上良好的創業人才基礎、矢志不渝的創業初心、借勢借力的創業能力,再加上諸葛亮的戰略、政治、經濟、軍事謀劃,劉備完全有可能創業成功,諸葛亮追隨劉備是正確的抉擇!